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陽光的少年中國
![](http://4.bp.blogspot.com/_6GacqZiTd4U/StqNtzTEG4I/AAAAAAAAB8s/QA9Fy56PKrk/s320/5KHP902Q0UQ20001.jpg)
一、普世價值才是真理
我們這一代人就是在這種理想主義的環境中長大的。我們認知的中華民族勤勞、勇敢、不畏強暴,堅持真理。我們屹立在世界優秀民族之林。盡管父輩們在文革的“迷魂陣中”殘酷地掙紮,以生命和鮮血探討著中國革命的道路,對大部分人而言,我們這代人還是樹立了大部分正確的價值觀。
到了美國,接觸了基督教,看到了基督精神和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有許多、許多相同。許多的理念,是和我們所受的教育相同的。就民族文化的精華而言,全世界都是相通的——那就是普世價值。我們都是上蒼的子民,普世價值才是真理。孫中山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在美國看了更多關於中國的事情——文革十年浩劫,百年中國革命,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從解放戰爭到文化大革命。社會在生命和鮮血中變遷,我們搭上幾輩子的生命。在文化上我們卻在踏步不前——無非是保皇和維新。如果有興趣,可以把這百年來的人物放在一起比較,比喻說,慈禧和光緒皇帝,孫中山和袁世凱。在近六十年的政治舞台,可以找到他們每個人的影子。舊戲還在不斷地上演,這讓我們痛心。
我們如果不能打破這樣一個循環,去創造一個理性、正義上的完美的世界,就不能對世界文明做出貢獻。經濟的繁榮,隻能解決一個生存條件問題。不會帶來思想的進步,不會帶來人類文明的進步。
二、先生的感慨還是國人的困惑
於右任先生是一位記者,詩人,書法家,政治家。早年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反對帝製,為中國的民主革命做出了許多貢獻。
於右任先生在《亡國三惡因》中,給晚清畫過一張像:“民窮財盡,社會破產,國家破產。國有金,吝不與人,為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舉,惡不能退,利不能興,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此其二。”“宮中、府中、夢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窺伺中、霄小撥弄中,金錢運動中,一舉一動,一黜一陟,墮其術中。此其三。”
先生說,百姓很窮,難以就業、謀生,社會不能持續,國家經濟不能持續。國家有錢,卻不在民眾。國家與民眾爭利,錢財集中在極少數人手裏。這是第一。利國利民的政策得不到實現,惡勢力橫行得不到抑製和鏟除。社會環境把正人君子變成惡霸、貪官,把嚴謹的治學變成欺詐和剽竊。這是其二。官場上,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敵對勢力伺機撈起好處,宵小之徒從中挑撥生事,金錢交易,一舉一動,唯利是圖,陷入權術的迷魂陣中。這是其三。
在七十年後,先生的感慨還是國人的困惑。中國受世界潮流的衝擊,文化思想在不斷地更新。而在這更新的同時,中國仍在在上演著王朝更替、權力掙紮的醜劇。這裏六十年,我們的思想與世界文化相比較,有進步,也有退步。比如說,十年浩劫。社會敗壞、動蕩。
三、“領袖思想”其實就是“權術”
“領袖思想”其實就是“權術”,帝王思想。文革就是“權術的迷魂陣”。讓我們剖析一下領袖“思想”。解放戰爭、延安時期,領袖是美國式的民主思想——
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關鍵在於結束一黨治國。因為此問題一日不解決,則國事勢必包攬於一黨之手;才智之士,無從引進;良好建議,不能實行。因而所謂民主,無論搬出何種花樣,隻是空有其名而已。(《解放日報》1941年10月28日)
那是為了爭取民心,打倒蔣介石的。後來事實證明,領袖獨裁專製。接著就是文化大革命,那是為了打倒劉少奇的。領袖操縱、利用民眾的思想,蠱惑民心,達到其政治目的。所以,當清華大學再舉起領袖思想的旗幟時,許多人心裏感到壓抑和擔憂了。領袖死了,思想也就停止了,不再思,不再想了。那就隻有追隨新的領袖了。這就是其真實用意了。以死人忽悠活人。
對領袖的認識,於右任有著精辟的見解。曆經了中國近半個世紀的革命,從滿清到民國的王朝更替,先生寫道:
讀史三首之一(1934)
風虎雲龍也偶然,欺人青史話連篇。
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數十年。
我們真正缺乏的是信仰,一個“超脫於日日夜夜的維持生存的勞作和對抗畏懼的掙紮,渴望崇高思想和情感,追求在理性、正義和健美上達到一個和諧平衡的完美境界”,隻有推行普世價值,才能帶來人類文明與進步。
![](http://3.bp.blogspot.com/_6GacqZiTd4U/StqNtV4Z--I/AAAAAAAAB8k/ACHayyFTCds/s320/0415132C610.jpg)
這些想法,認證了〈國際歌〉的歌詞——從來就沒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奴隸者所有,全靠我們自己。這也是普世價值。一個陽光的少年中國要靠我們去創造。
(圖片來之網絡,在此鳴謝)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