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美國的第一個夏天,幫忙照看過鄰居的孩子,一個不到兩歲的小女孩。二十個月的孩子說的多是單詞,她拿起芭比娃娃說, “ballerina” ,準確清楚,讓我一下就記住了這個詞的意思和發音。她說 “bicyle”,自信而清晰;我隻聽一次就牢牢記住了 “i” 的長音。在中國學英文的時候老把長音和短音弄混,記不住也說不準。
後來,我自己做了媽媽,就更是名正言順(無時無刻)地跟孩子一起學英文了。小時候跟著看電影看電視自不必說;大一點了跟著一起讀書。陪太子不止陪讀書,還陪玩陪聊陪吃陪喝。。。全陪!
說到陪玩,小孩子的 playdate 也是我學英文的機會。上幼兒園時,哥哥最好的朋友是一個法國小男孩,比哥哥大一歲,非常聰明伶俐。我還記得他繪聲繪色地講海豚的 “echolocation” (回聲定位),哥哥一臉崇拜地聽。聽完了,哥哥也搜腸刮肚地分享,卷起袖子給朋友看:“Look at my mosquito bites.” 那麽小的孩子也會投桃報李,有趣!也許 “來而不往非禮也” 是人的天性?!
哥哥上幼兒園了,自然要把學校裏聽到的話照搬套用到家裏,鸚鵡學舌嘛。有一次忘了弟弟怎麽惹到他了,哥哥氣勢洶洶地警告弟弟:“You are in big trouble!” (這是聽老師說的吧?)
弟弟因為聽不懂,所以叫得比哥哥還要大聲:“I’m not big! I’m not trouble!”
另外一次 playdate,哥哥的新朋友來家裏玩,哥哥很興奮,弟弟不甘示弱也要搶風頭。如果哥哥說他有十輛玩具車,弟弟馬上就要說自己有十一輛,總之要壓過哥哥一頭。結果,小客人慢吞吞地發話了:“Don’t brag.” 厲害!不知道弟弟聽懂了這個詞沒有,但是他稍微按捺了一點兒。
以後的父母生涯中,無數實踐證明 “Don’t brag.” 是很有用也很好用的一句話。
哥倆上小學了,學校裏也有中文課。我很好奇,“老師都教什麽了?”
兩人的回答如出一轍,“Something I aleady know.”
我隻能再搬出老話:“Don’t brag.”
弟弟上三年級了。第一天放學了回到家,我問:“你們班裏都有誰啊?”
弟弟悶悶不樂地回答了一個詞,“People.” (後來知道弟弟很失落,因為沒有和好朋友分到一個班!)
我還不死心,“那今天學了什麽呀?”
“Stuff.” 又得到一個單詞。嗯嗯,隱隱約約可以聽到青春叛逆期的雷聲了。
弟弟上五年級了。一天放學,我隨口問:“今天怎麽樣?” 弟弟無精打采地回答:“Another repetitive day!” 我馬上肅然起敬,弟弟已經把青春厭世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了。
很慚愧地承認,我說了這麽多年的英文,口語裏還是常犯一些很低級的錯誤。比方說,名詞單複數的正確使用。這不,前幾天動員大掃除的時候,我要求孩子們把用不著的書和玩具找出來捐掉,因為家裏的 junks 太多了。弟弟提醒我 “junk” 不用加 “s”。我嘴硬,“ 在咱們家就得說 junks,因為 junk 太多了!” 哼哼,英語說得不地道一樣可以強詞奪理。
時不時地,弟弟 “自創” 的英語也會挑戰我的心理承受強度。聽見我又在為掉發問題自憐自歎,弟弟獻計:“Maybe you should get something for anti-balding.” 什麽? Anti-balding?我不氣倒,也要笑倒。我的頭發還沒到禿的慘境,這輩子估計也不會。不過,是親兒子沒錯了!是直男沒錯了!哈哈!
每天遛狗的時候,哥倆一般都會跟我去。娘倆,或娘三個,慢悠悠地牽著狗,散步聊天談心,是金不換的親子時間。有時候他們貪玩遊戲不肯跟我出門,我穿鞋子的時候會再努力一把:“真的不去嗎?” 哥哥很忍耐地看著我:“You are just trying to guilt me into going with you.” 聽見這話,我雖然嘴上否認,但是心裏咯噔一下:哎呀呀,苦情戲要破產了 ------ 哥哥不但一眼看穿,而且一語道破了我的內疚攻心計!
不得不麵對現實:跟孩子對話對策要與時共進,是時候改弦更張了。
也許,這標誌著我跟孩子學英文的過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說到底,跟著孩子一起學的不單是英文,還有成長路上的各種挑戰和回報。以此自勉,是為記。
貼兩張圖。
我們喜歡的 trail,兩個星期沒去有了新變化。
沿著林中小徑,每隔幾步就按次序樹立了一本圖畫故事書的單頁插圖。小孩子跟家人散步的時候,可以停下來讀幾頁故事。(看看,跟著孩子學英文的機會無處不在,lol!)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