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宓慶認為,話語的初始之源是思想,話語的混亂源於思想的混亂。思想處於混亂狀態的表現是:概念錯誤、思想邏輯混亂、詞語表達謬誤百出、語段行文糾纏不清、不知所雲。所以,在充分理解了原語文本的言語形式之後,譯者要內化這些言語形式,對其進行意義構建,從而把握SLT的全部意義,這也是譯者對原語文本進行加工的過程。這個加工過程主要由情感過濾、認知組織兩個機製完成。情感過濾機製對輸入語即原語進行過濾,經過篩選的輸入語變成譯者的吸收語。認知組織機製則負責對譯者吸收的輸入語進行加工,構建出新的意義。
3.轉換
轉換階段是要將構建的SLT的全部意義轉換成TLT的言語形式。要將構建的思想轉換為目標語語言形式,必須符合:(1)思維邏輯;(2)語言規範;(3)表達的約定式。要符合這些思維邏輯、語言規範和表達約定式,要求譯者對目的語的掌握達到一定的程度,這樣就會產生高質量的譯文。在這個階段,譯者的能動性和自主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即維特根斯坦所謂的“改變規則”或我們所謂的“駕馭階段”。隻要整體上符合上述三個條件,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改變一些規則,必要時對這些改變加以解釋。這樣,語言的表現形式才是豐富多彩的,“語言遊戲”(包括“翻譯語言遊戲”)才可以無止境地進行下去。這也說明了為什麽翻譯始於同一篇原文,而終於不同的譯文。
劉宓慶認為,話語的初始之源是思想 zt
所有跟帖:
• thank you for sharing! -tingfeng- ♀ (29 bytes) () 05/02/2012 postreply 13: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