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2017年6月
"Dreaming in Chinese", 一個美國語言學者在上海和北京住了3年後,寫的一本有趣的書,每一章從語言學角度,西方看中文的一個小小的古怪事。飛機上都快看完了,隨手寫寫讀書筆記。
畢竟是女作者,第一章的名字就是“love". 作者發現中文裏麵的動詞沒有時態,難辨過去,現在,將來。比如“love", 英文裏是一個受時間局限的一段狀態。可是中文裏“愛”卻是一個存在,將過去和將來都綁在一起。(這一段理解很有意思)不過作者是美國的文化精英階層,沒有那麽simple & naive, 筆鋒一轉,寫了她和國內一些年輕妻子的交談,側麵寫了她們對愛的理解的實際和算計。
第二章,“When rude is polite". 作者發現中文的日常裏麵,”謝謝”,“請”這些禮貌用詞頻率較低。作者後來發現,兩個動詞疊用,就可以柔和語境。比如“坐坐”,比如“走走”,比如商場裏說“我就看看”。想想的確是的呀。作者最喜歡的是“慢走”。的確是呀,這是中文裏很溫柔的告別。
第三章“Chinese play as a national sport", 中文的聲調,同一個發音,不同的調,完全不同的字。作者指出中文有聲調,是有原因的,中文音節有400多個,比較英文音節則有4000多個。所以中文必須有tones, 以滿足日常用語的需要。
第九章 “hot and noisy", 英文裏一半詞都是來自法語。而中文外來詞非常少。中文裏麵很多複合詞,是把近義詞或反義詞放在一起,是東方“陰陽“平衡的體現,比如“東西”, “左右”,“開關”,“呼吸”等等。覺得有趣,這些我都take it for granted, 從來沒想過深層的原因。這個作者的說法都讓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