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重陽節時有賞菊的習俗。“明日”是指重陽節後;“黃花”亦即菊花。明日黃花是說在重陽節後賞菊,比喻有失興味,後人於是把「明日黃花」比喻為過氣事情。
蘇軾在《九日次韻王鞏詩》中指:“相逢不必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是要比喻年紀老邁,一事無成。郭沫若在《沸羹集序》:“這裏有些是應景的文章,不免早已有明日黃花之感。”說的是過氣落伍的事。魯迅《兩地書》七:“擬先呈先生批閱,則恐久稽時日,將成明日黃花,因此急急付郵,覺骨鯁略吐,稍為舒快。”
明日黃花一句中,“明日”是指重陽次日。寫成“昨日黃花”的人,可能是跟小學沒畢業的師奶學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