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緬懷餘光中先生

來源: 晴悅 2017-12-14 19:30: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734 bytes)

 

很多人對餘光中先生的印象還停留在那首他寫於上世紀的《鄉愁》。

其實,除了詩人、散文家的身份外,他還是一位傑出的翻譯家。除詩集、散文集和評論集外,他還有13本翻譯著作,因此稱自己有“四度空間”。

他翻譯的《梵穀傳》可謂是最經典、最為人所知的版本。

作為學貫中西學者,他也曾翻譯過英美文學大家的作品。

當今文青常說的“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就是出自他的譯筆。

這句的原文為“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是英國詩人西格裏夫·薩鬆代表作《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中的經典詩句。

而餘光中以四字格的方式譯成中文,突出人性中的陽剛與陰柔的兩麵,即:老虎也會有細嗅薔薇的時候,忙碌而遠大的雄心也會被溫柔和美麗折服,安然感受美好。

對於翻譯,他有這樣的感悟——

他也說過這樣的金句——

翻譯如婚姻,是一種兩相妥協的藝術。如果說,原作者是神靈,則譯者就是巫師,任務是把神的話傳給人。

——餘光中,2002

此外,餘光中一直致力於提倡中文的純潔,反對公式化的“翻譯體”,反對歐化,講求中文的意象美

這種思想就體現在餘光中翻譯雪萊的詩歌中。

England in 1819

Percy Bysshe Shelley

An old, mad, blind, despised, and dying king一

Princes, the dregs of their dull race, who flow

Through public scorn一mud from a muddy spring;

Rulers, who neither see, nor feel, nor know,

But leech一like to their fainting country cling,

Till they drop, blind in blood, without a blow;

A people starved and stabbed in the untilled field一

An army, which liberticide and prey

Makes as a two-edged sword to all who wield一

Golden and sanguine laws Which tempt and slay一

Religion Christless, Godless一a book sealed;

A Senate一Time’s worst statute unrepealed一

Are graves, from which a glorious Phantom may

Burst, illumine our tempestuous day.

英倫:一八一九年

餘光中

又狂又盲,眾所鄙視的垂死老王——

王子王孫,愚蠢世係的剩渣殘滓,

在國人騰笑下流過——汙源的濁漿;

當朝當政,都無視,無情,更無知,

像水蛭一般吸牢在衰世的身上,

終會矇矇然帶血落下,無須鞭笞;

百姓在荒地廢田上被餓死,殺死——

摧殘自由,且強擄橫掠的軍隊

已淪為一把雙刃劍,任揮者是誰;

法律則拜金而嗜血,誘民以死罪;

宗教無基督也無神——閉上了聖經;

更有上議院——不廢千古的惡律——

從這些墓裏,終會有光輝的巨靈

一躍而出,來照明這滿天風雨。

餘光中的譯文中自帶中文流暢的韻律美,脫離了英文的格律束縛。既有西文的骨感,又有漢語之精髓;既遵循原文,又有所創作,令人讀來歎服。

對於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融,餘光中先生深有體會,他也曾是一位遊弋於西方文學殿堂裏的“浪子”,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

但上世紀80年代後,餘光中開始認識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他說:“現在出國讀書的學生越來越多,但這些留學生對自己的文化傳統並不十分了解,很容易受海外各種主義、理論影響。但從另一方麵看,外來文化對本國文化也有積極意義,應該兼容並蓄,吸收其精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