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前,美國如何爬出的大通貨膨脹?

來源: 陌上美國 2022-06-20 11:17: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4838 bytes)

01. 大通脹及曆史

 

滯脹,就是經濟增長停滯與通脹並行。美國人對此有談之色變的記憶,從1965年到1982年,美國經曆過一次長程的通貨膨脹期,其中70年代是典型的滯脹。

 

20世紀下半葉這輪的大通脹,是決定性的宏觀經濟事件。曆時近二十年,二戰期間建立的全球貨幣體係被拋棄,期間經曆了四次經濟衰退,兩次嚴重的能源短缺,以及和平時期前所未有的工資和物價管製。沃頓商學院的知名經濟學家西格爾(Jeremy Siegel)把這稱之為,“戰後美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最大失敗”(Siegel 1994)。

 

不過像很多失敗是成功他娘親的故事一樣,那段經曆孵出來今天指導美聯儲和世界其他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規則的蛋。

 

尼克鬆(左);約翰遜(右)

 

60、70年代的美國,經曆著經濟上的過山車。60年代末期,約翰遜總統大舉推進擴大福利的政府計劃,給已受越戰拖累的國家財政加碼新壓力測試;之後,美國經濟又馬上轉接70年代的貨幣政策巨變。

 

70年代的大通脹,觸發點是美聯儲采取了貨幣供應過度增長的政策,簡單說就是印鈔。當時流行一個“菲利普斯曲線”理論,就是在通脹與失業率之間做長期權衡,認為高通脹會幫助降低失業率。盡管經濟學家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 1967)和弗裏德曼(Milton Friedman, 1968)都對此唱了反調,但也無法改變這一想法已經成為當時決策者認定的主流假設的趨勢。

 

此外,美元與黃金脫鉤也是造成大通脹的一個壞影響。二戰後通過布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1944年7月在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簽署)確定了美元作為中心且與黃金掛鉤的貨幣係統。但是最終,他國持有的美元儲備量超過了美國的黃金存量,美國無法以現有的黃金價格保持美元的兌換性,外國政府和貨幣投機者抓住了這一情況。

 

1971年,尼克鬆總統停掉了給國外中央銀行美元換黃金的服務;之後這套戰後確立的全球貨幣係統又殘喘了2年,終於崩潰。於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在工業化的世界中開始采取以不贖回的紙幣為貨幣的標準。不過之後的曆史證明,缺失國際體係的貨幣係統,也為一些國家操控其貨幣開了便利之門。

 

70年代汽車工人要求加薪的遊行 https://bit.ly/3zgOi9Y

 

1970年代還有一個加深美國經濟問題的重要因素,就是全球石油供應受中東局勢影響,一再中斷,導致物價全麵飆升以及汽油短缺。也促使了浩浩蕩蕩的汽車工人大罷工,五萬通用汽車公司員工走上街頭遊行抗議,成為美國勞資抗爭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時也是美國工會力量最強勁的時期,係列的罷工運動為工人爭取到了連續三年每年6.5%的加薪,以對抗當時在4.5%的通脹。但是這也促成物價迅速上漲轉嫁給消費者,羊毛出在羊身上。

 

1973年,紐約加油站排長隊的景象

 

簡單總結一下,美國那次的滯脹,問題初現於1964年,當時通貨膨脹率為1%,失業率為5%;十年後,通貨膨脹率超過12%,失業率超過7%;到1980年夏天,通貨膨脹率接近14.5%,失業率超過7.5%。

 

決策者陷入對抗高失業率幾乎肯定會推高通脹,而對抗通脹同樣肯定會導致失業率飆升的惡性循環。整個70年代的中後期,美國籠罩在公眾對經濟和政府政策失望的情緒中。

 

直到1979年,美聯儲來了一位風格大刀闊斧的新主席,大才沃爾克(Paul Volcker)獲得卡特總統任命,他將成為影響美國經濟政策超過一個甲子長度的人物。

 

沃爾克(左),卡特總統(中)

 

沃爾克施行改革時受到巨大壓力,這種政治角度不受歡迎、但是經濟手段上奏效的獨立派行事風格,放在今天看難得。

 

此君也是個性人物,做美聯儲主席時候,他住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生公寓樓,洗衣服還靠蹭弗吉尼亞外郊的女兒家的洗衣機。

 

沃爾克的做法是,將聯邦基準利率(interest rates)提高到曆史最高點,用緊縮性貨幣政策結束了美國兩位數的通貨膨脹。

 

簡單說就是,隨著利率上升,消費者傾向於存錢,因為儲蓄的回報更高。這樣可支配收入減少,經濟放緩,通脹下降。

 

1980年3月份,沃爾克將聯邦基準利率從10%大膽提升到20%,在當年6月份他又短暫地下調利率,但隨後通貨膨脹持續,於是他在12月又將利率提高到20%,並保持在16%以上。一直到1981年5月終止。

 

這種極端的利率上調整政策被稱為“沃爾克衝擊”。他確實結束了美國的通貨膨脹,但這也造成了1981年的經濟衰退,報銷了卡特總統謀求連任的機會。一時美國的失業率達到近11%的峰值,不過通脹繼續走低。久而久之,同比通脹率回到5%以下。

 

隨著美聯儲實現對低通脹的承諾,失業率下降,80年代中後期,美國經濟進入持續增長和穩定繁榮。 

 

終結噩夢般的大通脹成為裏根總統的成功政績之一,但是任命通脹屠龍大師沃爾克的是卡特。那個時代從事公共服務的人,還有著把國家放在黨派之上的底線。

 

裏根總統(左)跟沃爾克(右)

 

02. 通脹問題的未來

 

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意味著,不同時代麵對不一樣的問題,整個經濟像70年代那樣被石油石化能源動一發而牽全身的過往,已經一去不複返了。今天的問題不同於當年,但是更加棘手。

 

通脹相當於對底層和中產階級的加速掠奪,因為富人們總是比他們有更多對抗通貨膨脹率,對衝風險的辦法。經濟的問題影響民生,也會轉化成政治代價。

 

60年代階段性地成功控製通脹,助力尼克鬆的壓倒性獲勝。而70年代因失敗的貨幣政策造成的失控通貨膨脹率,是卡特失去連任的重大原因。

 

越來越多的聲音把拜登稱為卡特2.0,甚至更糟糕。

 

拜登此前還曾經想推二戰以來最大手筆的財政計劃,預算6萬億,而美國近年聯邦稅收也就每年3.5萬億上下的水平。這將使美國公共債務在10年之中增加到GDP的117%,是個比二戰一年後美國創曆史最高紀錄的國債GDP比例還要高的數值。如果當時通過了,我們現在會麵臨更為嚴峻的通貨膨脹危機。

 

曆史上美國70年代深陷滯脹泥潭,也是從60年代約翰遜總統的大財政預算計劃開始觸發的。

 

而美國這一輪的通脹危機的決定權,也不單在自己手上,很大程度取決於世界工廠的中國。美國要重建自己主導權更大的製造業供應鏈,也不是個短期能解決好的問題。

 

80年代中後期,沃爾克因對裏根政府財政赤字擴大和過度依賴國際投資的做法不滿,兩人開始不合。美國在送走大通脹的時候,也開始進入製造業供應鏈和資本市場全球化進程的新篇章。而後來的克林頓總統是那個加速師。

 

今天的華盛頓,還有多少能像沃爾克當年那樣,把公共服務放在政治計算之上,正直清廉的人?

 

陌上美國推特:@MoshangUsa

https://twitter.com/MoshangUsa?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