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草地中奔跑的小狗嬉戲,能夠幫助人們緩解壓力;看著心愛的貓咪一天天長大,能給人帶來無盡的歡樂。但是,寵物主人如果在寵物身上傾注過多的感情,甚至對寵物的癡迷到了近似瘋狂的程度,就有可能患上“寵物依賴症”。
“寵物依賴症”並不罕見
家住鄞州區的陸大伯和老伴都已60多歲,兒子在北京上班,逢年過節才會回家看望老人。1999年,兒子送給老兩口一隻京巴犬,希望通過飼養寵物來緩解老人的孤獨感。聰明可愛的京巴犬很快就討得老兩口的歡心,不久,老人就把京巴犬當作“女兒”看待。
今年2月份,已經12歲“高齡”的京巴犬出現不吃不喝、精神不振的症狀。經寵物醫院工作人員診斷,京巴犬因子宮蓄膿惡化而引發敗血症,同時患有惡性子宮腫瘤,生命垂危。在老兩口的要求下,寵物醫院將京巴犬的資料和X光片傳給國內多家知名寵物醫療機構,醫生們全都建議陸大伯放棄治療。老兩口不肯,寵物醫院隻得為京巴犬做了20多天的常規治療。最終,京巴犬壽終正寢。愛犬死亡後,傷心的陸大伯幾天沒吃東西,一病不起。後經心理醫生診斷,陸大伯得了“寵物依賴症”。
據了解,“寵物依賴症”是指部分寵物主人因為內心空虛、寂寞等原因,將感情過多傾注到所飼養的寵物身上的一種“代償行為”。有關專家指出,因為飼養寵物而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或者因為飼養寵物無法與外界進行正常的溝通和交流,更有甚者,一旦離開了寵物就會出現抑鬱、憂鬱,甚至自殺的念頭,這些都是寵物依賴症的表現。據有關人士估計,我市約有7%的寵物飼養者不同程度患有“寵物依賴症”。
空巢老人和年輕白領是高發人群
“空巢老人和年輕白領是‘寵物依賴症’的高發人群。”寧波康麗寵物醫院的俞士軍醫生告訴記者,很多老人因為兒女不在身邊,感到空虛寂寞,就把感情轉移到寵物上,以填補內心的情感缺失,因為用情太深,患上“寵物依賴症”。還有一些剛剛走出校園的單身白領,生活、工作麵臨巨大壓力,又無傾訴對象,就飼養寵物“消愁”,結果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此外,性格缺陷者、生活單調者也容易在飼養寵物時“劍走偏鋒”,患上“寵物依賴症”。
“因為溺愛寵物與寵物依賴之間的界限很模糊,所以很少有人認識到自己已經患上‘寵物依賴症’。”一位心理谘詢師告訴記者,“寵物依賴症”屬於一種心理疾病,它會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嚴重者會引發精神障礙和降低患者的人際溝通交流等能力。
防治的根本在於“人”
“巨大的社會壓力之下,‘寵物依賴症’患者會越來越多。”專家呼籲,防治“寵物依賴症”,青年白領要有樂觀向上的心態,積極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學會自我減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老年人應走出家門,積極融入老年人活動中心、老年大學等活動場所,主動與同齡人交流。兒女也應該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減少空巢老人的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