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er Ode”聽上去好像ode又可進一步分成兩種類型:former 和latter,所以譯成Former Ode 不很妥當。如果非要把這個“賦”譯出來,可以譯作 Ode(s) to My First Visit to Chibi,但既不可用former,因為former是相對latter而言,是從後者看前者,更不可把它放在ode前。其實,英語語感強的話,你大可不必用這個Ode to。當然有時候也得用,比如,如果你要翻譯楊朔的《茶花賦》,加一個“賦”就比較好,譯作Ode to Camellias,為什麽?因為一、楊朔先生特意用一個表古代文體的字來做現代散文的標題,我們就得把它譯出來,二、Camellias隻有單獨一字,讀起來氣場不夠,Ode toCamellias,就大氣多了。所以用不用ode要看情況而定。想象一下,如果出版社要你翻譯一本書,有五十篇散文,每篇都是"賦",有的題目本身就很長很長,你如果你硬要在每個標題上加個ode to,那是不是太呆了?!而且長長的標題前再加一個ode to,讀起來也拗口。其實,說標題裏有“賦”就非得譯出來是不對的,持這種看法的人,以後會認識到,並不是漢語裏有的,英文裏就非得都譯出來不可。
沒有惡意,既然你征求意見,我就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