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記憶力
這裏順便來討論一下記憶力和年齡的關係。大家知不知道人的一生多大歲數時記憶力是最好的?10歲?18歲?越小越好?錯!是30歲左右。一般實驗顯示是25到30歲,有些單純真對女性的實驗甚至發現是35歲40歲。年紀大,記憶力是非常好的,認為不好純屬為懶得記自己找借口,而自我暗示的結果還真讓你記不住。其實如果正常使用大腦,到70多才開始記憶損失明顯。而年紀越小記憶力越差,3歲時實際上長期記憶力幾乎是零。所以大家3歲以下的事一般都記不得,有幾件事記得就了不得了。怎麽老有人說小孩子記憶力好呢?三歲小孩給他換個媽他過幾天就不記得了,還說好呢。所以我們發現很多家長讓小孩子背東西,古詩啊什麽的,正是違背了兒童的思維特點而強迫他們使用最不擅長和現在最不用的東西,而放棄和壓製了他們應該開發的那些智力。每次想到這裏總來氣,大人學習受點苦也罷,小孩子受了罪還受害。真是害人不淺呀!大家也許聽說過國外上小學上課盡是玩兒,很早就放學了,回了家哪有什麽作業呀?還是玩兒。有作業也都是些小遊戲,小實驗項目等。到了中學還這樣,天天關心課外活動能力和交際能力,13歲沒找對象老師還找去談話問是否和異性相處有問題。(很多中國移民小孩被老師找,回來一問是這事兒,家長當時都嚇壞了。)然後也沒有什麽高考,過SAT就成。SAT上那數學題讓咱初中小孩做,全滿分,這些小老外那叫覺得難。你說他們不怕耽誤下一代?不怕,人家明白著呢。
看咱中國同學,恨不得幼兒園時就急著學小學課程,小學生可憐啊,早起天還沒亮,下學作業寫到天黑,周末還有課外學習。中學生更可憐啊,為了考上大學了,那苦就不說了。高考,真烤啊。“啊,我中了!”考上大學了,這回可放鴨子了。敞開玩兒吧。再看外國同學們,上了大學了,功課突然緊了,每天學習跟打仗式的,比中國一般大學學生的學習強度高幾倍。一門高數課我們要學半年,國外恨不得幾星期就學完還考試。能行嗎?當然行。因為人到了這個年齡,記憶力,理解力都開始快到高峰,一個月學習的收獲比中學小學一年都多。(其實中國大學生也能作到,隻是大多一學期都在玩兒,到最後兩周一突擊,好幾門都過,因為能力一樣嘛。隻是在國外上大學,每星期都是中國那最後兩星期)。結果本科時,人家把以前中學小學被咱拉下的早都補上了,到研究生階段一下就把咱蓋過去了。到這階段,要做研究項目,需要創造力了。結果外國同學小時候開發的智力全用上了,中國同學到此時才思枯竭,小組項目中隻有給人家找資料的份,人家還經常不愛帶你玩兒。(很久以前考出去的中國留學生中有很多到了國外還是比較優秀的,但那多是人精,不能拿我們的人精跟一般外國人比。大家同級別比一下)。不說這事了。改變教育體製是要靠大家努力的。
我們還是說說這和學語言有什麽關係?明明是成人記憶力好,學習能力強,3歲小孩沒什麽記憶力,理解力跟成年人更不能比,可成年人學語言困難,3歲小孩最容易。其他原因不談,單從記憶上看,剛好是因為成年人記憶力好而且用記憶去學語言,所以困難;小孩記憶力差,而剛好不用記憶力學語言,所以容易。剛好又證明語言獲得不是靠記憶!
中國“英”雄
正如許多同學說過的,的確有人就是用刻苦記憶的方式學好英文的。這當然是事實,大家可以舉出的例子也很多。而且這些通過自己努力記憶的艱苦“學習”方式而獲得成功的同學和前輩,是值得大家十分的欽佩的。外語學習的成功,不但給他們本人帶來了新的能力,更強的自信,一個成功的經曆,而且往往帶給他們更強的人生動力和意想不到的人生命運轉機,甚至有人從社會最底層一夜成為全國老幼皆知的人物。這也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但我們在對他們敬佩的同時,無一例外地發現,他們的成功是大多數人很難做到,因為那需要超人的毅力和極其刻苦的訓練。正如鍾道隆老師所說的那樣,象“逆水行舟那樣難,所以叫逆向”。鍾老師自己就聽壞了17個收錄機和數個收音機。三年中聽寫英語每天寫滿20頁稿紙,有的階段學英語時間達每天十幾個小時以上。大年三十大家看電視吃年飯到半夜兩點,鍾老師聽寫英語到了兩點。其他"英"雄的故事都很類似。(在下這“”是打在“英”字上,意思指“英語”很厲害,不是“英雄”反話的意思。)
我很欣賞新東方一位DW老師的講話,他這樣對同學們說:“其實我自己的方法也不錯,但我之所以沒叫DW法,因為我背單詞,背句子,背課文,聽廣播,看電影,唱英文歌都用過,不能說我具體怎麽學會的,所以不能管這叫DW學習法。但我是在英語四級之後,又學了6000小時。”他也是英雄之一,但在下認為這話說得令人尊敬。(英語四級需要3000小時左右才能實現,加上6000小時,共9000個小時,在下也同意他對刻苦學習所需時間的這一總結)。正因為如此難,他們才確實是英雄,不過廣大同學們怎麽辦?這樣的艱難的學習經曆如何有推廣的可能?而已經成功的這些為數不多的人們,如果你們中又有人開始在教別人學外語,問一句,當看到那些滿臉期望看著你們的同學時,你們中是否有人心裏會閃過這一念頭:“老子當年都是這麽刻苦學的,你們現在還差得遠呢!”在一味“勵誌勸學”中,是否有自我找感覺的成分?
就這一現象,我們應做如下思考:為什麽國外沒有類似對外語學習成功個人的追捧?沒有某某外語學習法?為什麽那裏外語學習研究已有數百年的曆史,目前研究水平已尖端到腦神經學的層麵,而且國際知名的專家很多,但卻常說“對很多實現的具體實現過程尚不清楚”?每個成功的語言學實驗成果公布時,總是詳盡地公布本實驗的條件和前提而不泛泛下結論性論斷?大家如果真能冷靜觀察,“稍微”了解一下國外近些有關語言學研究的“科普級解釋”的報道,以中國同學的這種敏銳的思維,定會得出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清醒而深刻的結論。
二律背反?
回到成年人學習語言和兒童獲得語言的對比上,聽起來好象給繞住了: 先說了因為關鍵期的存在,兒童和成人在大腦生理結構上的客觀區別使兒童成為了掌握語言的天才而成年人是弱者;但後來又說是兒童獲得語言的過程和方式與成年人不同,才是造成他們掌握語言效率和時間的差異的主要原因,所以才檢討了半天成年人的方法多麽多麽費力和存在誤區。那到底是先天後天誰決定的呀?還是誰決定了誰呀?解決方案到底是什麽?
(有人精神了,啊,要進入正題了。不過先解了上麵這個悖論套兒再說。是要進入實質問題了,不過一會兒還是要先痛說革命家史。嘻!長征可以跳過,最少也得從八年抗戰講起吧,不能直接就講解放戰爭呀。所以大家還要繼續有耐心。)
首先說,確實關鍵期的生理結構特點使得兒童在自然語言環境下掌握語言的方式是最自然,最輕鬆,最快速而且效果最好的。所以要獲得一門或幾門語言,最理想的是在關鍵期前或一般說12歲以前。成年人習慣於“學習”外語,而且是記憶式和翻譯式的,所以效率低,時間長,效果差。但從理論上說,如果有辦法使成年人按獲得母語的過程去掌握外語,就算有一定生理差異,應該也是很有效的呀?因為成年人條件反射能力又未失去,大腦中空地方有得是,理解力還比兒童強,生活經驗、知識、甚至記憶都可以幫助加速外語的掌握,再加上個科學的語音訓練法,應該不會差太多了吧?這一假設是成立的,所以關鍵難點就在於成人不會自動用當年的母語實現過程去掌握外語,往往沒有某些“必要條件和手段”讓他們用自然法掌握語言,或有了條件而“控製不住”地還在使用習慣了的“學習”手段和陷入各種誤區。所以解決方法就是要從提供“必要條件和手段”以及“強迫”他們回避各種誤區的幹擾(無論有無自然外語環境的地方)。這一點,正是近幾十年來國外的語言學專家和語言教育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無數優秀的專家學者為此奮鬥了畢生經曆,而許多國家,特別是美國,英國,加拿大,為語言研究投入了億萬的資金。近些年光美國就達每年上百億美圓,還不要去估算他們對腦神經學方麵研究的投入。人類對語言學的科學研究進行的如此不懈奮鬥,如果我們不了解甚至不願了解,實在說不過去,同時也就無法讓我們每個學習者作到對語言有起碼的正確認識。
在這裏要插一句關於在沒有自然外語環境下的關鍵期以下的兒童掌握外語的問題。比如中國的兒童。家長們,你們可千萬別覺得你們一直以來讓自己的小孩從小開始學習外語,還送他們去補習外語是英明之舉,其實中間的很多東西又都搞反了。因為如果是“學習”外語的話,那成年人的學習記憶和理解能力遠遠超過兒童,還不如等長大以後再學。而且兒童“學習”外語也是很難建立外語思維的。小朋友的問題在後麵我們會找篇幅專門討論,我們先集中解決成人的問題。
世紀之戰
能用一種語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用會這種語言思維這一概念,在國外老百姓長期以來是普遍接受的,沒有什麽爭論。但應該如何實現它,這個在專業領域中的各學派一直是鬥得很厲害。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孰優孰劣逐漸也就越來越明顯,到了上個世紀末的最後幾年,局勢才比較明朗化。為大家介紹一下,看人類對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怎樣進行研究的。另外“外語”和“第二語言” 嚴格從學術上來說是有區別的。但在這裏咱們不區那麽細了,都叫外語甚至語言好了。筆者分析國外關於語言學習的研究,是由幾個主要領域從上至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物鏈”。我們從最上層看起。
回複:ZT 外語學習的真實方法及誤區...作者:漏屋 (4)
本文內容已被 [ tingfeng ] 在 2012-11-06 07:33:5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