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於一尊與定於卑微、禪宗《五燈會元》賞要 - 4

來源: 美國筆記 2022-07-26 16:48:3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963 bytes)

現代社會講人人平等,不會刻意的區分尊卑貴賤。因此,如果你強調“定於一尊”,那就等於是把其他人統統都定於了卑微。這在現代社會看來是很怪異的,人們不禁要問,這是在滿足一種什麽樣的心理?或是要解決什麽樣的需求呢?

我們知道現代人有身份認同的需求,總是要去抓住一個外在的標準,或給自己貼上某個價值標簽才感覺踏實。小到戴上一頂有標記的帽子,或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為自己貼上“領袖”的標簽。有觀點認為,這是源自於自我的恐慌和焦慮。古代的“一尊”也有這個毛病,

梁武帝見達摩是《五燈會元卷一:東土祖師》中的第一個公案。武帝問達摩:

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祖曰: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行,雖有非實。

梁武帝見達摩的第一件事情是急著確認一下,自己搞了這麽多“造寺廟,寫佛經”的“基礎建設”是否有很大的功德?這種急於證明自己,急於為自己“貼金”的心態,表明皇帝也有恐慌和焦慮的問題,原因是缺乏穩定性。我們都缺乏穩定性,因此,我們會通過擠進某個“圈子”,認同某個品牌,或為自己貼上“愛國主義”,“道德主義”的標簽,通過與持有不同意見的“敵人”進行持續的爭鬥來獲得持續的存在感和穩定感。(點擊聽全文:定於一尊與定於卑微、禪宗《五燈會元》賞要 - 4 - YouTube

但是,達摩的回答卻使得這事兒複雜化了。達摩說,造寺,寫經,度僧這一類的功德“雖有非實”。意思是“看上去有,但並非是實有”。進一步翻譯達摩的話就是,那些個外在的標準,價值標簽,身份認同,乃至“敵人”都是“幻有”或“假有”,而並非是實實在在的“實有”。所以我們就要對“幻有”和“實有”稍作分析。

一般而言,有,存在,真,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我們講一個東西“存在”,意思是“有”這麽個東西,或這個東西是“真”的。但是,達摩為什麽還要弄一個“實有”出來呢?為什麽要去強調那些個外在的標準,功德,價值,圈子等等是看上去有,看上去是真的,看上去是存在的,但卻並非是“實有”,或“實存”(真實的存在)呢?達摩對此的說明是“有漏之因”。“漏”表示缺陷和流失,指的是變化與消失。當某個事物像沙漏一樣,處在說沒就沒的狀態中時,我們很難說這個事物是實實在在的“實有”。這是佛法有別於西方文化,或有別於主流教育的地方。我們在前麵已經講了,現代社會逐漸的流行把看得見,摸得著,也就是感性經驗到的“事實”當作“真,有,存在”來處理。這會造成我們忽略這些“事實”所具有的“無常”特性,也就是忽略了那些個外在的標準,價值,身份具有“說沒就沒”,“說翻就翻”的特性。而這會誤導我們把人生的價值,身份認同都建立在“沙漏”之上,建立在看上去有,但最終會漏得什麽都沒有的事物上麵,感覺像是做了一個美夢或噩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就是杜牧對梁武帝大搞“基礎建設”並最終落得個如夢如幻境地的感歎。

而達摩進一步用“如影隨形”所要說明的,則是那些個外在的標準,價值,身份都具有“二元對立”的特征。譬如,主體與客體,心靈與物質,左派與右派,正確與錯誤,以及,定於一尊與定於卑微。我們的主流教育和主流文化認為“二元對立”是天然的,是這個世界的真實狀態。認為我們就是要在主體與客體,心靈與物質,正確與錯誤,一尊與卑微的相互對立,相互鬥爭中來確立“真實性”或“穩定性”,來尋找生命的意義,尋找自我的價值。而佛法則指出,“二元對立”是人為創造出來的概念,在究竟上是一種“戲論”。

譬如,唯心主義認為“心”是“實有”的,唯物主義認為“物”才是“實有”的。兩邊相互對立,相互否定。但“唯心”與“唯物”兩者都沒有意識到,當你否定“心”是“實有”的時候,是什麽在做出這個否定呢?不正是你的“心”在做出這個否定嗎?而當唯心主義強調“心”是“實有”的時候,他們實際是在承認“心”具有物質的特性。另一個例子是“無神論”對“有神論”的否定。無神論者也沒有意識到,他們所持有的“起源與結束”的主張與有神論的“創世與末日審判”是相同的。區別隻在於推動“開始與結束”這場大戲的主角被起了兩個不同的名字,有神論稱之為“上帝”,無神論稱之為“物質或自然”。

所以,“二元對立”的爭吵和爭奪根本就是一個“如影隨形”的遊戲。因為對立的兩邊是互為參考點的,兩邊要同時存在,同時為真,同時為有。即使在“有與無”的對立當中,當你說“有”的時候,你必須把“無”作為參考點,你必須同意,有“無”這麽個東西。這就是循環論證的悖論開始的地方。這也是建立在“二元對立”之上的,我們的主流教育和主流文化,以及我們的生活都處在了悖論之中的原因。就像我在第一講裏指出的,現代社會主張以競爭來達成人類幸福,但競爭強化了贏家與輸家的二元對立。贏家就會一直的處在害怕失敗的恐懼之中,而輸家則會一直處在達不成願望的焦慮之中。這何來通過競爭去達成人類幸福呢?隻會陷入在越競爭痛苦越多,但又不能不競爭的悖論狀態之中。

而佛法在二千多年前就看到了,真正的“實有”並不在“有與無”,“真與假”,或“主體與客體”,“自我與他人”的“二元對立”當中的任何一邊。能明白這一點的,佛法稱之為了悟了“無二的智慧”(Non duality),也叫“不落兩邊”,或“離於邊見”。但是,由於這種“無二的智慧”是缺乏參考點的,因此,它難以被我們理解,接受和認同。我們隻會用“二元”的立場來理解和討論“無二”。譬如,把“無二”理解為一種精神性的東西,是與物質對立的虛幻的東西。或把“無二”解釋為一種宗教思想,或神秘力量,將之與科學和邏輯對立起來。或一聽到“無二”就馬上去想“有一”,去抓取“一元論”。總之,我們就是無法想象“無二”的真實意思是:不落在“二元對立”中的任何一邊,不把任何一個概念或學說作為參考點,或作為終極的真理。梁武帝當然也不例外,在達摩指出那些個外在的標準,功德,身份認同是“人天小果,雖有非實”之後,深陷在“二元對立”習性中的武帝,還是緊抓著“二元對立”的一邊不放,繼續問出一個“二元對立”的問題,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就像上麵講的,當聽到達摩指出那些個外在的標準,功德,身份認同是“人天小果”的時候,“二元對立”的習性會立刻認為佛法的目標是與“小果”對立的“大果”,是高大上的,是要去戰勝不穩定性,或打敗“無常”,成為“不死”的英雄,或成為“世外高人”。武帝應該就是這麽想的。我們也會這樣想,並且,很多教導佛法的老師也是這麽想的,他們會去推崇佛法的“無我”,“涅槃”,“解脫”,“真功德”,“大福報”等高大上的概念,並被這些概念所吸引。但達摩卻堅持要向武帝傳達“無二的智慧”。不僅如此,達摩直接展現了禪宗“直指心性”的教法。

達摩直接指出,所謂的“真功德”是“體自空寂”,在究竟上是“空”或“空性(Sunyata)”。“空”不是“無”,也不是“零”。而是表達“非二元”,表達不在“有與無”的任何一邊。但這個“空的體”卻會以“淨智妙圓”的現象呈現出來。“淨智”就是不依賴參考點,或沒有參考點的純淨智慧。而“智慧”又是在什麽情況下才可以純淨到一塵不染,不依賴任何“二元”或“四維”的參考點呢?我們在上一講中已經提到了“自證(self-evident)”。理論上,隻有自己知道自己,自己證明自己,自己照亮自己的狀態才是自證的“妙圓”的狀態。那麽,緊接著的問題就是,這個世界上又是什麽東西才會具有這種自證的能力呢?達摩直接指出,那就是我們的“心”。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任何東西具有“自證和自明”的能力了。

所以,這裏又要對達摩的“直指心性”多做一些解釋,佛法認為,我們“心的本性(心性)”是“自證或自明”,這才是宇宙間真正的“寶藏”。為什麽呢?因為,即使是從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和邏輯訓練中,我們也可以得知,科學或一切學科的邏輯起點必須被貼上“自證”的標簽。這是因為“自證”代表的是“非組合性”的,或不需要依賴其他東西的“真實存在”。然而,如果我們邏輯的分析科學或學科的邏輯起點“自證”時就會發現,這個“自證”是通過“公理化”虛設出來的,是建立在“二元對立”之上的,也就是建立在劃分“主體與客體”,且“主客”是相互依賴的基礎之上的。因此,這不是一個真正的“自證”,而隻是一個人為的概念。概念本身並沒有自己知道自己,自己證明自己的能力,概念要依賴於我們的“心”。那麽,我們的“心”又為什麽會呈現出非自證的“二元”狀態呢?

佛法認為,我們的“心”有兩種狀態,像水與冰。當“心”處在自證或自明的狀態時,由於“心”不依賴任何“二元對立”的概念和語詞,因此,“心”無所謂“穩定”也無所謂“不穩定”,無所謂“主觀”也無所謂“客觀”,無所謂“真功德”也無所謂“假功德”。擺脫了“二元對立”的“心”就像光明一樣自己照亮自己,同時平等的照亮一切。這就是“佛”的狀態!也是“心”的本來狀態,也叫“本來麵目”,也叫“明”。但我們“心”的習慣狀態則是“無明”,“無明”就是迷惑,沒有看到真實的狀態。“心”迷惑在“二元對立”的概念之中,被功德,道德,財富,權力這些概念所吸引,而歇斯底裏的恐懼和排斥沒有功德,失去財富和權力,失去存在感。這使得我們的“心”流浪在焦慮,恐懼,緊張,亢奮的輪回狀態裏麵,像堅硬的冰一樣相互碰撞,而失去了它的真實狀態,失去了原本的流動性,或無差別的照亮萬物的能力。

然而,我們的教育,哲學,科學和社會體製全都偏向於“二元對立”,全都是建立在“二元對立”之上的,這使得我們像一出生就被扣上了一頂“元宇宙”的頭盔一樣,完全的生活在“幻相”或“幻有”之中。由於缺乏超越“二元對立”的參考點,我們根本就無法想象一旦拿掉了“二元對立”的頭盔之後,生活會變成什麽樣子?這就像我們對於“死亡”的恐懼一樣,由於我們根本就不會從“無二”的立場去看待死亡。因此,一切關於“死亡”的想象也隻能是建立在“二元對立”之上的,要不就認為“死亡”是什麽都沒有了的“斷滅”,要不就與之相反的相信有靈魂是不死的“恒常”。我們隻能在“斷滅”與“恒常”的二元對立當中,在“元宇宙”規定好的“二元對立”的狹窄範圍裏,盡情的發揮著我們對於“死亡”的想象,發揮著對生命“二元對立”的狹窄想象。而佛法則想方設法的幫助我們去嚐試跳出“二元對立”的狹窄地帶,嚐試跳到“無二”的立場上去想象一下生命的真實狀態,或想象一下“死亡”之“無二”的真實狀態。佛法會作出比喻說,當你拿掉了元宇宙的頭盔,當你回到了“無二”的實相,你就會明白,在實相上,從來也沒有發生過元宇宙裏的任何一場遊戲,包括“生與死”的遊戲。“生與死”的二元對立隻存在於我們“二元對立的元宇宙頭盔”之內。

然而,我們的“心”不但缺乏這樣去想象的勇氣,我們甚至會對引導我們去如此想象的佛法充滿憤怒,認為那是胡說八道,沒有“事實”的基礎。我們很難有勇氣去接受眼前的一切其實是一種幻象,是“心”創造出來的一頂“二元對立的元宇宙頭盔”。因為,隻要稍微想象一下“無二”,就會傷害到我們對於“自我”存在的感知,甚至瓦解我們對於周圍一切的認知。會讓我們看清“一尊”與“卑微”的虛幻性,而把我們帶到一個不敢去想象的,沒有“二元”限製的自由的地帶,那就是我們生命的真實狀態。但被“二元”習性奴役慣了的我們,甚至會認為我們根本不配擁有如此美妙的東西。武帝與達摩接下來的對話印證了這一點,

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祖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祖曰:不識。帝不領悟。祖知機不契。是月十九日潛回江北。

這個地方出現了轉折,可以說是“無二的智慧”再次的遭遇到了“二元對立”習性的頑強抵抗。被“二元對立”習性所控製的武帝抗拒了達摩所傳遞過來的“無二智慧”,而是繼續糾纏在“二元對立”的習性之中,繼續去分辨什麽是“聖”,什麽是“第一”。武帝繼續問達摩“如何是聖諦第一義?”,而達摩則依然向武帝傳達“無二”。達摩說“廓然無聖”,廓然表達的就是空寂。意思是,在那個“體自空寂”的實相上,並沒有“聖與凡”,“第一或第二”這樣的概念。武帝這下火了,高聲喝道:對朕者誰?而達摩不為所動的回答道:不識。這個“不識”用的很妙,它表達了“無二智慧”的那種不去辨別,不抓取概念,不被外境所打擾的“自證”狀態。這對於依然處在“二元對立”之中,並急於為自己貼上“功德”和“聖人”標簽的武帝而言無異於嘲弄,完全無法接受。因此,這場帝王問道的表演也就草草的收場了。

當達摩出離“無二”的狀態,離開皇宮之後,“祖知機不契”。達摩明白自己“直指心性”的教學方法沒有碰到對的那個人。為什麽說武帝不是“對的那個人”呢?從史料裏我們可以得知,梁武帝從小就接受經史教育,其學術成就相當於博士,院士,“學術領袖”這個級別。這使得武帝養成了強大的“二元對立”的思維習慣。要想打破這種思維習性,其中一個方法是指出悖論。就像我們在第一講中提到的佛陀指出“長爪梵誌的悖論”一樣。目的是要在邏輯和理智上呈現出“二元對立”背後的循環論證和虛設的特性。從而弄明白,真正的“實有”或“實相”並無法在有與無,真與假,存在與虛無,或主觀與客觀,心靈與物質等“二元對立”的概念中被找到。而所謂“對的那個人”,至少是要像我們前麵介紹過的長爪梵誌,羅素或休謨那樣的人,他們明白“悖論”是什麽意思?同時,他們也有勇氣直麵悖論,可以如實的思維和討論悖論的人。顯然,武帝還沒有達到這個級別,這也許是他的皇帝身份妨礙了他的緣故。

但是,實相或實有是“不二”的,真正的實相或實有具有超越邏輯與思辨的一麵。因此,邏輯與思辨並非是證明或了解“實相”或“實有”的唯一途徑。這在禪宗六祖慧能的身上完美的展現出來。慧能大字不識,更沒有博士或教授的學術頭銜,但他卻能直達心性,而展現出了“心”超越一切“二元對立”的邏輯與思辨的能力。慧能及其口述的《壇經》就是達摩“直指心性”教法所結出來的一個完美果實。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能承接禪宗“直指心性”教學方法的人需要有兩種相反的特質,一種是具有極高的思維能力,可以看透“二元”現象的後麵,看到是誰?是什麽在製造著二元的悖論。從而明白“二元”概念是人為的虛設,並非實相。而另一種則是缺少“二元對立”的汙染,心胸純淨,宛如孩童的人。

在經曆了數年的等待之後,達摩遇到了“對的那個人” – 禪宗二祖慧可。由此,《五燈會元》為我們展開了中國禪宗第一位跨越“二元對立”,證得實相,任運究竟慈悲心的人生軌跡。我們要下回接著聊。

作者:美國筆記

Twitter: 美國筆記

YouTube: 美國筆記 - YouTub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