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華
常聽到英美人聳著肩膀說“I don't give a dam!”,其中的“dam”一詞其實最早
來自印地語詞“damri”(銅錢),所以這個句子的意思就再清楚不過了──“俺連
付一分錢的興趣都木有!”
英國曾在1858年至1947年期間長期殖民統治英屬印度(包括現印度、巴基斯坦、孟
加拉等南亞諸國),這也使得近現代英語中融入了大量源自印度的詞匯。 1872年,
英國人亨利·尤爾上校(Colonel Henry Yule)和伯納爾(AC Burnell)開始編撰
一部旨在收錄所有來源於印地語詞匯的英語辭典。鑒於英印文化交流的繼續,這部
名為《霍布森-喬布森》(Hobson-Jobson)的特別版本《牛津英語辭典》自初版之
日起,新版本的增添、修改、出版和印刷從停止過。出版者在聽上去有些古怪的辭
典名稱下麵加注解釋為:“英印口語詞匯匯總,以及俚、俗語詞匯來源,曆史、地
理和方言典故”。
印度裔詩人達爾吉特·納格拉(Daljit Nagra)認為,與其說《霍布森-喬布森》是
一部辭典,不如說它是一本英國人對殖民時代回憶的紀錄。許多這樣的“殖民地”
回憶也進入了漢語語匯,比如“香波”一詞,就是英語shampoo的音譯,而這個詞實
際上來自印地語,原意是“為緩解肌膚疲勞的指壓按摩”。類似地,中國人也會說
的印地語還包括卡嘰布(khaki)、瑜伽(yoga)、咖喱(curry)等。
英語中的常用印地語詞
A - atoll(環礁), avatar(替身)
B - bandana(蓋頭手帕), bangle(印度女性飾物), bazaar(市場), bungalow
(英式平房)
C - cashmere(羊絨), catamaran(雙體船), char(焦), cheetah(獵豹),
chutney(印度甜醬), cot(嬰兒床), curry(咖喱)
G - guru(上師),
J - jungle(熱帶叢林), juggernaut(巨無霸),
K - khaki(卡嘰布)
L - loot (劫掠所得)
N - nirvana (涅磐)
P - pariah(賤民,不被理睬的人), pashmina(羊絨製品), polo(馬球), pundit
(評論家),
S - sari(莎麗), shampoo(香波), shawl(女性大圍巾), swastika(萬字符)
thug(罪犯)
V - veranda(簷棚)
Y - yoga(瑜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