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閑來無事,和壇友閑聊幾句。可話不到三句,就覺得不恭不敬之詞隨之而來。當下也未曾多想,但事後腦中卻留下疑惑和不解。
曾幾何時,人與人的口頭對談已經沒有古人遺留下來的禮貌恭敬之語,開口不是狂妄自大,就是揶欲寒酸之詞。一個以禮儀之邦著稱的大國,為何在現在除了對外族講究個恭敬謙讓,國人之間不管是現實生活中還是論壇中,都以粗俗之姿取代禮儀之道。彬彬有禮的國人形象已經如同稀罕珍寶一般隻存在記憶力。如果是熟人,我們可以認為彼此了解,可以省略若幹禮節; 但更多的時候,是陌生人的接觸,以這種省略或者忽視禮節的方式來做為彼此的開場白,那麽摩擦和衝突是不是隨之頻繁發生呢?放眼當下,無禮之人橫行與世,有禮之人處處受治與人,更勝者不得不隱忍退讓,方可求自保。嚴重的時候甚至有舉目皆敵的危機感,人們相處缺少安全感,信任感和對彼此的尊重。這種風氣的暢行,是不是在腐蝕和阻礙我們建立一個和諧,與人為善的社會?很多人都感慨,現在社會的道德觀越來越淪喪,人的素質也越來越低下,有心之人想改變這種狀況但更多的時候卻發現無力著手。今天我突然覺得,複禮應該成為改善整個社會道德的第一步。看看我們周圍的國家---日本,韓國這些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小國,為何到了今天,還保持著逢人見麵要鞠躬,即使不鞠躬也要親切問候的禮儀,就算是我們現在生活在海外,洋人在對待陌生人或者熟人都要有個禮貌的問候,而我們這個以禮儀之邦著稱世界的大國的子民怎麽變得越來越冷漠和尖酸,真得很令人費解。
也許有人覺得,這些禮節都很虛偽,根本隻是表麵工夫,在這表麵後麵隱藏的卑鄙和冷酷無情絲毫不少與我們。我承認這確實存在,但我們更要承認,即使這些表麵的禮節所呈現出來的不是一個人真實的和完整的全貌,但起碼對於一個人起到了基本的約束。當這種禮儀慢慢的變成一種個人習慣和社會習慣,人體現在外部的浮躁才能慢慢的平息下來。外平方能內斂,其它改善人心,修繕人性的因素才能逐步被接納和吸收。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講,就是心平氣合,才能聽進規勸。複禮就成為克己平順的第一步。
禮儀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教養和品味,更是一種人際關係中的藝術行為。不說我們把古人的五禮全部學會,但做個一懂禮識禮之人對於協調和改善人與人的關係還是很有幫助的。做為文明古國的後代子孫,我覺得這種文化中的精髓不應該被我們遺忘和淡化,而是應該把它傳承下去. 不敢說我們為這個國家的社會風氣和道德的提升做出了多大的改變,但起碼不要讓自己腐化在其中,我們誇出的第一步就是努力學做一個有禮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