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小常識: 天道與人道
莊子說:「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天地四方,這叫六合,六合之外的,照說必有天道,但東南西北天地時間條件製約之不到,還有其他形而上之本體,甚至數學等抽象之概念,一皆無法找到時空中之質料存在者,依道家之見,聖人都該存而不論。
「存」,按古人註,「察也」,應是合理的註解。這「存」字,以字義之本言,並非涼在那兒不管,沒有動靜之存,存字該是有生機有事發生的一種關注狀態。故以察為存,存察在心,時時注意。存察不稍忘,但是同時又應不隨便高談闊論。尤其天道之事,絕不好光拿來談論,而是應當默而察之,踐而證之。
孔子謂:「敬鬼神,而遠之。」卻沒有說遠天道的。孔子反而認為,道不遠人,是可以在實踐中體驗朗現的。至於鬼神,在古人的宇宙觀中,不能跟天或帝比。帝或天,是至上神人格天。鬼神也在靈界,唯屬次一等次的存在,然而也一樣要敬之,未可完全不理不睬,而且不是一般性的理睬,而是「敬」,恭敬,禮敬。無論對天神或是人鬼,都當知敬。
但待鬼神以敬之後,便要遠之,儒家講中庸,這頭敬,那裡遠。因我們有日常生活,須過做人的日子,從人倫,辦人事,不能天天又神又鬼的,疑神又疑鬼。孔子這話,今人常取下半,強調遠鬼神,不好迷信。其實忽略其前上半,明明說到「敬鬼神」。所謂敬鬼神,可以不必是迷信,畢竟是說敬鬼神,不是指迷信鬼神。敬者先當警己,肅正其心以示敬,是主體精神的表現,不是受不可知之事迷惑,任其支配,盲目去追從。
當然天道遠,人道邇,古人便主張由人道近處起步,體會遠處天道。人道者,其綱要存於五倫,核心為仁道,其至高境界,貼近天心,而與天道相協。但人道是人道,不即等同是天道。人道所致,可以接近天道而有所感通,可是如以為霑得天道餘瀝,便以為大而化之即已天道了,於己言,乃狂妄,對天言,實僭妄,是會出大問題的。
中國古人所悟的「天道」,以西方神學的觀點看,即「普通啟示」,帶有啟示作用,可是不是「特殊啟示」,那特別存於聖經,殊異人智,點撥人類的啟示。中國看天道,有絕對超越可望不可及之一麵,人所能領會的,謂之「誠」,天體乃一體之誠,無妄無染,清明在躬。在人這麵,可以「誠之」而趨近之,誠之是誠的分形,有一定全息的相似性,人道得以循此靠近天道。古人稱之為「天人之際」。但是後來給講成了「天人合一」,天人的分際模糊了,便可能要出問題。因「誠之」隻有分形的相似,可以逼近本體,不即本體,不盡本體之實。宋明後這一點非常關鍵的認識沒有認真對待,結果成為中國道德哲學中,功夫論裡的一大癥結所在。盡人道之平常,動不動便成天道蓋頂之非常。
不隻是道德哲學理論之事,哲學思想潛移默化,也終影響平常之待人接物。人不安為人,就把人當上帝。如對自己,把自己變上帝,簡直神經病。對別人,把人當上帝拜,至少也屬神經質。尤其形成集體無意識,舉國以造神,抬上神枱的人,自也飄飄然,嚴然當自己是真神臨世。
近代史所見,這絕不是編造的笑話,而是麵對之現實。這並不好笑,慘痛啊,欲哭無淚的人、天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