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路上的檳郎
15秘書學轉本 張紅娟
南京,打開百度搜索,出來的必定是一堆風景名勝,中山陵、總統府、夫子廟、秦淮河、紫金山、雨花台等等。數不勝數。南京身為一個六朝古都,又是曾經的國民政府,擁有諸多曆史的痕跡。在學校多年也不曾走過幾處,幸運的是,我選修了檳郎老師的旅遊文學課程。在這個課上,檳郎老師用自己的方式,為我們呈現了一個一直在路上的檳郎。引領我們在他的博客裏、在他的詩裏遊曆了各個美麗的地方。
今年二三月,正是梅花欲放時,南京的梅花節也開幕了。檳郎老師作詩一首《踏雪梅花山》,記錄了他的踏雪尋梅之路。詩中如是說到:“博愛閣遠眺鍾山王氣,/觀梅軒小坐。金陵第一帝,/更有孫權紀念館懷古。/山下新梅園,臨溪自照,/梅花仙子常駐人間自婀娜。/天下第一梅山,梅多名勝多”。
遊人到訪都知道,梅花山是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的一座小山丘,位於中山陵西南,明孝陵正南。山上遍植梅花,因此得名。梅花山以及山下的“萬株梅園”占地1533餘畝,有近500個品種,30000餘株梅樹,有“梅花世界”之稱,以品種奇特著稱,為四大梅園之首。因此,檳郎在詩中寫到“梅多名勝多”。
1993年,海峽兩岸商務協調會會長張平沼發起捐建位於山頂觀梅軒北側的博愛閣。說到博愛閣,有這麽一個典故:梅花山因東吳大帝孫權葬於此處,原名孫陵崗、吳王墳。山下的孫權故事園建於1994年,內有孫權雕像和孫權故事浮雕碑廊。2006年,江蘇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利用精密磁測技術在山頂博愛閣南側地下發現大型地下建築,極有可能即是孫權墓葬。明孝陵位於梅花山正北,神道在梅花山下由南折向東,通往四方城碑亭。傳說朱元璋說孫權是條好漢,要讓他給自己守墓,所以沒有遷走孫權的陵墓。
還有詩中的觀梅軒也有所典故:1944年,汪精衛病死日本後葬於梅花山。1946年,國民政府即將遷回南京,何應欽下令將汪墓炸毀,汪氏屍骸在清涼山火葬場火化揚灰。汪墓原址上建起一座廊亭,北麵橫額上有孫科手書的“放鶴”二字,此處又名觀梅軒。
梅花孤傲清冷,雪花純潔無垢。兩者相輔相成,就如詩中寫“ 踏雪尋梅山,兩相高潔皆所喜。/ 不屑於牡丹攀富貴”。
不得不提,此次賞梅路上,檳郎老師有“佳人良友”一同前往,更有“有道不孤,卿卿伴我足矣。”的溫情。想來也甚是歡喜。檳郎還寫過《漫遊梅花山》《五月的梅花山》等詩歌,他喜愛這裏並樂意為其抒寫。
梅花落盡時,櫻花開了!南京古雞鳴寺的櫻花大道,到了每年的3月底,遊人便絡繹不絕。這賞花的人裏頭,怎麽又會少了檳郎呢!因為《櫻花緣》,他“與櫻花有個約定”。
櫻花,起源於中國。據日本權威著作《櫻大鑒》記載,櫻花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脈。被人工栽培後,這一物種逐步傳入中國長江流域、中國西南地區以及台灣島。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已在中國宮苑內栽培。唐朝時櫻花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白居易詩雲:“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櫻滿院栽,上佐近來多五考,少應四度見花開”。
因此,檳郎詩中寫:“從亙古的喜馬拉雅山麓,/到大唐的詩歌裏,/再到南唐李煜的詞章裏。/變幻的是時空,/不變的是相待相望。”
同時,《櫻花緣》這首詩也寫出了,檳郎老師今年赴了櫻花之約。“從此長做南都人,/與櫻花有個約定。/每年的花期的守候,/伊人常伴,攜手櫻花第一路。/變幻的歲月同我老去,/不變的相顧相趣。”不論是櫻花還是上月的梅花,無論是伊人還是卿卿,都是攜手一同走在路上的人。變換的是場景,不變的是深情。檳郎還寫過《雞鳴寺路的櫻花》《李後主的櫻花》《文學院樓邊的櫻花林》《大學城的櫻花》等,他愛的是《櫻花的原鄉》。
過了櫻花大道。檳郎又愛上了花神廟。這一趟花神廟之旅,三首詩在他筆下誕生。
南京花神廟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花神大道附近。紫荊花路西行,有一座花神渡橋連接兩端,橋下就是花神湖,湖畔一座石碑上刻有“自明朝定都,集天下花匠於此為皇室培植名苑珍卉,極一時之盛”字樣。說明花神廟村在曆史上曾是皇家禦用花園。村裏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後,為了讓他的皇宮一年四季都有鮮花裝扮,下令派人尋找地方專門為宮裏培育鮮花,城南中華門外兩公裏多的丘陵地帶因為土質、氣候和地勢都比較合適便被選中,這便是後來的花神廟村。不過,那時的花神廟村還沒有得名,隻是專門為皇宮大院供應鮮花的一個基地。
檳郎在《花神廟情緣》一詩中寫到“百花山上的花神廟,絡繹不絕的香客如潮。”,我心想,一心向佛的檳郎,定是那香客中的一員吧!不,他並沒有把自己稱作“虔誠的香客”而是“流浪的詩人”。這仿佛更加貼切一些,檳郎愛作詩,詩人二字才更適合他的身份。
“詩人寄住廟前的旅館,一早來到花神廟遊玩。”這場遊玩,圍繞著的主題是,花朝節。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農曆二月初二舉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節的。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舊時江南一帶以農曆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這一天,家家都會祭花神,閨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箋,取了紅繩,把彩箋結在花樹上,謂之賞紅,還要到花神廟去燒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正月的花神是柳夢梅,二月的是楊貴妃。
一個百花盛開的地方,遍地都是花仙子的地方。是多麽地美妙!
也是因為花朝節,在檳郎的詩中,出現了一位“梅仙”的花仙子——梅梅。“回頭看到一個美少女,完全是一月梅仙的風采。詫異中被旁邊的父執介紹,小女梅梅快來拜見兄台。”
對於這個仙子般的梅梅,詩人斷是移不開眼的吧!想來檳郎曾有詩寫,我們都是天庭的子女,死後都是要回到天上去的,那梅仙是否就是那天上人兒?詩人是否也能成為仙班一位呢?
“詩人的幸福在故鄉,/最高潮的花車遊行登場。/十二月花神皆有公子陪同,/他攙手的梅梅正是梅仙的模樣。/就這樣相擁於萬眾矚目,/就這樣沐浴著花朝節的陽光!”這是檳郎的另一首詩《花朝節的梅梅》,這讓我已分不清那是夢還是現實!隻記得,流浪詩人與梅仙的浪漫故事。
這花神廟係列的第三首詩為《花神湖水怪》,原以為是多麽的驚奇科幻。結果,卻仍然是一首浪漫的愛情詩。“傳說中的水怪,/花神湖裏獨自沉哀。/花神廟的遺跡也已消失,/難忘十二月花神的巡遊車。/荷花堅持著開放,/天荒地老地守著癡愛”。這三首詩也是寫花朝節的同題詩,將一個古老的被遺忘的傳統節日複活了。
檳郎的詩,結局也有是美好的,檳郎的旅途,總是有著許多美麗的景色的。讓我們隨著一直在路上的檳郎,去看看他旅途中的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201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