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幾天忙於業務,沒有及時續寫, 抱歉。
我周邊認識我的朋友讀到我文章第一部分時問了我幾個問題,一是希望更多地國際音標,二是問外交部翻譯室的翻譯為什麽一定要講國際音?
首先介紹國際音標的問題,我本人並不是專門研究英語語音問題的,所以說不出來太多的理論性的東西。隻能介紹一些本人感性化的東西。國際音標就如同世界語和IMF中的所謂“特別提款權”一樣,雖然號稱國際,但沒有群眾基礎。屬於空中樓閣。
IMF搞了一種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中文翻譯成“特別提款權”, 號稱紙黃金, 國際貨幣, 但由於SDR沒有在任何一個大的經濟體中流通, 卻反群眾基礎, 所以難以取代美元,歐元, 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通用貨幣。 人造的世界語的命運一樣,目前還有誰在學習世界語? 誰還懂世界語?
國際音標的情況與世界語和SDR差不多, 沒有哪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中的大多數居民使用國際音。 隻有少數學習英語、以英語為第二語言(非母語)的外國人才學習練習國際音。 這種情況下國際音的廣泛性可想而知。
那麽, 號稱國家隊的外交部翻譯室的高翻們為什麽堅持要發國際音、而不選擇美音或英音呢?
這個問題裏麵有曆史傳統和政治外交考慮。
從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因給趙紫陽記者招待會做現場口譯而一炮打紅的馬雪鬆,到90年代給朱總理當翻譯的小女孩朱彤,到現在的一線翻譯中第一把交易,外交部首席翻譯費源潮(那個經常給胡溫做口譯的胖呼呼的圓臉小夥子), 他們一脈相承,全部是國際音。 一是傳統習慣勢力,翻譯室招考時就篩選,美音、英音靠邊站,國際音進來, 進來後如果發現有美音英音的殘餘,要求你限期糾正成國際音。 否則淘汰出局。
師傅是國際音,哪能允許你發美音? 我如果糾正你? 就像餘秋雨是數學盲,他怎麽敢招收一位清華數學係的高材生,給人家講數學?
第二個原因是外交和政治因素, 畢竟外交部翻譯室的翻譯給國家領導人做外事翻譯過程中, 並不會總是遇到美國人、英國人,還會遇到印度人、非洲朋友、國際組織中雖講英語但非母語的人,如UN的潘基文,WTO中拉米。 翻譯講國際音顯得中立、中性, 誰都能接受。 如果將一口美音, 給人一種親美、傾向美國的感覺。 這是所謂politically correct.
下麵進入正題, 如何提高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