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的係統觀:休謨

來源: dhyang_wxc 2022-03-09 18:16:3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652 bytes)

因果的係統觀:休謨

楊道還 3/9/22

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1776)指出,雖然我們能觀察到一件事物隨著另一件事物而來,我們卻並不能觀察到這兩件事物之間的關聯。他說:“因此我們不能說一件事物造就了另一件事物,我們所知道的隻是一件事物跟另一件事物可能有所關連。”

休謨被歸類為懷疑論者,即懷疑因果知識論的人。因為按照他這樣講,科學的因果關係就不像人們以為的那樣,反映了必然的自然規律;而隻是關聯。這個關聯不能被“觀察到”,那麽就隻能是人腦補的,這個就動了客觀科學的奶酪,即,科學的因果關係不客觀了。而且如果這個關聯不能被“觀察到”,說明通過觀察而認識,此路不通,這就又動了另一塊奶酪,即可知論。所以也有人說休謨是不可知論者。

我在拙著《傳統學術和個人修養》裏講,古希臘哲學的致命問題是,它隻能描述死的事物,一動起來就會露餡,出悖論。比如說芝諾悖論。休謨指出的就是這一類的問題,康德繼之而起,就發展出類似於中國傳統學術的認識。而那些頭腦一根筋的人,還在用懷疑論和不可知論往他們頭上套。

可以先解釋一下,休謨所見到底是什麽。實際上,休謨是將因果認識分成平行的三個過程:“客觀的”事物A……事物B;人通過感官或儀器得到的觀察A……觀察B;人的思維中發生概念A……概念B。 

休謨之前的哲學認為,事物A……事物B之間的省略號,是客觀規律;而概念A……概念B之間的省略號是邏輯因果,這兩者是完全相同的,烏拉,人就這樣通過客觀觀察認識了客觀世界的真相——不僅不需要人主觀的參與,而且應該消滅主觀,消滅得越徹底,認識就越真。現在很多中國學者、教授、博士仍處在這一階段的認識,相當經典。

但休謨認為,觀察A……觀察B之間的省略號,其實的確是省略號,沒有東西。想要把省略號裏每個點都填滿,需要上帝視角,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地觀察,這是做不到的。這一步出了問題,那麽事物A……事物B之間的省略號就都成問號,沒有觀察與之對應。與其說事物A到B如此演變,不如說A通過一個黑匣子到B,更客觀和正確。這個黑匣子,即是我在上一篇中所講的各種有複雜性等級的係統。簡單思維的人,認為黑匣子是最簡單的線性係統,就造出文化決定論一類的東西。

休謨學術出世的時間太早,沒趕上他的想法的科學證據。二十世紀初,人們才發現了測不準原理。這個原理表明,微觀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也就是說,觀察A……觀察B之間的省略號隻能部分填滿,其餘隻能是虛的省略,即便對最簡單的粒子,上帝視角式的觀察也不可能——上帝或者能,人不能。

這樣一來,人的客觀觀察隻能是跳躍的,或者部分跳躍的。用比喻來說,這就像看電影一樣,一幀一幀地放過去,人們卻以為電影裏的東西是連續地動:每次看到某兩幀都在一起呀?不是因果是啥?休謨說,要是蒙太奇了呢?或者在真正的上帝視角裏,宇宙演化就像一部四維電影,想播哪段播哪段,哪裏還有因果呢?

所以憑借著觀察得到因果,證據鏈缺失,不是完全客觀的,而是經過人腦腦補之後的。

休謨這個論調,直到二十世紀,科學才有回應。與當初要將上帝驅除,科學會“最終”知道一切的科學信仰不同,科學一直在不斷放低身段——真正的科學家態度可嘉。科學對象的範圍,從一切,到客觀,到可證明的,到可證偽的,不斷減小。波普爾提出的可證偽性,最終為科學門戶立下了基石——不管觀察的證據鏈完整不完整,可以用實驗去證明某種認識;任何實驗都有局限,然而有些認識可以證偽;一旦證偽,事實否定,就沒有任何辯駁的餘地,真正的科學認識就產生了。

波普爾這個觀點,沒什麽可辯駁的。似乎知識論、可知論因此就都可以一榮俱榮了。但很遺憾,並非如此:從不完整的證據鏈,如何得到的正確認識?隨機碰到的麽?以前的知識論、可知論顯然對此無力解釋。

認識中,即便是科學認識中,主觀腦補仍然不可剔除。那麽如何腦補才是對的?有誌於當科學家的人又如何去補腦,以產生新的科學思想?一遍遍地演算數學、作邏輯體操就能隔山打牛麽?

進一步,像藝術、生活、人生、文學等本來是人為為偽,不可證偽的東西,科學幾乎可以說是放棄了的。這些東西如此不科學,還能要麽?要先放一邊等著,等到科學進到那一步再去弄麽?不等科學,這些東西又如何去弄?瞎貓碰死耗子麽?人不行,計算機邏輯思維比人強,交給計算機?那樣一切都會簡單極了:世界隻需一個阿爾法狗下棋,一隻貝塔貓搞fine art,隻需拷貝複製就夠用了。可行嗎?

這就涉及到了非邏輯思維的問題,如直覺、想象力、創造力等。這些思維在認識中,起了什麽作用?這裏每一種都有很多問題:直覺,insight是什麽?想象如何發生?創造如何實現?

至少,科學家是需要直覺的。西方哲學裏,柏拉圖說,人的觀察,有如山洞裏的囚徒,隻看見洞壁上的影子;康德說,人看事物都如通過透鏡。這都是對“曲覺”,“out-sight”的描述。那麽直覺呢?如何get in?有對直覺的描述麽?答案是有的,但是是在國學裏。如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所言,他自己的科學直覺即如莊子“魚之樂”。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讚。但是很多直覺並不正確。 -nearby- 給 nearby 發送悄悄話 nearb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2 postreply 18:30:32

這裏先講直覺的必要性,如何得到直覺、好直覺是後麵的問題。跳過必要性,後麵就無意義。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2 postreply 19:18:17

讚,學習了,這就是前段時間你說的,因果是複雜的,非人力所能判斷的理論依據吧。。。 -塵凡無憂- 給 塵凡無憂 發送悄悄話 塵凡無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2 postreply 18:39:59

well,嗬嗬,實際上是想要講,人力能判斷,是可知的,但不是從觀察這條路通過去的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2 postreply 19:21:26

忘了加一個延伸閱讀的單子: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257 bytes) () 03/09/2022 postreply 19:59:19

自然科學世界圖像的統一性 穀歌搜不到啊,樓主貼一下呢 -kirn- 給 kirn 發送悄悄話 kir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2 postreply 20:14:47

找到了 -kirn- 給 kirn 發送悄悄話 kirn 的博客首頁 (8666 bytes) () 03/09/2022 postreply 20:50:32

沒有把相對論之後的討論加進去 -kirn- 給 kirn 發送悄悄話 kirn 的博客首頁 (185 bytes) () 03/09/2022 postreply 20:07:45

是的。關於大數據的局限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925 bytes) () 03/10/2022 postreply 07:13:10

維特根斯坦推的因果 -kirn- 給 kirn 發送悄悄話 kirn 的博客首頁 (248 bytes) () 03/09/2022 postreply 21:08:17

嗬嗬,先握手。想提一下維特根斯坦,為簡潔,剔掉了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1317 bytes) () 03/10/2022 postreply 07:08:45

所以在科學信仰上俺目前回歸到了力推統計學的大成 -kirn- 給 kirn 發送悄悄話 kirn 的博客首頁 (371 bytes) () 03/10/2022 postreply 07:35:37

well, 科學隻是個引子,人生需jail break,不管是科學還是什麽別的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0/2022 postreply 08:17:05

絕對客觀這個對人而言是可能的,其實也是不必要,人看到一個可理解的世界,那世界對人就是這樣的,完全拋棄人的純客觀角度或真理 -浮雲馳- 給 浮雲馳 發送悄悄話 浮雲馳 的博客首頁 (101 bytes) () 03/10/2022 postreply 04:49:13

我個人覺得20世紀對人類認知認識有兩個裏程碑,一個是測不準原理,一個是語言的不確定性 -kirn- 給 kirn 發送悄悄話 kirn 的博客首頁 (143 bytes) () 03/10/2022 postreply 06:23:07

嗬嗬,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somehow,是關聯的,焦不離孟。沒有一頭深。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0/2022 postreply 08:20:16

這個討論的好。自己是世界裏還是世界外? -kirn- 給 kirn 發送悄悄話 kirn 的博客首頁 (203 bytes) () 03/10/2022 postreply 08:25:32

hehe, 虛而不屈,是怎麽回事?本來無一物,哪來的認識力?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0/2022 postreply 08:50:07

所以啊,對認知力來說,起源是個悖論 -kirn- 給 kirn 發送悄悄話 kirn 的博客首頁 (80 bytes) () 03/10/2022 postreply 09:18:55

嗬嗬,我發現是可以不悖的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101 bytes) () 03/10/2022 postreply 10:17:2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