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與中國古典自由主義
——關於《老子詳解—老子執政學研究》的說明
楊 鵬
茅於軾: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了楊鵬先生來講老子與中國古典自由主義。大家知道,天則所是一個自由主義的堡壘,我們不光要吸收外來的自由主義思想,對傳統的自由主義思想也應該發掘與吸收。楊鵬同誌在老子的研究上是非常有成效的,下麵就請楊鵬同誌做報告。
楊鵬: 謝謝大家,在座的有很多我的前輩和老師,今天算是交一份家庭作業,給各位前輩和老師匯報一下思想體會。我講的題目是老子與中國古典自由主義。可能有一些人會認為把老子和自由主義拉到一塊有些牽強,其實它們是有關係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古典自由主義就已經生根,今天我就通過老子來把脈絡梳理一下。
今天的主要內容有三個,第一個是老子文本變遷的簡要說明。我不是這方麵的專家,隻是簡單地做一個說明。第二個是老子與中國古典自由主義,第三個是老子政治哲學的總結。
一、老子文本變遷的簡單說明
魏晉以來,《老子》流行文本以河上公注本和王弼注本為主。通行今本也以河上公本和王弼本為基礎。1973年長沙馬王堆帛書甲本(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間)、乙本(公元前180年-前157年)出土,和在1993年湖北郭店楚簡本(公元前4世紀)和通行今本一對比就發現差異非常大,這些差異大致都被研究老子的專家注意到了,我自己概括通行今本與古本的文句、思想差異,共有140餘處。大家知道,老子總共就5000多句,這裏麵就出現了這麽多的錯誤。我用了11個例句來說明通行今本和古本的思想差異和文本差異。
(1)古本是“執今之道,以禦今之有”。(十四章)老子認為道無處不在,因此人們從身邊從現在就能發現道的法則,所以不必受製於古代聖賢的言論和概括,因此它的意思是說從現實中總結出管理現實的方法。但是今本改為“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大家知道老子對周公的文武之道是持否定態度的,他對傳統充滿了強烈的批判,所以他不會說“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尊崇文武之道的是儒家,法家也是走的道家的路,就是重今不重古,重現實不重過去。
(2)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二十六章)這說的是持重的東西是輕浮的東西的根本,沉靜的東西是浮躁的東西的主宰,所以君子的言行是不離開輜重的。緊接著就有一句“唯有環官,燕處昭若”,今本改為“雖有榮觀,燕處超然”。這兩個的差別非常大,環官是什麽意思呢?環官就是周朝時候在朝廷裏麵負責諜報、安全係統的官員,相當於克格勃頭子。燕處說的就是不在辦公的時候,“昭若”說的是顯示出了這種職業的風格。這句話的意思是環官的職業特點決定了他非常的持重與沉靜,老子認為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叫得上君子,當然這和他的執政觀有關係。當然這和儒家的君子就很不同了。後來的人就把它改為“雖有榮觀”,也就是說非常有權勢,但是比較淡然。由此可以看出差異四非常大的。
(3)“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襲為上”。(三十一章)這說的是軍隊、武器是不吉祥的東西,在實在不得已用的時候,就采取不擇手段的迅速解決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也是老子的一個戰爭觀,他認為戰爭不是好事情,但是不得已的時候就應該不擇手段,迅速解決問題。因為中國古代的戰爭非常長,老百姓非常遭罪,因此老子和孫子都主張戰爭一定要速戰速決,而不應該講什麽禮節、規則等等。但是後人改成了“恬淡為上”,就是說要恬淡地處理。老子把戰爭比做辦喪禮,喪禮不得不辦好,但是又不能喜歡喪禮,所以對戰爭不可能有一個恬淡的心態。
(4)‘貞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知足。知足以靜,天下將自定“。(三十七章)無名之樸就是道,這說的就是要以道去規正,要無為,不要去管老百姓的欲望的各種放縱行為,這樣的話,老百姓自己就會滿足,欲望滿足了之後,就安靜了,天下也就自然定了。因此,老子認為百姓的欲望不能成為政治管理的對象。而今本變成了“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