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desk notes: my parents set goals for their children. I don't, but encourage them to chase their fun initiatives-總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終。.
== 凡趣味的性質,總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終。所以能為趣味之主體者,莫如下列的幾項:一,勞作;二,遊戲;三,藝術;四,學問。諸君聽我這段話,切勿誤會
Search Results
Web results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中國近代學者、作家,學識淵博,著述宏富,在史學、哲學、文學、倫理學等方麵均有建樹。)
假如有人問我:“你信仰的是什麽主義?”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義。”有人問我:“你的人生觀拿什麽做根抵?”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抵。”我生平對於自己所做的事,總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興會淋漓;什麽悲觀咧厭世咧這種字麵,我所用的字典裏頭,可以說完全沒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敗——嚴格的可以說沒有一件不失敗——然而我總是一麵失敗一麵做;因為我不在成功裏頭感覺趣味,就在失敗裏頭也感覺趣味。我每天除了睡覺外,沒有一分鍾一秒鍾不是積極的活動;然而我絕不覺得疲倦,而且很少生病;因為我每天的活動有趣得很,精神上的快樂,補得過物質上的消耗而有餘。
趣味的反麵,是幹癟,是蕭索。晉朝有位殷仲文,晚年常鬱鬱不樂,指著院子裏頭的大槐樹歎氣,說道:“此樹婆娑,生意盡矣。”一棵新栽的樹,欣欣向榮,何等可愛!到老了之後,表麵上雖然很婆娑,骨子裏生意已盡,算是這一期的生活完結了。殷仲文這兩句話,是用很好的文學技能,表出那種頹唐落寞的情緒。我以為這種情緒,是再壞沒有的了。無論一個人或一個社會,倘若被這種情緒侵入彌漫,這個人或這個社會算是完了,再不會有長進。何止沒長進?什麽壞事,都要從此產育出來。總而言之,趣味是活動的源泉,趣味幹竭,活動便跟著停止。

“趣味教育”這個名詞,並不是我所創造,近代歐美教育界早已通行了。但他們還是拿趣味當手段,我想進一步,拿趣味當目的。簡單說一說我的意見:
第一,趣味是生活的原動力,趣味喪掉,生活便成了無意義,這是不錯。但趣味的性質,不見得都是好的。所謂好不好,並不必拿嚴酷的道德論做標準;既已主張趣味,便要求趣味的貫徹,倘若以有趣始以沒趣終,那麽趣味主義的精神,算完全崩落了。
人生在幼年青年期,趣味是最濃的,成天價亂碰亂迸;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們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固然容易如此;教育教得不如法,學生在學校裏頭找不出趣味,然而他們的趣味是壓不住的,自然會從校課以外乃至校課反對的方向去找他的下等趣味;結果,他們的趣味是不能貫徹的,整個變成沒趣的人生完事。我們主張趣味教育的人,是要趁兒童或青年趣味正濃而方向未決定的時候,給他們一種可以終身受用的趣味。這種教育辦得圓滿,能夠令全社會整個永久是有趣的。
第二,既然如此,那麽教育的方法,自然也跟著解決了。教育家無論多大能力,總不能把某種學問教通了學生,隻能令受教的學生當著某種學問的趣味,或者學生對於某種學問原有趣味,教育家把他加深加厚。所以教育事業,從積極方麵說,全在喚起趣味;從消極方麵說,要十分注意不可以摧殘趣味。
摧殘趣味有幾條路,頭一件是注射式的教育。教師把課本裏頭的東西叫學生強記;好像嚼飯給小孩子吃,那飯已經是一點兒滋味沒有了;還要叫他照樣的嚼幾口,仍舊吐出來看;那麽,假令我是個小孩子,當然會認吃飯是一件苦不可言的事了。這種教育法,從前教八股完全是如此,現在學校裏形式雖變,精神卻還是大同小異,這樣教下去,隻怕永遠教不出人才來。
第二件是課目太多。為培養常識起見,學堂課目固然不能太少;為恢複疲勞起見,每日的課目固然不能不參錯掉換。但這種理論,隻能為程度的適用;若用得過分,毛病便會發生。趣味的性質,是越引越深。想引得深,總要時間和精力比較的集中才可。若在一個時期內,同時做十來種的功課,走馬看花,應接不暇,初時或者惹起多方麵的趣味,結果任何方麵的趣味都不能養成。那麽,教育效率,可以等於零。為什麽呢?因為受教育受了好些時,件件都是在大門口一望便了,完全和自己的生活不發生關係,這教育不是白費嗎?
第三件是拿教育的事項當手段。從前我們學八股,大家有句通行話說他是敲門磚,門敲開了自然把磚也拋卻,再不會有人和那塊磚頭發生起戀愛來。我們若是拿學問當作敲門磚看待,斷乎不能有深入而且持久的趣味。我們為什麽學數學,因為數學有趣所以學數學;為什麽學曆史,因為曆史有趣所以學曆史;為什麽學畫畫,學打球,因為畫畫有趣打球有趣所以學畫畫學打球。人生的狀態,本來是如此,教育的最大效能,也隻是如此。各人選擇他趣味最濃的事項做職業,自然一切勞作,都是目的,不是手段,越勞作越發有趣。反過來,若是學法政用來作做官的手段,官做不成怎麽樣呢?學經濟用來做發財的手段,財發不成怎麽樣呢?結果必至於把趣味完全送掉。所以教育家最要緊教學生知道是為學問而學問,為活動而活動;所有學問,所有活動,都是目的,不是手段,學生能領會得這個見解,他的趣味,自然終身不衰了。

孟子說:“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那第三種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他的意思是說教育家比皇帝還要快樂。他這話絕不是替教育家吹空氣,實際情形,確是如此。我常想:我們對於自然界的趣味,莫過於種花;自然界的美,像山水風月等等,雖然能移我情,但我和他沒有特殊密切的關係,他的美妙處,我有時便領略不出;我自己手種的花,他的生命和我的生命簡直並合為一;所以我對著他,有說不出來的無上妙味。凡人工所做的事,那失敗和成功的程度都不能預料;獨有種花,你隻要用一分心力,自然有一分效果還你,而且效果是日日不同,一日比一日進步。教育事業正和種花一樣: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生命是並合為一的;教育者所用的心力,真是俗語說的“一分錢一分貨”,絲毫不會枉費;所以我們要選擇趣味最真而最長的職業,再沒有別樣比得上教育。
教育家還有一種特別便宜的事,因為“教學相長”的關係,教人和自己研究學問是分離不開的:自己對於自己所好的學問,能有機會終身研究,是人生最快樂的事,這種快樂,也是絕對自由,一點不受惡社會的限製。做別的職業的人,雖然未嚐不可以研究學問,但學問總成了副業了;從事教育職業的人,一麵教育,一麵學問,兩件事完全打成一片。所以別的職業是一重趣味,教育家是兩重趣味。
你想:一麵學,一麵誨人,人也教得進步了,自己所好的學問也進步了,天下還有比他再快活的事嗎?人生在世數十年,終不能一刻不活動,別的活動,都不免常常陷在煩惱裏頭,獨有好學和好誨人,真是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若真能在這裏得了趣味,還會厭嗎?還會倦嗎?
(本文是梁啟超於1922年4月10日在“直隸教育聯合研究會”所作的演講,有刪節)

作者:驢友花雕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bf5be59636a7
來源:簡書
1、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行百裏者半九十,有誌當世之務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梁啟超
2、男兒誌兮天下事,但有進步不有止,言誌已酬便無誌。——梁啟超
3、心口如一,猶不失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梁啟超
4、樹頭結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時?——梁啟超
5、大陸山河若破碎,巢覆完卵難為功。——梁啟超
6、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梁啟超
7、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漢武,若何之雄傑;漢唐來之文學,若何之隆盛;康乾間之武功。若何之煊赫!——梁啟超
8、人生之旅曆途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萬不可因此著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處境太順,小挫折正磨練德性之好機會,況在國內多預備一年,即以學業論,亦本未嚐有損失耶。——梁啟超
9、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梁啟超
10、學其所用,用其所學。——梁啟超
11、人生百年,立於幼學。——梁啟超
12、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沉著,而驕傲者常浮揚。——梁啟超
13、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的樂趣。——梁啟超
14、這個社會尊重那些為它盡到責任的人。——梁啟超
15、物競天擇勢必至,不優則劣兮不興則亡。——梁啟超
16、成功大易,而獲實豐於斯所期,淺人喜焉,而深識者方以為吊。——梁啟超
17、重人者人恒重之,侮人者人恒侮之。——梁啟超
18、無專精則不能成,無涉獵則不能通也。——梁啟超
?
19、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
?
20、重精神,貴德育。——梁啟超
21、言自強於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梁啟超
22、心安理得,海闊天空。——梁啟超
23、昔之欲抑民權,必以塞民智為第一義;今日欲伸民權,必以廣民智為第一義。——梁啟超
24、物競天擇,優勝劣汰;苟不自新,何以獲存。——梁啟超
25、世事滄桑心事定,胸心海嶽夢中飛。——梁啟超
26、師範學校立,而群學之基悉定。——梁啟超
27、美術所以能產生科學,全從“真美合一”的觀念產生出來。他們覺得真即是美,又覺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從求真入手。——梁啟超
28、六經不能教,當以小說教之;正史不能入,當以小說入之;語錄不能渝,當以小說渝之;律例不能治,當以小說治之。——梁啟超
29、曆覽各國產業發達這順序,皆以農為本。——梁啟超
30、磊磊落落,獨往獨來,大丈夫之誌也,大丈夫之行也。——梁啟超
31、競爭者,進化之母也。——梁啟超
32、今之機器之用大進,人力可以勝天。——梁啟超
33、何時睹澄清,一灑民生艱?——梁啟超
34、國家之主人為誰?即一國之民是也。——梁啟超
35、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啟超
36、成功自是人權貴,創業終由道力強。——梁啟超
37、十年飲冰,難涼熱血。——梁啟超
38、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啟超
39、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梁啟超
40、拍碎玉雙鬥,慷慨一何多?滿腔都是血淚,無處著悲歌。——梁啟超
41、三百年來王氣,舉目山河依舊,人事竟如何?百戶尚牛酒,四塞已幹戈。——梁啟超
42、千金劍,萬言策,兩蹉跎。——梁啟超
43、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並不是卸了就沒有。——梁啟超
44、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梁啟超
45、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梁啟超
46、上下無材,國之大患也。——梁啟超
47、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梁啟超
48、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梁啟超
49、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
50、人之生也,其憂患俱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梁啟超
51、凡做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行百裏者半九十,有誌當世之務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梁啟超
52、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梁啟超
53、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旁人卻替你曬不來。——梁啟超
54、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梁啟超
55、不恨年華去也,隻恐少年心事,強半為消磨。——梁啟超
56、人人獨善其身者謂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謂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梁啟超
57、教育不是別的什麽,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梁啟超
58、春已堪憐,更能消幾番風雨;樹猶如此,最可惜一片江山。——梁啟超
59、相思樹下說相思,思君念君君不知。——梁啟超
60、自由者,權利之表證也。凡人所以為人者有二大要件:一是生命,二是權利。二者缺一,時乃非人,故自由者亦精神界之生命也。——梁啟超
61、每日所讀之書,最好分兩類;一類是精熟的,一類是涉覽的;因為我們一麵要養成讀書心細的習慣,一麵要養成讀書眼快的習慣。心不細則毫無所得,等於白讀;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不能博搜資料。——梁啟超
62、失望沮喪是我們生命上最可怖之敵。——梁啟超
63、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梁啟超
64、科學的根本精神,全在養成觀察力。——梁啟超
65、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梁啟超
66、日本之驟強,由學校之極盛。——梁啟超
67、《論語》如飯,最宜滋養;《孟子》如藥,最宜祓除及興奮。——梁啟超
68、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梁啟超
69、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並不是卸了就沒有。——梁啟超
70、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梁啟超
71、大海潮音,作獅子吼。——梁啟超
72、我國萬事不進步,而獨防民之術乃突過於先進國,此真可痛哭也。——梁啟超
73、不恨年華去也,隻恐少年心事。——梁啟超
74、中國人常常將國家與朝廷混為一談。——梁啟超
75、為學當有實功,有實用。——梁啟超
76、不會讀書,書麵是平的;會讀書,字句都浮起來了。——梁啟超
77、有人在平地,看我上雲梯。——梁啟超
78、諸經、諸子、四史、《通鑒》等書,宜入精讀之部,每日指定某時刻讀它,讀時一字不放過,讀完一部才讀別部,想抄錄的隨讀隨抄。——梁啟超
79、婚姻喪葬、奉養父母、吃穿用度,如果沒有製度予以節製,天下人都會把奢侈當作光榮、把節儉當作恥辱。——梁啟超
80、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憂,意育要教到人不懼。——梁啟超
81、研究出辦法、計算好數量、逐步推行,做起事來就很容易。——梁啟超
82、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梁啟超
83、有係統之真知識,叫做科學,可以教人求得有係統之真知識的方法,叫做科學精神。——梁啟超
84、商湯對伊尹,齊桓公對管仲,用孟子的話說,是先視之為師再作為臣子。——梁啟超
85、頗愧年來負盛名,天涯到處有逢迎。說荊說項尋常事,第一知總讓卿。——梁啟超
86、士人已經毀壞了廉恥的原則,背上了拖累天下的名聲,那麽他們苟且懶惰、取悅陛下的心思也就產生了,勤奮自強的誌向變得冷落。——梁啟超
87、人類一麵為生活而勞動,一麵也是為勞動而生活。——梁啟超
88、患難困苦,是磨煉人的最高學校。——梁啟超
89、靠天下的力量生產財務,取天下之財物供給天下。——梁啟超
90、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壯哉!我少年中國。——梁啟超
91、乃歸未及一月,竟溘然長逝,年僅逾弱冠耳。——梁啟超
92、記載孔子言論行事之書惟《論語》為最可信,其他先秦諸子所記,宜以極嚴冷謹慎之態度觀之。——梁啟超
93、然因果關係,至複賾而難理;一果或出數因,一因或產數果;或潛伏而易代乃顯,或反動而別證始明。——梁啟超
94、人群之所以為群,國家之所以為國,賴此德焉以成立者也。——梁啟超
95、國家之主人是誰,其人民是也!——梁啟超
96、萬事付之柰何,一切憑人作弄。——梁啟超
97、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梁啟超
98、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於約。——梁啟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