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人吝嗇談起

不久前去看望一個70多歲洋人老朋友,他家裏雜物堆的滿地都是,午飯就吃一個園麵包和一隻小蘋果。看見我帶去的點心,馬上狼吞虎咽吃的不亦樂乎,可見他平時並沒有吃飽。這個朋友是我澳洲後結識的第一個白人朋友,已經交往30多年了。他曾經是一個旅行走遍世界,見多識廣非常熱情豪爽的人,當年他慷慨解囊幫助過許多剛到澳洲的中國留學生。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眼看著他一步步地變得越來越吝嗇,現在已經發展到克扣自己餐飲的地步。作為朋友觀之心痛,卻又無能為力。

環顧周圍的親戚朋友,普遍的規律是年紀越大手氣越小,在這一點上似乎和民族性無關。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上了年紀的人常常不僅是不舍得用錢,還不舍得扔東西。一隻購物袋,一條舊褲子,幾本老雜誌 ---,許多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都在床底櫥頂留著。

記得孔子說過,做人有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鬥,老年戒得。以前許多年,對老年戒得這一條沒有太多的認識,現在發現絕大多數老人家裏,角角落落通常都塞滿了許多根本就用不到的東西,銀行賬戶上有許多錢,但就是不願意花。年紀越大貪心越盛這就是普遍的人性,孔老夫子目光如炬,不能不讓人佩服。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這樣。好多年之前,讀過一個美國人的文章,作者還是一個老太太。她提倡一個人年輕時應當努力工作,積累財富,退休之後就當享受生活,散盡千金,印證一個人赤條條來赤條條去,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樸實自然規律。她甚至認為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能夠在自己死前散盡自己的財富,這樣既有益於社會 - 所有的財富回歸於社會;也有益後代 - 人人沒有依賴思想而個個獨立奮鬥。

有一個朋友曾經告訴我,10多年前他兒子滿月的時候,父母送了一盎司黃金,上麵還刻了孩子的名字。黃金放在家裏怕賊偷,為此還專門在銀行買了一個保險箱。這麽多年下來付的租費,其價值大概和那塊黃金也差不多了。朋友苦笑著說,等到孩子18歲,把這塊黃金交給他,自己就可以解脫了。由此看來,就算珍貴如黃金,常常也會成為人生的負擔,而不是助力。

我想一個豐滿的人生,固然離不開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是精神生活還是應該占主導地位。換句話說,一個人到了退休年齡,享受,經曆,感悟,創作 --- 應該永遠比置產,守財,集物,省錢重要。在我們慢慢靠近老齡之門的關頭,必須常常告誡自己老年戒得,果斷地處理掉任何多餘的和可有可無的東西,保持簡單的生活方式,不為物欲所束縛。同時在力所能及的原則下,放開手腳地享受人類文明和現代科技提供的各種便利,豐富自己的人生,完成任何未了的心願,同時不忘幫助弱者回饋社會,而不是像葛朗台那樣可憐地活著,這種人生態度應是不枉此生的不二法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節約資源也是一種美德,老人家惜壽從惜資源開始,和教養無關 -望沙- 給 望沙 發送悄悄話 望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1/2021 postreply 16:34:57

不一樣的角度,不一定衝突。 -NJM- 給 NJM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1/2021 postreply 20:30: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