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觀看中國電視劇《相逢時刻》(袁泉,雷佳音主演),較感慨於幾個家庭關係中強與弱的關係及較量,因有類似經曆,故有興趣分析如下:
女主家庭中,女強男弱。袁泉飾演的於囿,是貧窮努力家庭中走出來的奮進女。她多年努力不懈,對家庭對工作對朋友從來都是正麵積極的伸手幫助,顯示了強大的人格力量和自身能力。
她的先生,相對較平庸,估計也是大學畢業生,但沒從事熱點金融行業,國企工作,人到中年沒被提拔上去,收入減少,個人地位和家庭地位降低,隻得多做家事,維持家庭和個人表麵的平靜。但這家庭真的就能平靜嗎?人心理的失衡,漸漸在他夫妻二人每一回對話,每一回遇到事情拿主意的時刻顯現出來,那就是經濟地位的不平等造就了政治地位的不平等。他先生漸漸失語失態了。他能從任何一句話中聽出女主對他的不認可,看不起。。。他繼而尋找外室,繼而尋找“外快”,管它以後,隻管滿足當下的心理平衡,當下的滿足,直至他貪汙入獄,由別人來處理他留下的爛攤子。。。
他們兩人的唇槍舌劍,何幾相似,在各個家庭中演出過,,,中國式的關係。。。家庭小環境中的較量。。。真得是很嚴酷很傷人很受傷。。。因為距離近,因為朝夕相處。。。
我理解女主的心理,但也理解她先生的心理。隻是,這種中國式的家庭關係,要麽雙方都強,要麽雙方都弱,若一強一弱,就沒法存在下去。。。沒有彼此對個人人格的欣賞,對雙方來說都是不快樂的婚姻吧。。。
我再說一個例子,我大學女同學,家境貧寒,略有殘疾,個人非常努力。她畢業後去工廠呆了差不多五六年,後趁修產假考研究生,一舉翻身,進了家有名的企業。隨後她家基本以她為主,因為她的全職班,更有每周至少有四天早九點到晚九點上班,她先生成了顧家男。我們有時談論孩子的教育培養方向,她言語中稍有對她先生的不放心(大的主意她來拿)。後來他先生下崗轉業需要到外地工作,她問我的主意,我建議說讓她先生放手一搏。她先生是去了,結果她累得不行,家裏外頭兩頭忙,身心疲憊,她就放棄做管理工作隻做一個員工了。後來她先生幹了幾年回到本市,兩人關係還更好了(知道了彼此的重要性)。
另一對,男主的小家庭。他個人很奮進努力,成為走在上市路上的公司老總。他前妻,一個獨自在家帶五六歲小孩,且被離婚的,處於密閉無援環境下的,前大學女同學,成了仰人鼻息的被圈養者和養育孩子的主要承擔者。他前妻一次一次出格地鬧騰,就是不甘心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人財兩失。。。女人處於那樣的情景,又是感性動物,做出那些出格的事兒也不難理解。。。
我有些奇怪,編劇是有生活基礎的,寫的這兩位都有些歇斯底裏。可為什麽他們會歇斯底裏?沒有深入。。。我們這些過來人,其實知道,人生多元,有成功者,有失敗者,有平常者。。。但成功後不能欺人,失敗不能狗急跳牆,需以平常心看人生。大多數人不都是不容易的嗎?我們為人子女時,從小受父母親友眷愛;我們為人父母時,眷愛孩子,培育他們希望她們成社會有用之人;父母年老之時,我們看護陪伴他們;我們年老之時,盡量自己問題自己解決,不要太依靠子女。。。人人如此,周而反複,人生啊,苦也好,喜也好,各自安好為最好。。。
我覺得電視劇裏描寫的中國社會其實是有些理想化貴族化的:比如女主兒子上的私立學校,條件比美國私立學校不差,女主家住的房子,也很高尚貴氣(我懷疑幾個中式家庭中式烹飪可以維持那樣精美的廚房),但中國幾人可以過這樣的生活?幾個中國孩子可以上這樣的學校,TOP5%.是吧?即使在美國,我家孩子也上得是公校高中,公校大學,又有多少中國孩子可以向往她家孩子那樣的生活?真得是個人努力就能達到的嗎?
那那樣說,張立新不努力?他年輕時要借力上位(靠與工廠主家的女兒結婚取到工廠管理權),他青年中年時要不斷打拚經營出一個能屹立三十年的工廠(那些遍布世界各地的溫州人、浙江人、福建人的工廠企業是怎麽經營的?我們看他的經曆就能略知一二。比如近日烏克蘭戰事,那裏的江浙人就有三到五千人,都是做生意的,戰事吃緊,有撤家眷堅守的,有投資房產虧損嚴重的,有到鄉下躲藏的。財富哪裏有那麽容易聚集,“富貴險中求”,這險這回是戰爭的降臨和塗炭,流離失所,種種在過去民國間老電影裏看過的東西又複現了。。。)他的經曆特殊還是寧宥的經曆特殊?
我這幾日耳邊聽聞的是一位居美的單身中國老阿姨,依附於女兒跟前,為女兒女婿做仆人,還得為他們未出生的孩子再貢獻,身心俱疲的情景描述。又細節又逼厭。。。這也是中國式家庭關係的一個典型。養兒防老沒成,反被兒啃老。。。種種在逼厭的家庭中發生的畸形又正常的關係種類。。。這才是典型吧。。。不過拍成劇沒人看,太苦澀,太尷尬,太不正麵積極。。。
我總結說,中國的電視劇愛拍高大光鮮場景的劇集,可能大多數老百姓生活達不到,他們愛看。《相逢時刻》這部劇是用了幾個演技派演員,撐起了場子,用劇情用生活體驗撐起了這部劇。偶有瑕疵,就是沒法擺脫用幾個成功者人生來寫劇本的窠臼。我們的編劇能不能學一下日劇,將著眼點放在刻畫普通人喜怒哀樂上,刻畫細致的人性上?所以我的看法是,編劇有人生體驗,或是借用家人朋友及相熟人的人生體驗,寫出有骨有肉的劇集,但為了觀眾麵,她、他不得不把電視劇場景往高大上了寫,否則籍籍眾生,難以接受看到自己平時生活的映照。。。我們怎麽了?非得把自己裝扮起來,貴族起來,才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心聲?
中國十三億人,在美華人三百五十萬,在世界各地的華人幾千萬人,這些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他們的心聲沒人代言,隻注焦TOP5%,恐怕拿不了金鷹獎,收服不了大範圍觀眾的心。但現實恐怕隻能是我手寫我心,讓城友們用城友們自己的文字、資料描畫自己的心聲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