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如斯檳郎

來源: 檳郎 2018-06-14 04:05:0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308 bytes)

詩人如斯檳郎
  16漢師 戈於晴
  我想,我是幸運的。因為我遇見了“旅遊文學”,遇見了那位名叫“檳郎”的詩人。
  依稀記得在寒假的時候,我緊盯著電腦,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地進行著“搶課大戰”。眼看著“旅遊文學”這門課僅剩下幾個名額的時候,我便眼疾手快地將它收入囊中。後來才知道,這麽受歡迎的選修課是李檳老師開設的,而我也早就在學長學姐口中聽說了李檳老師授課的獨具魅力。現在想來,這或許是一種緣分,也許那時的我便注定會成為這位筆名為“檳郎”的詩人的忠實讀者。
  後來,在課程快結束的時候,檳郎給了我們三個論文的題目:旅遊文學的特征、關於南京的旅遊文學的研究以及賞析中國現當代的旅遊文學作家作品。對於第一個題目,聽起來就覺得枯燥乏味,我便果斷放棄了。而對於第二個題目,我來南京兩年不到,好多景點都還沒有去過。雖然檳郎在課上帶領著我們領略了南京的許多名勝,但畢竟沒有親身的經曆,談不上研究。況且,我想前人對於這方麵的研究肯定比我透徹得多,便也放棄了。那麽,就剩下最後一個題目了。說起旅遊文學作家,我認識的還真不多,可現在我的身邊不就有這麽一位旅遊詩人——檳郎嗎?在寫小論文的同時,可以再一次細細品讀檳郎的作品,又何樂而不為呢?
  首先,讓我們來談一談詩人檳郎。若是之前有人與我談及檳榔,我的第一反應定是那一種質堅硬,不易破碎,氣微,味澀,微苦的果實。而現在,我的眼前定然會浮現出這樣一幅幅的畫麵:一位老夫子模樣的詩人,衣著樸素,走在夫子廟,立在桃葉渡,賞著秋天的棲霞山,漫步在愛情隧道,徜徉在韓國的滑雪場……畫麵的留白處則飄蕩著檳郎所作的一篇篇詩歌散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在我看來,檳郎卻也像極了檳榔,同樣堅韌,同樣昂然,同樣需要細細品味,不是麽?
  不知是誰跟我說起,檳郎是安徽巢湖人。自安徽至南京,這個距離說近不近,說遠不遠。可是離家幾十載,又怎會不想家,再堅強的人,也始終會有一些眷戀。於是,《巢湖西壩口》《憶巢湖姥山島》《故鄉的半湯鎮》《懷念我那巢湖故鄉》等詩歌散文作品便在他的筆下誕生了。
  這麽多年的工作與生活,檳郎應是把南京當做了他的第二故鄉,不然他的筆下又怎會有那麽多關於南京名勝的美麗篇章,不然他在給我們介紹南京景點時又怎會是那樣的向往與懷戀。
  似乎每個人都會喜歡那些流傳著美麗愛情故事的地方,我也不例外。所以,在檳郎的課上,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聽他講說“桃葉渡”。不得不說,檳郎與師娘在秦淮河邊桃葉渡的浪漫愛情故事令人沉醉。“不覺間又來到這裏,夫子廟一角的二人桃園。桃葉渡口的美少女啊,執子之手已十六年!”
原來,當檳郎寫下這篇《執手桃葉渡》時,他們已相戀不少歲月,可他們恩愛依舊啊,時間似乎並沒有讓他們的愛情變質,這樣的愛情又怎能讓人不頓生羨慕之意。這首詩,讓我看到了愛情最純粹的模樣,也讓我對愛情有了更多的向往。
  檳郎的愛情,也許不是愛的那般轟轟烈烈,可是他與妻子的愛情簡單而純樸,真摯而動人。就像他在《南京愛情隧道》中所寫的:“重溫最經典的姿式,各踏一條鐵軌前行,兩隻手卻在軌道上方握緊。看我們努力走得更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道路悠然地深入遠方的密林。”就這樣,時光未央,歲月靜好,看天上雲卷雲舒,觀庭前花開花落,直到白發蒼蒼。
  有人說,檳郎時常會給人一種很風流的感覺,但看了檳郎的這些詩,我們都可以發現他著實很愛他的妻子。在他的詩中,我們不難找出他與師娘愛情的影子。除了上麵提及的,還有《秦淮女郎》
中所寫道:“千年來的胭脂色褪盡/河水訴說著古老的豔情/頹廢的殘柳搖曳新綠/紅牆綠瓦執著不朽的餘韻/長發婆娑嬌羞若驚鴻/眼如泮池秋水深刻又清新/夫子捋髭須挪步欣賞/女郎是秦淮河的現代佳景/躑躅人世漂泊到六朝舊京/流不去大江的是相伴的雙影/從此後庭花間有煙月人家/秦淮女郎,我詩意的棲居城。”
  對於從未出過國的我來說,檳郎的韓國之行也是讓我很難忘的一次“旅行”。課上,他給我們展示了去韓國的茂朱滑雪場和濟州島寫下的遊記,他還敘寫了他在韓國的點點滴滴,包括他在韓國過的白色情人節、聖誕節、平安夜等等。我還記得他給我們講述的那一次難忘的篝火晚會,那師生歡聚的場景。因為課上看得不盡興,所以我特地找來了幾篇作品,坐在桌前,細細賞來,如《濟州島記遊》《師生春遊韓國茂朱滑雪場》《異國聖誕平安夜》等等。檳郎在《濟州島記遊》的結尾處這樣寫道:“祖國,我什麽時候能再回你懷抱呢?愛妻呀,我多想回國與你快快相見!書桌上的石頭老公公在保佑著我,我的願望很快會實現吧。”檳郎的字裏行間,我讀到的,是他與同學同事之間相處的歡愉、離開祖國後濃濃的鄉愁以及對於對妻子孩子深切的思念。他把這些複雜的情感都傾注在文字中。又如《我的中國心》《訪問韓國大田的華僑小學》等等,這些都是他十分優秀的散文作品。
  近段時間,我亦拜讀了他的作品《有火的石頭》,感觸頗深。我對這首詩印象深刻,因為它的名字就很別致。“我最喜歡一種石頭,是有生命的石頭,是很獨立的石頭,是有特別脾氣的石頭。這便是有火的石頭,不能當做普通石頭欺負,不能隨便敲打它,否則就容易冒出火。是的,它很另類,孤獨而不能隨群,更不比螺絲釘或萬金油,因為它心中有火。”
  是誰將這樣一塊普普通通的打火石,變成了一塊有個性、有脾氣的、有火的石頭?它不是平凡的石頭,不會屈服,不會將就,不會任人欺負。確實是顆可愛的石頭,我斷定,它的作者一定也是一位獨具匠心、與眾不同的詩人。這樣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詩歌還有很多,諸如《小小的地球》《清晨的大霧》《美味的桑葚》《春歸的燕子》……所以說,藝術源於生活,這些詩篇就將這個道理很好地詮釋了出來。微小處見真知,可見身邊的事與物都是我們創作的源泉。
  這樣看來,檳郎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詩人。同時,這樣一位癡迷於旅遊文學的詩人也是孤獨的。他的詩歌散文作品裝訂成冊後,似乎可以裝滿我家的那個書櫥。可惜的是,知音難覓,伯樂難求。現在的人太浮躁了,能夠靜下心來,品讀詩歌的人很少,更別說去創作。許多的人,或許也去過很多地方,或許也為風景癡迷,但他們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像檳郎一樣,把所到的每個地方都用文字細細地記錄下來。他的詩歌,他的散文,無一不是一筆財富,值得人們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捧一杯香茗,攬一縷清風,慢慢品味。
  這學期的課很快就要結束了,此後,便再也聽不到檳郎上課前播放的動聽歌曲,再也聽不到檳郎親自朗誦的一首首優美的詩歌,那一篇篇極富感染力的散文,惋惜之感油然而生。確實,能夠在我的大學生涯中遇到這樣一位有才華且平易近人的老師是我的榮幸,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旅遊文學這門課,慶幸自己遇見了這位老師,這位老夫子,這位詩人。感受著他的樸素,他的張狂,他的風流,他的專情……既然不舍,那就再一次閉上眼,細細品味,靜靜聆聽,就如緩緩的小溪,沿著曲折的山徑,款款而來,絲絲縈繞,嫋嫋展開,一遍又一遍……
  檳郎在旅遊文學方麵的成就毋庸置疑,這寥寥數千字又怎能完全描摹出檳郎的風情。隻能說,所謂詩人,大抵如斯。
  2018-6-12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