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 1949-2014 煤炭產量、礦難死亡人數一覽表及比較分析

                           
中、美兩國 1949-2014 煤炭產量、礦難死亡人數一覽表及比較分析  
                           
我把中、美兩國 1949年以後的煤炭產量、礦難死亡人數編列成 2個 Excel spreadsheets,見文後之附錄  
中國部分的數據(見附錄表1)又分成兩部分, Excel spreadsheet 左邊為 1949年至 1976年,右邊為 1977年至 2014年,  
美國部分(見附錄表2)不做時間分段,一張 Excel spreadsheet 攘括所有 1949年至 2014年的數據。  
                           
一, 從“Standard Deviation”來解析圖表煤產量的同比增長率  
  從 1949 到 1976,中國的煤產量同比增長率的 standard deviation 是 0.24533,  
  從 1977 到 2014,中國的煤產量同比增長率的 standard deviation 是 0.07332,  
  從 1949 到 2014,美國的煤產量同比增長率的 standard deviation 是 0.06370,  
  Standard deviation 數值越小,表示增長率越穩定,如果某國20年來的每一年,煤產量的增長率都是 12.34%,那麽,這 20年間,  
  這個國家的煤產量同比增長率的 standard deviation 就是 0。  
  Standard deviation 數值越大,表示其增長率越是跌宕起伏。  
  從 表1 和 表2 可以看出, 美國的煤產量同比增長率的 standard deviation 最低,1977年後 的中國其次,比前者略高,  
  1949 到 1976 的中國最高,而且比前兩者高出甚多。  
                           
  煤產量增長率的 standard deviation 為 0,並非煤炭工業的理想目標,煤產量增長率根據市場的供求,在合理區間內小幅波動,是完全必要的,  
  也是健康的。  
  煤產量的增長率,大起大落,則絕對是病態發展,中國從1958 到 1960 的暴增,就是病態發展,1961 到 1962 的爆減,就是為了治“”。  
  這6年間煤產量增長率的大起大落,也直接反應到這6年間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的大幅增長。  
                           
二, 解析中、美兩國的煤產量的同比增長率  
  美國早在上世紀初,1900年,就已經是全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工業技術、科學技術,也名列世界前茅,到了 1949年,歐、日等原二戰參戰國,  
  飽受戰火創傷,元氣大傷,美國則因本土未受二戰波及,成為碩國僅存的工業大國,理所當然的繼續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還躍居全球工業技術、  
  科學技術的第一強國,美國從“列強”晉升為“超強”。  
  常言道:“煤炭是工業的糧食”,對美國而言,煤炭的資源不成問題,產能也不是問題,美國煤炭產量,早在上世紀初,就達到了自給之外,  
  還有餘量外銷的地步。  
  經濟規律,生產量必須依市場的需求而定,因此1949年以來,60多年,煤炭生產量的增長率平均值,並不高,隻有 1.33%,最近 30年來,  
  煤炭的年產量就一直在 10億噸上下徘徊波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萬物稀缺,從原料到成品,生產廠礦都供不應求,這也反映到前27年煤炭生產的高增長,增長率雖然經曆過大起大落,  
  但是這 27年增長率的平均值,仍然高達 12.75%。  
  1977年以後的中國,煤炭生產,慢慢從高增長過渡到低增長,煤炭生產量的增長率平均值,從前27年的 12.75% 降低到後38年的 5.88%。  
                           
  按照最新的經濟規劃,未來10到20年之間,中國的 GDP 增長率,希望還能保持在 6.0 % 到 7.0%之間,既然“煤炭是工業的糧食”,  
  要工業不吃“糧食”,GDP 仍然繼續增長,那怎麽可能? 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怎麽行?  
  如果要增產煤炭,以應付經濟增長需求,對中國而言,煤炭的“資源”不成問題,“產能”也不成問題,可是中國的“空氣”,卻成了大問題,  
  它根本容納不了這麽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國的年碳排放量,已經超過了美國、歐盟二者的總和。  
                           
  今後煤炭生產量的增長率平均值,不可能,也不允許,達到 5.88% 的高水平,甚至還可能出現長時間低成長或負增長。  
  要經濟健康並且可持續性發展,“節能減排”是絕對必要的,如果還有額外的能源需求,也必須是可再生能源,或者是低汙染能源,總之,  
  必須想方設法,繞開煤炭,另覓能源。  
  ( 參看《煤炭業“十三五”定方向:轉型清潔能源》  http://www.csteelnews.com/xwzx/ylnc/201512/t20151204_297429.html )  
     
三, 從“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的增長率來解析圖表  
  關於礦難,光用死亡人數,不好比較,用每生產百萬噸煤的死亡人數,做橫向比較,則比較有意義,也比較有可比性。  
                           
  從長遠來看,還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來。  
  比如說,中國在 1958到 1961的 4年裏,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猛增,緊接著的 4年,從 1962到 1965,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又猛降,  
  前四年是“大躍進”運動的必然結果,後四年是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痛定思痛,壯士斷腕,  
  按照“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大力整治“大躍進”的爛攤子,所產生的一些正麵效應。  
                           
  再用宏觀的曆史眼光來看,就可以得到更全麵的認識,新中國前27年,“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增長率的平均值是正2.77%,這個“正2.77%”,  
  又是怎麽來的? 意味著什麽?  
  把前27年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增長率加起來,再除以 27,得到的就是“正2.77%”,這個數值就意味著,前27年,  
  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大體上,是逐年增加的。因此,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前27年當政者的所作所為,或者無所作為,是有心,  
  或者無心,對煤礦的事故頻發,以及煤礦工死亡人數的增加,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後38年,“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增長率的平均值是負8.14%,同理,這個數字也就意味著,後38年,“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大體上,  
  逐年減少的,後38年當政者的所作所為,對煤礦工人的工作安全,盡管不是十全十美,但是絕對起到了正麵作用。  
  數字說明一切,“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的增長率,從正2.77%負8.14%,從逐年增加,到逐年減少,前後對比,是非功過自有公論。  
                           
四, 比較中、美兩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  
  表1和表2中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的“Min”,是把“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那一列的數據,用 Excel MIN Function,得到的。  
  表1和表2中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的“Max”,是把“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那一列的數據,用 Excel MAX Function,得到的。  
  表1中 1949-1976 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的“Max”,我用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那一列的數據,排除了1949年  
  因為1949年的前一年,1948年的11月,遼沈戰役已經勝利結束,1949年1月,淮海、平津兩大戰役,也先後勝利落幕,蔣介石下野,倉皇辭廟。  
  中國的煤碳資源及煤礦,大都在長江以北,雖然都已經解放,並先後恢複了生產,但是內戰的硝煙,並未消失散盡,一大堆更重要的軍政大事,  
  還在困擾著當時的領導人,誰有空去理會煤礦工人的安全? 因此,把1949年“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的高數值,算在當時的領導人頭上,  
  並不公允。  
                           
  表1和表2中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的“Average”,我沒有用 Excel AVERAGE Function  
  而是用合計”那一行的“煤礦礦難死亡人數”,除以“煤炭產量”,而得到“Average”的,因為這樣算,比較合乎邏輯。  
                           
  1,先看“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的“Average”:  
  1949-1976 中國的“Average”是 9.1823;  
  1977-2014 中國的“Average”是 3.2692;  
  1949-2014 美國的“Average”是 0.2185(換算成公噸,則為 0.2404)。  
                           
  1949-1976 中國的年平均“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是1977-2014 中國的  2.8087 倍    <--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 同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比  
  1949-1976 中國的年平均“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是1949-2014 美國的 38.1959 倍    <--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 同 美國比  
  1977-2014 中國的年平均“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是1949-2014 美國的 13.5990 倍    <--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 同 美國比  
                           
  2,再看“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的“Min”: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最低的一年,是 1965年,其數值是 4.4262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最低的一年,是 2014年,其數值是 0.2571  
  1949年以來,美國“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最低的一年,是 2014年,其數值是 0.016(換算成公噸,則為 0.0176)  
                           
  1965年,中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是 2014年 中國的  17.2159 倍  <--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 同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比  
  1965年,中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是 2014年 美國的 251.4886 倍  <--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 同 美國比  
  2014年,中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是 2014年 美國的  14.608  倍  <--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 同 美國比  
                           
  3,再看“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的“Max”: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最高的一年,是 1961年,其數值是 15.5032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最高的一年,是 1977年,其數值是 9.9404  
  1949年以來,美國“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最高的一年,是 1951年,其數值是 1.3621(換算成公噸,則為 1.4983)  
                           
  1961年,中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是 1977年 中國的  1.5596 倍    <--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 同 改革開放前夕的中國比  
  1961年,中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是 1951年 美國的 10.3472 倍    <--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 同 美國比  
  1977年,中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是 1951年 美國的  6.4345 倍    <-- 改革開放前夕的中國 同 美國比  
                           
  4,再看毛澤東時代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  
  毛澤東時代“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最高的一年是 1961,那一年,三麵紅旗中的那麵“大躍進”偉大紅旗,在“如血”的“殘陽”照射下,  
  映紅了東方的天空。  
  1961年,中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15.5032,竟然是建國初期 1951年“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4.5592, 的 3.4 倍 。   
  毛主席教導我們:“小土群方針,不傷心,9000萬人上陣煉鋼,比6000萬人要好。有一點損失,我也一點不痛心橫直沒有經驗  
  從根本上說,是得多於失。沒有失,哪來的得? 總的失少得大。9000萬人上陣,表明了它的全民性,建設速度大大提高了。”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history/xiandai/20150323122589_all.html)  
  把毛主席有關鋼鐵工業的教導,移植到煤炭工業,是革命幹部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光輝樣板。  
                           
  最低的一年是 1965,“據說”,以劉、鄧為首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那時已經專了“無產階級司令部”的政。  
                           
  5,再看改革開放後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  
  改革開放後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最高的一年是 1977,即毛主席去世的後一年,革命群眾依然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神州大地上,  
  沿著毛主席指引的方向,繼續奮勇前進,“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比起前一年的1976,減少了 0.42%,雖有進步,但是進步不多,  
  區區 “ -0.42%”,幾乎就是原地踏步走。  
  不過沒有了毛澤東的中國,“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開始穩步下降,從 1976年 9.9824,一路下降到 2014年 0.2571  
  2014年中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 ,僅相當於 1976年的  1/39.  
                           
  “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最低的一年是 2014,其數值已如前述,是 0.2571(換算成英噸,則為 0.2337),相當於 40多年前,  
  美國 1975年的水平。  
  時間再倒溯 6年,即 2008,那一年,中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 ,是 1.1532(換算成英噸,則為 1.0484),相當於 60多年前,  
  美國 1952年的水平。  
  今天中國的煤礦工人的作業安全,雖然還隻能和半個世紀以前的美國相比,但是從“望塵莫及”,追趕到可以“望其項背”,  
  不能不算是一個可喜可賀的成就,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追趕到“並駕齊驅”,甚至“後來居上”。  
                           
  6,再看美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  
  美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在過去 60多年裏,雖有起伏,但從總體上來說,還是一直在穩步下降,從 1949 的 1.2172 ,  
  降到 2014 的 0.016,2014年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 ,僅相當於 1949年的  1/76.  
                           
  中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數值比較高,有個先天因素,中國煤礦儲量雖然豐富,有些煤礦不但煤藏大,而且煤層厚,但是一般埋藏較深,  
  ,隻適合井下開采,而且中國的露天采煤,起步較晚,技術積累不如美國厚實,露天采煤的比率也就比較低了。  
                           
  美國的“煤產百萬噸死亡人數”數值低,有個先天優勢,美國得天獨厚,有很多煤礦,不但儲量豐富,礦層厚,而且埋藏淺,便於露天開采。  
  煤層上麵的土層厚度,越小越適合露天開采,隨這工業技術的進步,可以露天開采的煤層上麵的土層厚度,也越來越大,從表2也可以看出:  
  美國的煤產量,“露天開采”的所占比率,一直在穩步上升,從 1949 的 25.32% 一直上升到 2014的 65.30% ,其間還有幾年高於這個比率  
     
  “露天開采”的煤炭礦工,遠比“井下作業”的安全,You don't need to be a rocket scientist to figure that out.  
                           
五, 中國1949-2014煤炭礦難死亡人數與二戰日本原爆死亡人數之對比  
  有人可能有異議,以“中國1949-2014煤炭礦難死亡人數”與“二戰日本原爆死亡人數” 做對比,是“Compare apples and oranges”,  
  是個“非平行類比(unparalleled analog)”。  
  勉強說來,唯一的可比性,就是他們的人數,相當接近。  
                           
  二戰中,日本原爆死亡人數是:  
  廣島原爆死亡人數:士兵 2萬多,平民 7萬 - 14.6萬  
  長崎原爆死亡人數: 3.9萬 - 8萬  
  總共死亡人數12.9萬 - 24.6萬  
  (以上資料取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tomic_bombings_of_Hiroshima_and_Nagasaki)  
                           
  中國1949-2014煤炭礦難死亡人數(見表1):  
  1949 - 1976:   62,252  
  1977 - 2014:  200,690  
  總共死亡人數262,942  
                           
  “中國1949-2014煤炭礦難死亡人數”  竟然超過了 “二戰日本原爆死亡人數” !  
  中國1949-2014煤炭礦工,所遭受的災難,竟然不亞於2顆原子彈! 非常不敢相信,也非常不願意相信,  
  不幸它卻是一個非常令人痛心的殘酷事實,原來我們平常使用的煤,竟然含有這麽高的“”份。  
  如何“節能減排”? 如何尋找替代煤炭的“清潔能源”? 如何加強煤礦場的安全設施? 政府對確保煤礦安全生產,應如何“有效監督”?  
  這些都是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希望習、李領導團隊能夠全力以赴,侭快降低煤炭中的“”份,並希望最終能徹底消除煤炭中的“”份。  
                           
                           
附錄:中、美兩國1949-2014煤炭產量及礦難死亡人數統計表  
  1, 表1                      
   中國1949-2014煤炭產量及礦難死亡人數統計表  
  煤炭產量資料主要取材自下列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曆年《全國年度統計公報》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  
   《炭產量統計數據解析》  
   http://www.doc88.com/p-67384835190.html  
   《1949-2008年我國能源及煤炭產量》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P-sSPt0PiAU-UdCE2nLkYkDoN-Bqcn2RyB1567Zeppt_n9M6uKXc9qn-w5c8DrVP01wmFH6rk62TMNhIRCADDqRsNizQOMrVNJdYniKA2Ay  
   《中國工業交通能源50年統計資料匯編 1949-1999》  
  http://www.doc88.com/p-8866249569697.html  
  按:此表中的計量單位,噸,是“公噸”, metric ton,而不是“英噸”,short ton。  
                           
  煤炭礦難資料主要取材自下列網站:  
   《中國曆年煤礦事故死亡人數》  
  http://www.doc88.com/p-272339685501.html  
   《建國以來礦難死亡人數統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0a17e20102dtnt.html  
                           
    煤炭 產量 煤礦 煤產百萬噸 死亡率   煤炭 煤產量  煤礦  煤產百萬噸 死亡率  
  年份 產量 同比  礦難  死亡人數 同比 年份 產量 同比  礦難  死亡人數 同比  
    百萬噸 增長率  死亡人數  人/百萬噸 增長率   百萬噸 增長率  死亡人數  人/百萬噸 增長率  
              1977 550.68 13.91% 5,474 9.9404 -0.42%  
              1978 617.86 12.20% 5,830 9.4358 -5.08%  
  1949 32.43   731 22.5409   1979 635.54 2.86% 5,429 8.5423 -9.47%  
  1950 42.92 32.35%              634 14.7717 -34.47% 1980 620.13 -2.42% 5,067 8.1709 -4.35%  
  1951 53.08 23.67%              242 4.5592 -69.14% 1981 621.63 0.24% 5,079 8.1705 -0.01%  
  1952 66.49 25.26%              513 7.7154 69.23% 1982 666.32 7.19% 4,805 7.2112 -11.74%  
  1953 69.68 4.80%              671 9.6297 24.81% 1983 714.53 7.24% 5,431 7.6008 5.40%  
  1954 83.66 20.06%              794 9.4908 -1.44% 1984 789.23 10.45% 5,698 7.2197 -5.01%  
  1955 98.30 17.50%              677 6.8871 -27.43% 1985 872.28 10.52% 6,659 7.6340 5.74%  
  1956 110.36 12.27%              622 5.6361 -18.16% 1986 894.04 2.49% 6,736 7.5343 -1.31%  
  1957 130.73 18.46%              738 5.6452 0.16% 1987 928.09 3.81% 6,895 7.4292 -1.39%  
  1958 270.00 106.53%           2,662 9.8593 74.65% 1988 979.87 5.58% 6,751 6.8897 -7.26%  
  1959 368.79 36.59%           5,098 13.8236 40.21% 1989 1,054.15 7.58% 7,448 7.0654 2.55%  
  1960 397.21 7.71%           6,036 15.1960 9.93% 1990 1,079.30 2.39% 7,185 6.6571 -5.78%  
  1961 277.62 -30.11%           4,304 15.5032 2.02% 1991 1,084.28 0.46% 6,269 5.7817 -13.15%  
  1962 219.55 -20.92%           2,498 11.3778 -26.61% 1992 1,114.55 2.79% 5,854 5.2523 -9.16%  
  1963 217.07 -1.13%           1,583 7.2926 -35.91% 1993 1,151.37 3.30% 5,152 4.4747 -14.81%  
  1964 214.57 -1.15%           1,173 5.4667 -25.04% 1994 1,229.53 6.79% 6,574 5.3468 19.49%  
  1965 231.80 8.03%           1,026 4.4262 -19.03% 1995 1,292.18 5.10% 6,222 4.8151 -9.94%  
  1966 251.47 8.49%           1,478 5.8774 32.79% 1996 1,374.08 6.34% 6,796 4.9459 2.72%  
  1967 205.70 -18.20%           1,238 6.0185 2.40% 1997 1,325.25 -3.55% 6,141 4.6338 -6.31%  
  1968 219.59 6.75%           1,651 7.5186 24.92% 1998 1,232.51 -7.00% 6,304 5.1148 10.38%  
  1969 265.95 21.11%           1,972 7.4149 -1.38% 1999 1,043.63 -15.32% 6,478 6.2072 21.36%  
  1970 353.99 33.10%           2,903 8.2008 10.60% 2000 1,299.17 24.49% 5,798 4.4628 -28.10%  
  1971 392.30 10.82%           3,583 9.1333 11.37% 2001 1,305.59 0.49% 5,670 4.3429 -2.69%  
  1972 410.47 4.63%           2,453 5.9761 -34.57% 2002 1,415.31 8.40% 6,995 4.9424 13.80%  
  1973 416.97 1.58%           3,984 9.5546 59.88% 2003 1,727.87 22.08% 6,702 3.8788 -21.52%  
  1974 413.17 -0.91%           3,636 8.8003 -7.90% 2004 1,988.84 15.10% 6,027 3.0304 -21.87%  
  1975 482.24 16.72%           4,526 9.3854 6.65% 2005 2,107.21 5.95% 5,986 2.8407 -6.26%  
  1976 483.45 0.25%           4,826 9.9824 6.36% 2006 2,331.78 10.66% 5,770 2.4745 -12.89%  
  1949-1976           2007 2,523.42 8.22% 3,786 1.5003 -39.37%  
  合計 6,779.56   62,252     2008 2,788.00 10.48% 3,215 1.1532 -23.14%  
  Min       4.4262   2009 3,050.00 9.40% 2,630 0.8623 -25.22%  
  Max       15.5032   2010 3,428.00 12.39% 2,433 0.7097 -17.69%  
  Average   12.75%   9.1823 2.77% 2011 3,764.00 9.80% 1,973 0.5242 -26.15%  
   Standard Deviation 0.24533     0.33629 2012 3,945.00 4.81% 1,365 0.3460 -33.99%  
              2013 3,969.00 0.61% 1,067 0.2688 -22.30%  
              2014 3,874.00 -2.39% 996 0.2571 -4.37%  
                           
                           
                           
                           
              1977-2014            
              合計 61,388.22   200,690      
              Min       0.2571    
              Max       9.9404    
              Average   5.88%   3.2692 -8.14%  
               Standard Deviation 0.07332     0.13782  
                           
  2, 表2                      
  美國1949-2014煤炭產量及礦難死亡人數統計表        
  美國煤炭產量資料主要取材自下列網站:        
  《United States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by Year》          
  http://www.indexmundi.com/energy.aspx?country=us&graph=production+consumption&product=coal        
  《Coal Production 1949 - 2011》        
  http://www.eia.gov/totalenergy/data/annual/showtext.cfm?t=ptb0702        
  《Most Requested Statistics - U.S. Coal Industry》                
  http://www.nma.org/pdf/c_most_requested.pdf.        
  按:此表中的計量單位,噸,是“英噸”,short ton,而不是“公噸”, metric ton。        
  1 short ton = 2,000 lb, while 1 metric ton = 2,200 lb          
  1 英噸大約等於 0.9091 公噸 (metric ton)        
           
  美國煤炭礦難資料主要取材自下列網站:        
   《Coal Fatalities for 1900 Through 2014》        
  http://www.msha.gov/stats/centurystats/coalstats.asp        
             
    煤炭產量(百萬英噸) 煤產量  煤礦  煤產百萬噸 死亡率 露天開采        
  年份 開采方式   同比  礦難  死亡人數 同比 占總產量        
    井下 露天 總量 增長率  死亡人數  人/百萬噸 增長率 的百分比        
  1949 358.90 121.70 480.60   585 1.2172   25.32%        
  1950 421.00 139.40 560.40 16.60% 643 1.1474 -5.74% 24.88%        
  1951 442.20 134.20 576.30 2.84% 785 1.3621 18.72% 23.29%        
  1952 381.20 126.30 507.40 -11.96% 548 1.0800 -20.71% 24.89%        
  1953 367.40 120.80 488.20 -3.78% 461 0.9443 -12.57% 24.74%        
  1954 306.00 114.80 420.80 -13.81% 396 0.9411 -0.34% 27.28%        
  1955 358.00 132.90 490.80 16.63% 420 0.8557 -9.07% 27.08%        
  1956 380.80 148.90 529.80 7.95% 448 0.8456 -1.19% 28.10%        
  1957 373.60 144.50 518.00 -2.23% 478 0.9228 9.13% 27.90%        
  1958 297.60 134.00 431.60 -16.68% 358 0.8295 -10.11% 31.05%        
  1959 292.80 139.80 432.70 0.25% 293 0.6771 -18.36% 32.31%        
  1960 292.60 141.70 434.30 0.37% 325 0.7483 10.51% 32.63%        
  1961 279.60 140.90 420.40 -3.20% 294 0.6993 -6.55% 33.52%        
  1962 287.90 151.10 439.00 4.42% 298 0.6788 -2.93% 34.42%        
  1963 309.00 168.20 477.20 8.70% 284 0.5951 -12.33% 35.25%        
  1964 327.70 176.50 504.20 5.66% 242 0.4800 -19.35% 35.01%        
  1965 338.00 189.00 527.00 4.52% 259 0.4915 2.39% 35.86%        
  1966 342.60 204.20 546.80 3.76% 233 0.4261 -13.30% 37.34%        
  1967 352.40 212.50 564.90 3.31% 222 0.3930 -7.77% 37.62%        
  1968 346.60 210.10 556.70 -1.45% 311 0.5586 42.15% 37.74%        
  1969 349.20 221.70 571.00 2.57% 203 0.3555 -36.36% 38.83%        
  1970 340.50 272.10 612.70 7.30% 260 0.4244 19.36% 44.41%        
  1971 277.20 283.70 560.90 -8.45% 181 0.3227 -23.96% 50.58%        
  1972 305.00 297.40 602.50 7.42% 156 0.2589 -19.76% 49.36%        
  1973 300.10 298.50 598.60 -0.65% 132 0.2205 -14.83% 49.87%        
  1974 278.00 332.10 610.00 1.90% 133 0.2180 -1.13% 54.44%        
  1975 293.50 361.20 654.60 7.31% 155 0.2368 8.60% 55.18%        
  1976 295.50 389.40 684.90 4.63% 141 0.2059 -13.06% 56.86%        
  1977 266.60 430.60 697.20 1.80% 139 0.1994 -3.16% 61.76%        
  1978 242.80 427.40 670.20 -3.87% 106 0.1582 -20.67% 63.77%        
  1979 320.90 460.20 781.10 16.55% 144 0.1844 16.56% 58.92%        
  1980 337.50 492.20 829.70 6.22% 133 0.1603 -13.05% 59.32%        
  1981 316.50 507.30 823.77 -0.71% 153 0.1857 15.87% 61.58%        
  1982 339.20 499.00 838.11 1.74% 122 0.1456 -21.63% 59.54%        
  1983 300.40 481.70 782.09 -6.68% 70 0.0895 -38.51% 61.59%        
  1984 352.10 543.90 895.92 14.55% 125 0.1395 55.88% 60.71%        
  1985 350.80 532.80 883.64 -1.37% 68 0.0770 -44.84% 60.30%        
  1986 360.40 529.90 890.32 0.76% 89 0.1000 29.90% 59.52%        
  1987 372.90 545.90 918.76 3.20% 63 0.0686 -31.41% 59.42%        
  1988 382.20 568.10 950.27 3.43% 53 0.0558 -18.66% 59.78%        
  1989 393.80 586.90 980.73 3.21% 68 0.0693 24.32% 59.84%        
  1990 424.50 604.50 1,029.08 4.93% 66 0.0641 -7.50% 58.74%        
  1991 407.20 588.80 995.98 -3.22% 61 0.0612 -4.50% 59.12%        
  1992 407.20 590.30 997.55 0.16% 55 0.0551 -9.98% 59.18%        
  1993 351.10 594.40 945.42 -5.22% 47 0.0497 -9.83% 62.87%        
  1994 399.10 634.40 1,033.50 9.32% 45 0.0435 -12.42% 61.38%        
  1995 396.20 636.70 1,032.97 -0.05% 47 0.0455 4.50% 61.64%        
  1996 409.80 654.00 1,063.86 2.99% 39 0.0367 -19.43% 61.47%        
  1997 420.70 669.30 1,089.93 2.45% 30 0.0275 -24.92% 61.41%        
  1998 417.70 699.80 1,117.54 2.53% 29 0.0259 -5.72% 62.62%        
  1999 391.80 708.60 1,100.43 -1.53% 35 0.0318 22.57% 64.39%        
  2000 373.70 700.00 1,073.60 -2.44% 38 0.0354 11.28% 65.20%        
  2001 380.60 747.10 1,127.70 5.04% 42 0.0372 5.22% 66.25%        
  2002 357.40 736.90 1,094.28 -2.96% 28 0.0256 -31.30% 67.34%        
  2003 352.80 719.00 1,071.75 -2.06% 30 0.0280 9.40% 67.09%        
  2004 367.60 744.50 1,112.10 3.76% 28 0.0252 -10.05% 66.95%        
  2005 368.60 762.90 1,131.50 1.74% 23 0.0203 -19.27% 67.42%        
  2006 359.00 803.70 1,162.75 2.76% 47 0.0404 98.86% 69.12%        
  2007 351.79 794.85 1,146.64 -1.39% 34 0.0297 -26.64% 69.32%        
  2008 357.08 814.73 1,171.81 2.20% 30 0.0256 -13.66% 69.53%        
  2009 332.06 742.86 1,074.92 -8.27% 18 0.0167 -34.59% 69.11%        
  2010 337.16 747.21 1,084.37 0.88% 48 0.0443 164.34% 68.91%        
  2011 345.67 750.02 1,095.69 1.04% 20 0.0183 -58.76% 68.45%        
  2012 342.39 674.07 1,016.46 -7.23% 20 0.0197 7.79% 66.32%        
  2013 341.69 643.16 984.84 -3.11% 20 0.0203 3.21% 65.31%        
  2014 346.88 652.77 999.65 1.50% 16 0.0160 -21.19% 65.30%        
                           
  1949-2014                        
  合計     52,498.42   11,473              
  Min           0.0160            
  Max           1.3621            
  Average       1.33%   0.2185 -2.62%          
   Standard Deviation       0.06372     0.3175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