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都的 泰勒斯(希臘語:Θαλ?ς ? Μιλ?σιος,約公元前624年-約公元前546年),常被稱為泰勒斯(希臘語:Θαλ?ς,Thalēs,英語:Thales,/?θe?li?z/),是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和希臘最早的前蘇格拉底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亦稱愛奧尼亞學派)的創始人,希臘七賢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留下名字的思想家,被後人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他的學生有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等。
米利都學派是前蘇格拉底哲學的一個學派,被譽為是西方哲學的開創者,由古希臘學者泰勒斯創建。米利都學派開創了理性思維,試圖用觀測到的事實而不是用古代的希臘神話來解釋世界。
米利都學派的研究範圍主要集中在萬物的本源。泰勒斯的觀點是萬物本源於水,而阿那克西曼德認為是無限者(希臘語:?πε?ρων) 。阿那克西美尼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氣體,不同形式的物質是通過氣體聚和散的過程產生的。
畢達哥拉斯(希臘語:Πυθαγ?ρας,約前580年-前500年),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和音樂理論家。(西元前580年–西元前572年)。地圓說,是一種認為大地是球形的理論。畢達哥拉斯第一次提出大地是球體這一概念。
赫拉克利特(?ρ?κλειτος,前540年-前480年,另說:前535~前575年),古希臘哲學家、愛非斯派的創始人。生於以弗所一個貴族家庭,相傳生性猶豫,被稱為「哭的哲學人」。他的文章隻留下片段,愛用隱喻、悖論,致使後世的解釋紛紜。
赫拉克利特繼承了米利都學派的傳統,認為火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由火而產生,又複歸於火,而這種活動是有一定“分寸”,也即是遵循一定規律的。列寧評價這個思想“是對辯證唯物主義原則的絕妙的說明”。
赫拉克利特的理論以畢達哥拉斯的學說為基礎。他借用畢達哥拉斯“和諧”的概念,認為在對立與衝突的背後有某種程度的和諧,而協調本身並不是引人注目的。
永恒的活火
“這個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對萬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將來永遠是一團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燒,一定尺度熄滅。”
赫拉克利特主張火與萬物可以相互轉化,但並未說明轉化是如何進行的。
邏各斯
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是永遠變動的,而這種變動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規律進行的。這就是他的邏各斯學說,是他的辯證法思想的第二個方麵。
對立統一
原始的統一是不斷地活動和變化的,永不停止。它的創造是毀滅,毀滅是創造。一種東西變成另外一種東西,比如火變成水,火就消失在新的存在形式中。每一種東西都這樣變成它的對立麵,因此每一種東西都是對立性質的統一。沒有什麽東西的性質不變,沒有什麽東西具有永恒的性質。從這一意義來看,每一種東西既存在,又不存在。有這種對立,才能有世界。比如,音樂中的和諧就產生於高低音調的結合。
世界為鬥爭所支配。赫拉克利特說,“戰爭是萬有之父和萬有之王”。如果沒有鬥爭和對立,世界就會消亡——停滯或者毀滅。對立和矛盾統一起來才能產生和諧。“生與死,夢與醒、少與老,是同樣的東西。後者變化,就成為前者,前者便回來,則稱為後者。”
-------------
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老子是先秦道家學派的思想始祖,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等人發展。老子留有一部五千個字的著作,後世被稱為《道德經》,又稱《老子》、《道德真經》、《五千言》。
李聃(音丹)(生活於西元前7世紀前後??--- 若按此說,則孔子問老就根本不可能發生,相差200來年),姬姓李氏 名耳,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稱為“老子”,華夏族,生於中夏東周春秋末的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今河南省鹿邑縣),師從殷商末臣之商容,於東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任吏(柱下史)、春秋時代思想家,後隱居邢台廣陽山。
孔丘(約前551年-約前479年),子姓後裔,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為宋國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學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創始人。
--------------
赫拉克利特 死後7-80年,蘇格拉底誕生了。有人說: 赫是老子, 蘇是孔子,似也~
-------------
蘇格拉底(希臘文:Σωκρ?της,拉丁文: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古希臘哲學家,和其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他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沒有留下著作,其思想和生平記述於後來的學者(主要是他的學生柏拉圖)和同時代的劇作家阿裏斯托芬的劇作中。柏拉圖的《對話》一書記載了蘇格拉底在倫理學領域的貢獻。
蘇格拉底生平,依據古代的記載,蘇格拉底出生於伯裏克利統治的雅典黃金時期,出身貧寒,父親是雕刻師,母親為助產士。蘇格拉底的妻子是贊西佩(Xanthippe,5th century–4th century BCE),他們有3個兒子(Lamprocles, Sophroniscus, Menexenus),蘇格拉底死時他們都還很年幼。
柏拉圖(古希臘語:Πλ?των,Plátōn,國際音標:[plát??n],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雅典人,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錄形式紀錄,並創辦了著名的學院。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亞裏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聖賢」或「希臘三哲」。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死刑,(蘇格拉底服藥自盡)柏拉圖對當時的政治體製徹底絕望,於是開始遊遍義大利半島、西西裏島、埃及、昔蘭尼加等地以尋求知識。據說他在四十歲時,約公元前387年結束旅行返回雅典,並在雅典城外西北角創立了自己的學校—即著名的柏拉圖學院,這所學院成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組織的高等學府之一,後世的高等學術機構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
亞裏士多德(希臘語:Αριστοτ?λης,Aristotélēs,英語:Aristotle,前384年-前322年3月7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樂、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裏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係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
《雅典學院》的細節。柏拉圖手指向天,而亞裏士多德則手指下地。
Guatama = 蓋踏馬 = 古他瑪 = 喬達摩
釋迦牟尼佛 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出生於 藍毗尼園今尼泊爾南部。
(約公元前543年~約公元前486年)逝於 拘屍那揭羅,現在的印度境內。
釋迦牟尼是後人對佛陀的尊稱。“釋迦”是他所屬的部族釋迦族的名稱,
“釋迦牟尼”可意譯為,“來自釋迦族的修行成就者”、“釋迦族的聖人”。
耶穌(公元前4年-30/33年)(英語:Jesus),基督教的中心人物,是基督教的開創者。
穆罕默德(公元571年4月24日-632年6月7日),
全名是阿布·卡西木·穆罕默德·本·阿布杜拉·本·阿布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 是伊斯蘭教的複興者,
同時也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和社會改革者。他成功地使阿拉伯半島的各部落在伊斯蘭一神教下統一。
除了阿赫邁底亞的穆斯林以外,穆斯林認為他是「真主」派遣到人類的最後使者、先知和天啟宗教復興者。
其他的使者分別為阿丹(亞當)、努哈(諾亞),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薩(耶穌),
中國的穆斯林普遍尊稱之為穆聖。
穆罕默德出生在麥加的古萊什族的哈希姆家族,為當時麥加的望族,因此穆罕默德的幼年環境相當地富裕。
穆罕默德的父親在穆罕默德出世前就不幸隨商隊病死沙漠,
因此穆罕默德的童年是隨他的叔父阿布·塔裏布(Abu Talib)照料至大。
------------
小結:
哲理 哲學 與人俱來
有文字記錄之後的曆史表明
中國哲學與西方(主要指希臘)哲學的孕育產生和萌成 大致在同一時期
即
公元前600~500年左右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陝西岐山)人。
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
他被殷紂王 囚於羑裏 七年,將伏羲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著成《周易》一書。
易經,文王的周易 主要是占卜說,內有哲學的元素
老子的道德經 是 一篇完整係統的學說
道家是學問,道教是宗教
道教 有正式組織形式始於漢朝, 距今有2千來年。
諸子百家 是學說 學派,根本不是宗教。
儒學 基本不是宗教,所以,甭說什麽儒教了。
佛教至今約2千6百來年,與道教不差前後。
基督教 成立至今也約2千來年。
伊斯蘭教 形成較晚,至今約1千5百來年。
從年齡上初步推算,依次為:
周文王 → 老子 → 喬達摩 → 孔子 → 蘇格拉底 → 耶穌 → 默罕默德
----------------
(素材來自網絡,撰輯博采眾長,梳理梗概,初稿待修)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