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公布的答案 (4/3)

謝謝回帖- 不好意思, 出這題沒有看過任何文獻,是多年前一個大學哥們問起的. 我搜了"撿拾子"之類的詞但沒有找到相應題目. 沒有抄襲.

後來發現這個學名叫"拈",要感謝下麵haha2000, 我才找到相應正解.是由一哈佛博士發表於一百年前.

其實個人認為, AI的解最有趣, 模擬人的思維過程. 很難有這樣景點的example. NIM 的二進製解很簡單, 但不是直觀的. 如果大蝦獨立想到這個,我個人認為iq 在160+ or smart Math PhD at least.

我想了很久, 可以總結很多共性, 但沒有想到最後的NIM 的二進製解. 後來才看到哈哈2000的回鐵.

我前麵提到, 有意沒有NIM 遊戲的二進製解公布, 這個過程是最有趣的, 不然一旦有 shortcut, 就太平淡了.

http://en.wikipedia.org/wiki/Nim

所有跟帖: 

我原來寫過一篇文章介紹這種遊戲的 -康MM- 給 康MM 發送悄悄話 康MM 的博客首頁 (149 bytes) () 12/23/2009 postreply 04:02:24

回複:我原來寫過一篇文章介紹這種遊戲的 -jinjing- 給 jinjing 發送悄悄話 (21 bytes) () 12/29/2009 postreply 15:15: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