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感恩節。我對感恩節是情有獨鍾的-N年前的感恩節前三天我拿到人生最至關重要的offer。。。
感恩季節,最感謝的就是自己的愛人,家人,身邊及網絡上的朋友們。有你們陪我,讓我不用體會孤單,寂寞。。。
雖然是美國的節日,可今天腦子裏反複出現的卻是呂思清演奏的由何占豪、陳鋼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Butterfly lovers)。
在這裏和大家一起共享這人世間最淒美,最動人,最永恒的愛。。。
今天是感恩節。。。
@@@@@@@@@@@@@@@@@@@@@@@@@@@@@@@
分享兩個視頻。第一個視頻畫麵比較優美(4分50秒)。第二個視頻是由呂思清本人演奏的(較長,10分鍾)。
何占豪、陳鋼創作於1959年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堪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完美結合的典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已走向世界音樂之林,活躍在國際樂壇上,並深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
《梁祝》以古老、優美動人而又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題材,音樂素材以浙江的越劇唱腔為基礎,作品絢麗多姿、抒情感人並帶著濃鬱的生活氣息。
《梁祝》用單樂章奏鳴曲式寫成。
引子以低沉的定音鼓聲開始,似乎預示著一個悲劇故事的演繹。隨著豎琴那由低而高的恬靜的撥奏,背景漸趨明朗,長笛奏出了歡快的鳥鳴般的華彩樂句,雙簧管和大提琴抒情的引子主題好似梁祝綿綿的對話,展示出一幅風和日麗、春光明媚,草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梁祝共讀的美好畫麵。
呈示部主部是膾炙人口的愛情主題,獨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區奏出了極富韻味、充滿詩情畫意的優美旋律。委婉含蓄的小提琴、大提琴的應答是梁祝‘譚橋結群”的寫照,由樂隊全奏的愛情主題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和情深似海的愛慕之心。在獨奏小提琴華彩樂句的連接部之後。樂曲進入副部—一“三載同窗,共讀共玩”,副部由加旋曲式構成。獨奏小提琴奏出由越劇過門變化而來的活潑、歡快的主題,與愛情主題形成了鮮明的情緒對比。第一插部是前一主題的發展;第二括部獨奏小提琴模仿古箏等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輕快的節奏,跳動的旋律、喜悅的情緒生動地描繪出梁祝學習生活的情景。由愛情主題發展而來的結束部抒情而徐緩,這是“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場麵。斷斷續續的音調,清淡的和聲與配器,表現了祝英台有口難言、欲言又止的複雜心情,出色地描寫了梁祝依依惜惜、戀戀不舍的分別場麵。突然,音樂轉為低沉而陰暗,展開部開始了。陰森可怕的大鑼與定音鼓、驚惶不安的小提琴與大提琴把我們帶到了悲劇性的抗爭之中。銅管以強大的威懾音調奏出了凶暴殘忍的封建勢力主題,獨奏小提琴用戲曲散板節奏敘述了英台的悲痛與反抗,樂隊強烈的快板全奏刻劃了祝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矛盾對立的雙方達到了第一個高/潮—一強烈的抗婚場麵。樂隊奏出了宏大的肯定性音調,充滿了幸福的向往與憧憬。猙獰邪惡的銅管主題再次響起,這是現實中強大的封建勢力的沉重壓迫。場景轉換,“樓台會”是《梁祝》中最精彩、最感人的一幕,纏綿悱惻、如泣如訴的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時分時合,把梁祝的思念、渴望、愛慕、眷戀、痛苦、淒涼表現得淋漓盡至,使人聆聽至此每每淚濕衣襟,不能自己而仰天默然……音樂急轉直下,獨奏小提琴激昂果斷的快速切分節奏與樂隊的快板強奏交替出現,加上越劇極鼓的運用,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山伯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小提琴吸收了民族樂器和戲曲的多種表現手法,將英台呼天嚎地、悲痛欲絕、泣不成聲、向上蒼控訴、縱身投墳的撼人情節推向最高/潮。
再現部,引子中長笛的華彩樂句和豎琴的靜謐安詳把人們帶到了虛無飄渺的‘化蝶”仙境,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又一次輕輕地奏響了使人難忘的愛情主題,鋼片琴神奇瑰麗的色彩和小提琴靚麗透明的泛音久久地彌漫在空氣中,仿佛梁祝在瓊樓玉宇、在鮮花叢中成雙成對地翩翩起舞,歌唱著忠貞不渝的美好愛情。
小提琴獨奏,呂思清,男,山東省青島市人,1969年生。著名旅美小提琴家。他是第一位獲得國際小提琴藝術最高獎——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的東方人。這位被國際權威音樂雜誌《The Strad》譽為“難得一見的天才”的傑出中國小提琴家,同時也被譽為既能輕鬆麵對“梁祝”高難度音準,又能提供濃鬱中國江南情懷的唯一小提琴家。而呂思清在曆經上百次的梁祝現場演出以及多次錄音之後,終於用更大的氣魄和更寬宏的視野,對這段淒美絕倫的愛情故事做了極為深刻的詮釋,連梁祝的原作曲家陳剛、何占豪都不禁要熱淚盈眶。陳剛更表示,呂思清的梁祝是目前最傑出的!
“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廣州紀念演出周”,由廣州市政府和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共同主辦,1994年5月21~26日在廣州舉行,旨在展示近百年來華人作曲家的輝煌成就和中華民族音樂表演的最高水平。
已於2001年去世的著名指揮家李德倫先生參演並指揮上海交響樂團協奏的這個“梁祝”版本,如今已成絕響!而演奏一向中規中矩、刻板正統的呂思清,這次演奏,卻可能因為觸景生情,心有所思,十分難得的真情流露,激/情迸發,涕淚皆下,令人感動,值得先睹為快!(摘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