一
要求"平反"的目的不在於統治集團的"罪已詔",而是建立起全民性反思機製的第一步,這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進程。
思想的解放不應坐等大師的出現,而應以一點一滴的努力促進全民性共識,改良產生大師的土壤.
在六四正式"平反"之前,參加各種紀念性活動,闡述不能忘卻的紀念,都能令當權者感受壓力民心所向.因為六四不是個人恩怨或者某一些家庭與統治集團之間的愛恨情仇,而是社會性的曆史傷口.
二
孔子說:名不正,言不順。
如若拒絕恢複名譽而妄提賠償,相當於依舊否定六四性質而以錢息事寧人,這本身就是違背真理取向的做法.在忘性極大的國人族群,此種做法無疑令兩千年以來的政治思維換湯不換藥.
並且,一位網友已經指出:在一黨專製的國家,如果六四的定性不被首先改變,要求共產黨員進行賠償的方案其實並不可行.
此外還有一條:天安門母親已經風燭殘年,她們可能不會接受此種賠償.她們走後,此種方案的結局自然是不了了之,無關社會痛癢.
從此意義說來,僅提經濟賠償而否定名譽恢複,甚至提倡以經濟賠償代替"平反",這本身就是使六四運動銷聲匿跡,淡出曆史記憶的做法.
三
猴兄那篇心路曆程很有迷惑性.不過,"偶然擦槍走火"這個詞,痕跡還是太重了些.
當然,辛亥革命的爆發,也就是武昌新軍"偶然擦槍走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