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的心情每天都快樂,尤其祝福那些深潛水的朋友,希望有時間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的喜怒哀愁。網絡是虛幻的,但一切又是真實的。歡迎你們浮出水麵來和大家enjoy這難得的party季節。
今天和大家分享(意)鮑凱利尼(Luigi Boccherini,1743-1805)的著名的儀態萬千,風格典雅的《A大調小步舞曲》(Menuett)。
@@@@@@@@@@@@@@@@@@@@@@@@@@@@@@@@@@@
小步舞曲(Menuett)一種起源於西歐民間的三拍子舞曲,流行於法國宮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繪許多禮儀上的動態,風格典雅。十九世紀初,小步舞曲構成交響曲奏鳴套曲的第三樂章,後又被諧謔曲所代替。
古典小步舞曲以拉莫、莫紮特、貝多芬等人的最為著名,但人們最常聽到的卻是意大利作曲家鮑凱裏尼的《小步舞曲》,因為它實在太好聽了。
路易吉·鮑凱利尼(Luigi Boccherini,1743-1805),意大利作曲家、大提琴家。
Boccherini 生於意大利的盧卡,五歲就跟著低音提琴家的父親學習大提琴,十三歲左右便和父親一起受聘為維也納劇院管弦樂團工作。
Boccherini是最早在大提琴上使用拇指把位(thumb position)以及雙音(double stop)技術的人,他對於18世紀後半期的大提琴演奏影響非常深遠,而且在海登(J. Haydn)之前就寫下引起轟動的弦樂四重奏曲。
1769年,Luigi Boccherini移居馬德裏,擔任西班牙王子的宮廷樂師。其作品繼承了意大利的器樂傳統,旋律優雅,力度富於變化,大提琴曲則充分發揮了這種樂器的特色。主要作品為二十九部交響曲、十一部大提琴協奏曲、九十一部弦樂四重奏曲等等。代表作品《 A大調小步舞曲》至今仍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奏的曲目。
在Boccherini 生命的最後幾年裏,他的健康狀況非常惡劣,但也不得不靠不停的創作來謀生和緩解痛苦,而兩個兒子的死把Boccherini 的悲慘生活推向了極點。
1805年5月28日,鮑凱利尼在馬德裏逝世,沒有人關注他的離去。但他創作的富有活力而又保持高度優雅的《 A大調小步舞曲》,有一種搖曳生姿、儀態萬千的氣質,難怪一直是音樂愛好者最歡迎的曲目之一。
(摘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