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英文口語發音的一點心得體會,不寫不痛快 zt

本帖於 2010-03-08 04:24:34 時間, 由版主 林貝卡 編輯

有關英文口語發音的一點心得體會,不寫不痛快


作者:knowher 提交日期:2008-10-7 23:03:00 訪問:9080 回複:111


最近一直模擬麵試,連數學邏輯什麽的都耽擱下來了。今天好不容易靜下心來看看數學,一種想法卻不停地在腦海裏浮現:就是Samual的口語課要是我講會什麽樣子。結果可想而知:本應該數學公式占據的演算紙被以下內容blitzkrieg掉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挪到這裏來算了。
  
  英語中美國英語和不列顛英語是現在大多數媒體的主流,其中以美國的中西部口音和英國的BBC音作為非官方的標準音(unofficial standard),不論是何種口音(南非口音與印巴口音者,拖出去虐待),隻要別弄混了,都是很好聽的口音。
  英文與中文裏有很多聽起來差不多的音節,包括元音和輔音,比如“烏鴉”的“烏”和"school"裏麵的’’oo’’;“肉絲”裏的拚音“R”和’’rose" 裏麵的’’r’’。但是卻不盡相同,這些微小的差別便能把一個人的口語水平顯露無遺。
  
  區別一:送氣
  一般情況下(當然,美國各地區,人種都有各自不同的口音特點,英國亦然,這些地區甚至人種的區別以後我會在博客裏與大家探討,今天僅僅以美國受過教育的白人為例),英語的送氣方式以腹部收縮送氣為主,而漢語則以肺部送氣。以句子’’I love this game.’’為例,激動一點的美國球迷在一字一板地說這句話的時候還能順便練練腹肌,大家可以試一試。而中國人在說話的時候,如果聲音大了,會被稱為“扯著嗓子喊”,也就是力氣用在嗓子上了。其實還有一種練習英語口語的方法,就是學老外說中文,用老外的送氣方法感受一下說漢語的感覺說“woo 鴉”,“woo合之眾”,感覺到了麽?
  
  區別二:發音部位
  
  1,舌側音"l",
  這個音可是精髓阿,本來我想按照元音輔音字母順序講的,可是還是先講這個音了,足以見其重要性。這個音如"lily, Wales"裏麵,和“麗麗,威爾士”對應的音經常被混淆。我在上高一的時候,有一天聽一個美國人年一首詩,其中一句:"The lilies along the road wilted...",哥們就發現,怎麽我說的“麗麗”和他說的"lily"就是不一樣呢?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個少年輾轉反側不能入眠,在他的嘴裏一直嘟囔著一個叫“麗麗”的女孩的名字。第二天,他紅著眼睛,向天空大聲地呼喊:“Lily, 我悟了”。:“麗麗”舌尖是舔著上牙堂,而"Lily"舌尖卻舔著上門牙的刃,大家試試看,小心咬到舌頭哦。
  
  當"l"作為輔音卻不引領元音的時候(如"wales, world, ill, child"),以及作為半元音時(如"pensil, little,shuttle"),記住,仍然要舔上門牙的刃,讓氣流受腹部擠壓,自丹田經舌側而去,是以謂之“舌側音”也。練習:The little girl in the big world likes smaller pensils.注意"girl"與"in"之間盡量連讀,再讀幾次。
  
  2, “肉絲”與"Rose"
  "R" 這個音也是中國人經常與漢語拚音中“R”弄混的音。記得還是我上高一的時候,有一天看Titanic,泰坦尼克哪天沉的來著?答對有獎。電影裏Jack大聲招呼Rose,聲音一大,這個"R"拉得特別長,哥們一聽,怎麽我說的“肉絲”和他說的"Rose"就是不一樣呢?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個少年輾轉反側不能入眠,在他的嘴裏一直嘟囔著一個叫“肉絲”的女孩的名字。第二天,他紅著眼睛,向天空大聲地呼喊:“Rose, 我又悟了”。原來,“肉絲”和"rose"的區別就是:說"Rose"的時候,嘴形先擺成像是要說"win"的形狀,再腹部送氣,滑到“R”來。有些法國人是分不清"w"和"r"的音的,比如我的沙皮狗老板,有一次他問我:"Is it going to win?"實際上他是想說"Is it going to rain?"哥們把他一頓羞辱。所以說,英語中"R"的音,有點介於"w"和漢語拚音中“r”。練習:Rumor came that Rose rushed into the room with Rick. 再來一句:a rose by any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3,cot-caught
  在英音和美音中’’caught’’都讀作"ko:t/",但是對於’’cot’’來說就不一樣了。短音的’’o/’’在英音中就是長音"o:/"的短版,但在美國英語中短的"o/"更接近於"^/"的音,就像"bus",但還不完全一樣,應該說是介於"o/"和"^/"之間的,這裏我把它記作"a/",事實上,許多字典裏麵把這個音都是這樣標注的。注意體會"dog, bot, not"和"dug, but, nut"的區別,但事實上,很多美國人也都把他們讀成一樣的了,比如有個笑話:"- What do you call a nut in a space shuttle?" "- An astronaut".裏麵就把"astronaut" 裏麵的"-nat/"和"n^t/"混為一談了。而且,原來越多的美國人也把"cot"和"caught"發成同一個音了。
  
  




作者:knowher 回複日期:2008-10-7 23:05:35 
  我們坐在高高的穀堆旁邊,聽knowher講,那英語的事情……
  
  4,關於 "a"
  當字母"a"作為重讀閉音節的時候,其發音"ae/"是比較普遍的,就是那個“梅花a”,比如:"fat, bag, dad,gas" 等等。可是如果是閉音節中"a"後麵接個"st"或者"sk"的話,在英國英語中往往讀音為"a:/",如"ask, blast, cast, fast, mask, past"等等;這種情況在美國英語中卻一般也讀作"ae/",但是要注意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把所有的"a:/"都讀成"ae/"了,比如"father, rather"就不行。
  當字母"a"作為非重讀閉音節時,如"Appreciate, mAterial, datA"一般都讀作"E",暈,這破輸入法耽誤事啊,應該把"e"反過來寫那個……這裏就不多說了,自己尋思去吧。
  字母組合"ar"也有類似的規律,當其作為重讀音節時,英音讀作"a:/",美音為"a:r/",就是卷下舌頭,這個地球人都知道;不過在某些場合裏,尤其是在美國英語裏作為非重讀音節時,讀作什麽呢?靠,讀作"3e/",媽的,還他媽“3M”呢,把這兩個都反過來看,就是"bear, dare"的音節……,比如:"Mary, necessarily"(英音亦然),以及美國有些地區的 "dictionary, necessary" 。大家休息幾分鍾,我去消消氣兒。
  
  5,"e/", 和"i:/"
  哥們小學時候學的第一個英文單詞是"apple",後來又學了"desk",當時覺得這"a"和"e"發音一樣,小學老師誤人子弟不是……,以至於很長時間裏分不清楚"bad"和"bed",老師的解釋是一個口型大點,一個小點,可是要多大算大阿?要啥自行車阿?後來,在’’Green mile’’裏麵聽到了一個囚犯說:"He is dead, OK?"他用的是一種極其挑釁的語氣,所以又拉的特別長,哥們哢嚓一下就悟了,原來,"e/"不僅比"ae/"要口型小一點點,而且,在發"e/"之前,嘴裏要有一點要發"j/"的痕跡,什麽意思呢,假如"e/"是唱一拍,前麵的"j/"就唱1/32拍。你們有沒有哢嚓一下就悟了阿?
  
  再看"i/", 鏡頭又拉回小學的時候,英語班,晚上,練聽力。這新華體寫的……,老師放的磁帶裏一男一女兩個美國小朋友,girl:"how many apples do you want?" boy:"I want six." 老師和我模仿對話:"how many apples do you want?" 我:"I want sex." 老師說:"I am asking you how many do you want, not what do you want..." 那時起,老師堅定地告訴我們,"i/"就是"i:/"的縮短版,但是,THAT’S NOT TRUE. 實際上"i/"在英語中的發音介於"e/"與短版"i:/"之間,試比較:"sheet"與"shit","happy"與"pea";以及"keep fit" 絕不僅僅是長一些和短一些的關係,要不以我的語言天份,當年能犯這個低級錯誤麽?
  
  6,有關"t" 和"d"
  又是重點,看來今天又要整到挺晚。不知道大夥是愛聽啊還是很愛聽啊還是特別愛聽啊?
  在美國英語裏,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t/"的輕輔音濁化,比如:"water, letter, little(又有這個詞,幾個要點它都有)",這些詞裏麵"t/"的音都被美國人濁化了,聽起來像"d/",但是隻是趨近於"d/",就是所謂的介於"t/"與"d/"之間。在我看來,英文與中文就像是鋼琴的黑鍵與白鍵,有很多音雖然不是完全重合,可是升半格或降半格就可以了。剩下的內容:"tr/"與"dr", "t"與"th"明天再說吧,我要趟不勞勒。
  



作者:knowher 回複日期:2008-10-8 20:24:30 
  here comes several sentences for your practice, try to speak aloud as fast and clearly as you can:
  這裏的幾句話可供練習,不要默讀,讀出聲,看看在說清楚的前提下能說多快:
  1, I need a large bed, a TV set, and one of those little refrigerators that you have to open with a key.--"HOME ALONE 2, LOST in NEW YORK"
  此句話的原版在《小鬼當家2,迷失紐約》中可以找到,看看你能不能聽清楚那淘氣包的這句話,再試試朗讀一下。
  
  2,Ladies and gentlemen, in order for the captains to push back from the gate, we need all passagers to be seated with their seat belts securely fastened.--"HOME ALONE 2, LOST in NEW YORK"
  仍然是此電影中一位空姐的話,人家又是local speaker,又是職業套話,目前我還沒見到過能把這些話搞定的中國人,不過,samuel應該可以,他還是不錯的。
  
  3,If we go sending some sort of rescue mission, flat aheading throughout swarm of German reinforcement all along the Axis advancement, they are going to be KIAs (Killed in Action) too.--"Saving Private Ryan"
  這句不難,在《拯救大兵瑞恩》前半部分能夠找到,關鍵是肺活量,適當連讀可以大大提高速度,緩解肺部負擔。
  
  4,-Ogres are like onions...
   -They stink? Or they make you cry?Oh, you leave them out in the sun and they are getting dark and they are starting sprouting little white hairs?
   --"Shrek"
  怪物史萊克裏麵那頭驢的嘴皮子不是亂蓋的,不過呢,不要完全追求速度,要有抑揚頓挫,千萬別最後搞成"Atlantis"中裏麵那個土壤學怪人的感覺。
  
  先寫這幾個吧,還有一部電影,叫“When Harry met Sally”,這部電影的多數台詞都是對肺活量的挑戰,有空看看吧,這部電影我看了十三遍。


作者:NAPPING_KITTEN 回複日期:2008-10-8 23:33:53 
  方言,知道不?


作者:唯美星空 回複日期:2008-10-9 0:16:11 
  好吧…來支持一下…樓主素自學成才?

此消息發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我也要用手機發表留言!

作者:milessmile 回複日期:2008-10-9 0:55:32 
  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啊。
  真想拜你為師傅啊。
  在發"e/"之前,嘴裏要有一點要發"j/"的痕跡---------這個我悟了十來分鍾,終於發現,嘿,還真是。
  
  
  真是字字珠璣,記號!明天再來看。
  
  


作者:eaststars 回複日期:2008-10-9 1:20:43 
  When Harry met Sally


作者:pth714 回複日期:2008-10-9 20:31:31 
   樓主很有高見呢……。 實踐勝於經驗!


作者:knowher 回複日期:2008-10-9 22:37:03 
  書接上文,接著上次的茬
  
  7,"t" vs "th" and "tr" vs "dr"
  "th"的音在漢語裏沒有,不過這不影響聰明的中國人發準這個音,隻要咬著舌尖送氣,如是濁輔音,震動一下聲帶就好了。這並不是難點,而我想強調的是"t"的讀音。在漢語中,“彈琴”的“彈 tan”裏麵的“t”與英文中非濁化的"t (as in ’tank,bet’)"的發音部位是不盡相同的。英文中,尤其在美國人的嘴裏,當發"t"音之前,舌尖的位置是和發"th"時接近的,而當送氣時舌尖回收,注意,隻是接近,並不完全相同,雖然有人也把"thank, think"說成"tank, tink".注意體會:"thank,faith"和"tank fate"的區別,多試幾次。
  
  如果大家把上麵這段理解了,那麽"tr"和"dr"迎刃而解。我在上小學的時候老師說"tr"的音近似於漢語拚音中“ch”,而"dr"則近似於"zh"。老師說的近似有一定道理,但是廣大的未成年人沒有充分理解老師的意思,導致很多人把這兩個音讀成了“ch,zh”。
  先說"tr",先對比兩個詞:"true"和"through",我開始的時候也把"true"讀成類似"chew",但是瑪利雅凱利在其"Hero"裏麵唱的那一句"...and finally you found the truth, that a hero lies in you..."不僅展示了牛B的R&B轉音的唱功,還想我展示了"truth"發音的分解動作。大家試試看,不要把"tr"當成一個字母組合,而是拆分來讀成"t"和"r":將"tr"和"thr"以相同的節奏讀出來……bingo?你悟出來了嗎?再試試"dr"呢?
  
  


作者:knowher 回複日期:2008-10-9 22:41:37 
  首先謝謝大家的支持,我寫得好象有點羅嗦,可是既擔心大家看不明白,又怕大家看得不耐煩。嗬嗬


作者:knowher 回複日期:2008-10-9 23:03:04 
  8,"s"和"sh"
  在漢語中,“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誰要是說混了,在我們東北就會被稱為大舌頭。但是在英語中這種大舌頭的現象很常見。說白了,"s"和"sh"靠得很近,有的時候不仔細聽甚至分不清對方說的到底是"s"還是"sh",這一點在蘇格蘭老頭Sean Connery的言語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另外在美國前總統Jimmy Carter給他去世的父親朗讀的詩裏麵有一句讓我記憶猶新:"a Son of who would never CeaSe to be, a father in me",大寫的"s"皆發成了超級近似"sh"。給我的感覺好象地位越高的人越是“大舌頭”。


作者:knowher 回複日期:2008-10-9 23:12:03 
  9, "u" in "ur"
  
  這個簡單,在美國英語中,當"u"後麵跟了兩個"r",統統看成"urr"組合,讀成"反e:/",例如:"current, hurry, curry"而不再讀作"^/"。這輸入法痛苦啊。


作者:knowher 回複日期:2008-10-9 23:16:04 
  居然隻有廣告回帖了……,今天不寫了……


作者:milessmile 回複日期:2008-10-10 7:56:47 
  LZ辛苦了,大舌頭那個似乎沒懂。。。


作者:outtowner 回複日期:2008-10-10 8:24:55 
  在英語中這種大舌頭的現象很常見。說白了,"s"和"sh"靠得很近,有的時候不仔細聽甚至分不清對方說的到底是"s"還是"sh",這一點在蘇格蘭老頭Sean Connery的言語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
   :) 不是太同意這點
  
   而 Sean Connery 的 [sh] 說得很有特點,和[s]音差很多
   :) 007 裏,Sean 說 “she” 的時候很多,再看看?
  
  


作者:lsterfree 回複日期:2008-10-10 8:36:44 
  繼續啊,我看的很認真的。。


作者:Knowher 回複日期:2008-10-10 10:20:20 
  有關大舌頭的問題 也就是S SH的發音問題我說得不太清楚 實在抱歉 我主要想說是前者的發音在英語中比中文更接近後者 也就是不像“絲綢”的“絲”那樣尖 我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麽音頻資料吧

此消息發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我也要用手機發表留言!

作者:永遠的荷東 回複日期:2008-10-10 11:00:18 
  寫得不錯,記號


作者:monica_hrchen 回複日期:2008-10-10 14:18:50 
  "當然,美國各地區,人種都有各自不同的口音特點,英國亦然,這些地區甚至人種的區別以後我會在博客裏與大家探討"-->LZ博客地址是什麽呀?


作者:yesterdayzou 回複日期:2008-10-10 15:17:46 
  有些地方明白不過來


作者:綿羊也煩躁 回複日期:2008-10-10 22:00:42 
  邊看邊學~~~舌頭打結~


作者:fanfan0000 回複日期:2008-10-11 7:40:54 
  mark


作者:meokey 回複日期:2008-10-11 8:00:40 
  頂頂頂。樓主寫完了這篇,有空最好再說說節奏的問題。我總覺得老外說話節奏和中文完全不同,但又說不出所以然。


作者:Knowher 回複日期:2008-10-11 10:08:59 
  噢 對, 節奏,重音和語調結合一些句式的變化會使令人覺得鏗鏘有力 我把此專題結束之後會和大家探討相關問題 也歡迎大家賜教

此消息發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我也要用手機發表留言!

作者:名字都已被占用 回複日期:2008-10-11 12:58:30 
  學習


作者:青青蔥蔥 回複日期:2008-10-11 13:39:48 
  請問t音究竟舌頭靠齒?靠近牙齦?還是哪裏?我總覺得找不準啊。。。和外國人不大一樣。。。。
  
  還有謝謝樓主 辛苦了 希望繼續努力造福大家啦^^


作者:一塊雞蛋糕 回複日期:2008-10-12 13:11:43 
  總結的真細,可其實沒這麽複雜,中文和美國英語的最大,最關鍵的區別在於發音說話的時候,音發自口腔不同部位。這個是我一個本地鬼子研究完告訴我的,她說她聽了太多人說話,發現差別就在這裏。自那天起,我的英文突飛猛進,好多人以為我是abc,不好意思。但是這個需要長期體會研究。


作者:knowher 回複日期:2008-10-12 21:16:07 
  這幾天媽媽來了,陪陪她,嘿嘿,咱們過兩天再聊


作者:milessmile 回複日期:2008-10-15 19:36:32 
  還真巧,這兩天我媽也來了。過兩天來看。


作者:邢思遠 回複日期:2008-10-15 22:35:41 
  頂一下。謝謝樓主
  
  手頭上有seattle learning academy的英語發音材料,三十多課,每課大約七分鍾,想上傳然後整理下,但是沒有時間,太忙了,唉。
  
  發帖的心情都沒了,萬惡的工作啊。


作者:fcs_michael_23 回複日期:2008-10-16 0:24:53 
  不錯 看了挺有感觸的。。


作者:askaska 回複日期:2008-10-16 9:57:30 
  寫得很好~頂一個~


作者:我是天天座 回複日期:2008-10-16 10:40:29 
  ..好貼....
  先收藏了,回家再仔細研究.


作者:knowher 回複日期:2008-10-18 16:05:33 
  謝謝大家的鼓勵
  
  作者:青青蔥蔥 回複日期:2008-10-11 13:39:48 
    請問t音究竟舌頭靠齒?靠近牙齦?還是哪裏?我總覺得找不準啊。。。和外國人不大一樣。。。。
  
  --------
  試試舌尖頂住上門牙……
  
  
  
  作者:一塊雞蛋糕 回複日期:2008-10-12 13:11:43 
    總結的真細,可其實沒這麽複雜,中文和美國英語的最大,最關鍵的區別在於發音說話的時候,音發自口腔不同部位。這個是我一個本地鬼子研究完告訴我的,她說她聽了太多人說話,發現差別就在這裏。自那天起,我的英文突飛猛進,好多人以為我是abc,不好意思。但是這個需要長期體會研究。
  -----------
  也有同感,我感覺我的口語是有一天突然就變了,後來想想,這種突然是基於這些點滴的細節慢慢把握,而且每個人在語言能力上麵是有差異的,有的中國人普通話還說不好呢。
  
  
  
  


作者:knowher 回複日期:2008-10-18 17:05:40 
  在一些作品以及演講中,圓周句(periodic sentence)經常會出現,與其相對的是鬆散句(loose sentence)。圓周句的特點是將所有背景,次要的概念都放在前麵,而最重要的想說的話放在句尾,而形成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的效果。
  
  如: If you have not yet appreciated the truth that money is everything, you soon will.--H.Belloc 或者: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Pride and Prejudice", Jane Austen
  
  以上兩句話都是前半句讓人本來以為要說多正經的事情呢,嗷嗷唱高調,後麵的半句啪擦就摔下來了。
  
  如果在口語中能適度使用圓周句式,能夠使語言顯得更加的幽默或者是有氣勢。比如:
  "So I’ll say this – there are many words to describe John McCain’s attempt to pass off his embrace of George Bush’s policies as bipartisan and new. BUT CHANGE IS NOT ONE OF THEM."--Remarks of Senator Barack Obama: Final Primary Night, St. Paul, MN/June 03, 2008. 最後那句話多麽的堅定有氣勢阿,奧巴馬太帥了。
  
  再比如:"……illegal diamonds gives rise to death and bleeding of thousands of innocent people in Africa, let’s IGNORE it, NO MORE."--rephrased from "Blood diamonds."最後一句的警醒,振聾發聵。
  
  其實這種句式在中文中仍然可以使用,隻不過用不好的話會讓人既沒有心理準備又令人不知所雲。

所有跟帖: 

看了以後很痛快 -lostman- 給 lostman 發送悄悄話 (10 bytes) () 03/08/2010 postreply 09:34: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