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 by John Bogle 2017
這本書的內容恰如其名,就是一個小冊子,講幾個在股市投資的基本原則。 John Bogel 用大量的數據,闡述在股市投資的常識就是:
1) 盡量降低投資的成本。要考慮 fund's expense ratio, sales charge, as well as the cost of the purchase and sales of portfolio.
2) 要對美國的企業有信心,要追蹤市場,而不是要試圖在計謀或策略上勝出市場。 (buy the haysack, instead of the needle。 Do not try to outsmart the market.)
3) 如果你不是專業人士, 那建議你做長期投資的打算,而不是頻繁地買進賣出。
Lower the cost, diversity and hold it for ever!
根據以上理念,John Bogel 的建議就是買 Index Fund。 然後我在文學城的各個投資論壇逛了一下,認識到同樣的理念,與時俱進的實踐方法是 買 ETF, 還學了一個術語, 叫“定投”。
我知道,這些對投資理財的理解還停留在十分粗淺的入門階段。為什麽我都五十出頭了,才想起來研究投資呢? 早幹什麽去了? 實話實說,因為家教和從小生活的環境,也許還有別的神秘的原因,我在很長時間以來,對財富,理財都是有莫名的排斥心理的。
從幼年到青年,關於金錢的家教是: 作為女子要自立更生,賺錢養家,而且在生活的重大考驗麵前要有自立門戶的勇氣和能力,不可依附! 同時,高消費是不道德的,容易給自己的人生或者後人帶來災禍。
從青年到中年,我自己的金錢觀念是: 金錢可以買大房子,但是買不來溫馨的家。擇偶的時候選了門當戶對,基因優秀而且同樣視金錢為糞土的孩子他爸。 最愛的文學作品是浮士德與哈利波特,因為他們的作者,歌德和羅琳,都通過主人公警告讀者:出賣一點點靈魂就可以得到美貌,財富,權力和魔法,但是殘破的靈魂永遠敵不過潔白無瑕的靈魂。人活一世,最應該堅守的底線就是靈魂的完整與圓滿。在此原則之下,我們打工,買房,旅遊度假,孩子們在很好的學區上公校,每年得以參加幾個適合中等中產階級的課外活動。 不知不覺,人已近半百。
過去的七八年裏,我經曆了幾個重要時刻,讓我的金錢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之一: 以前的工作單位將員工退休金的管理外包給幾個不同的投資公司。其中的一個顧問在看了我的賬戶之後,難以掩飾地流露出驚訝與一絲絲不屑: 用很專業的英語表達出“你賬戶裏的錢也太少了點吧?” 的觀點。 我當時很是不解,很少嗎? 我當時確實是不信任華爾街,覺得他們都是騙子,所以也沒怎麽刻意往退休賬戶裏存錢。而且有十幾年的時間都是在美國的偏遠地區工作。 那裏大家好像都和我差不多,也沒有什麽危機感,樂天知命的。這到了經濟發達地區就這麽被人鄙夷?
之二: 現在居住的城鎮裏有很多猶太人。從猶太文化裏,第一次接觸到財富的傳承的說法。我自己的家庭祖上就從未發達過,就不知道財富或者關於財富的理念還有傳承這一說。突然意識到,這世界上的很多金融產品,很多法規政策,都是發明出來讓財富世代傳承的。在美國,這也是有可能的,受法律保護的,不會帶來災難的! 原來孩子足球隊隊友的媽媽們看起來那麽有錢又有閑,有很大的可能是她們自己的家族讓她們在人生的馬拉鬆賽程上領先起跑了! 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的感覺!
之三: 三年前,來到這個很有錢的工作單位。給配備了最好的辦公設備,辦公環境,食物餐飲計劃,健身房,等等等等。甚至單位有一個原創藝術作品的儲藏間,讓我挑選我裝飾辦公室的的原創油畫。如果沒有喜歡的,就拿一筆錢專門購買新的原創藝術品。我 一開始隻是緊張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未加多想。一年以後,我突然意識到我整個人的心態都不一樣了。
生平第一次,在一個很富足的環境裏,被從容地,溫柔地,寬容地滋養。前半生都在自己掙錢吃飯。大二以前花父母的錢,父母都明確讓我意識到供養我讓他們很吃力,很為難,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 丈夫和我都很愛孩子,很愛家,但是我丈夫讓我知道,他的錢不是給我花的。 我得把自己的花銷掙出來,還得拿出餘錢養家。這是第一次,我的工作單位鼓勵我吃最好的,用最好的,在工作允許的範疇內追求最美的,最有品味,最精致的,不要摳摳索索,不要窮酸,沒有附加條件,也不會讓別人勉為其難。原來被滋養是這樣的感覺啊! 然後,我的金錢觀念就徹底被扭轉了。我開始積極投資理財了!
閱讀這本書算是一個開始吧。 這本書是2017 年的版本,現在看來,Bogel 的基本原則還是正確的,但是他還是太保守了。比如他在2017年關於speculative return 的預測i,現在看來實在是太保守了。還有他關於ETF 的說法,我也無法讚同。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我完全可以理解文學成裏很多財經大佬的帖子了,真是一個可喜可賀的進步。文學城的很多理財博客,對我來說是開卷有益。 實踐方麵,我現在也有自己的定投策略了,再次恭喜自己。 另外,這本書我也給兩個上大學的孩子看了,讓他們從年輕的時候就積累財商, 讓時間和複利的原則充分發揮作用。
小富即安誠不我欺。大規模的財富到了合適的地方,合適的人手裏,也是會激發美好的創造,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