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裏,我老母親有天在微信樂隊群裏看到一人發出的一首詩,佩服得不得了,拿過來問我。他說的“七言”是什麽?“十五痕”又是什麽?
我一看,豈有此理,用新韻寫詩、平仄一塌糊塗的,居然還讓我老母親這麽景仰。我寫詩幾千幾萬,其中不乏佳句,老母親正眼都沒看過。
是可忍熟不可忍。
於是我甩出一本《詩詞格律》,掃盲。
真的是從零開始掃盲。我媽啥都不知道,基礎為零。鑒於普通話也說得不好,基礎可以算負數。
四聲都說不明白,拚音得去查字典。入聲字更是無法理解,到最後也沒理解。
老媽一手翻參考書、一手翻字典,鼻尖翻韻書,艱難地寫出一首五絕:
我很想學詩,
難說已太遲。
年輕機會少,
老了再求知。
我說:這首嘛,除了幾個入聲字的錯誤之外,平仄基本可以。但,文雅度為零。
於是我大筆一揮,給改成:
老嫗苦吟詩,
斜陽照碧池。
如梭驚歲月,
不懈永求知。
然後解釋了一通,說這裏麵有比喻、有升華,關鍵是文雅,言簡意賅,不是大白話。
我媽感歎地說:這樣的,我永遠都寫不出來。光是那個“嫗”字我就永遠都想不到,因為根本就不認識。
掃盲的結果,也隻是教了點皮毛,但至少解除了老母親因為無知而對人的盲目崇拜。我給老母親畫餅說:你那個樂隊隊友其實水平不咋樣,你隻要努力,超越他是很容易的事。
老母親兩眼放光,又歎氣說:可是我連自己是“老嫗”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