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8-19世紀的美洲大陸的美國實行了一係列對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種族滅絕政策,由於其導致的美洲印第安人的大滅絕,這些行為和政策被統稱為印第安人大屠殺。起初在英法等西方國家未到達美洲大陸之前,美洲大陸居住8000萬印第安人,美國區域居住1000萬以上的印第安人,而如今生活在整個美洲的印第安人不超過400萬,在美國的印第安人僅剩20萬(不包括混血者)。
1. 簡介
無論如何,美國政府在對待印第安人的手法和態度上,都必須被譴責。用印第安人的話說,美國從來沒有遵守過他們對印第安人的承諾。受到不公正對待的印第安人的這番話也許有點過頭,但是,在印第安人的土地問題上,美國政府確實是一個背信棄義的、無恥撒謊的政府。
2.野牛政策
有關北美野牛,凱文-柯斯特納曾經主演過一部電影《與狼共舞》,獲得了奧斯卡獎,該影片中大群狂奔的野牛,視覺效果令人印象深刻。曆史上,美國西部確實有大群的野牛,它們是蘇族人主要的食物來源和生活必需品的來源。後來野牛大量減少,幾乎到了物種存亡的邊緣,一方麵是白人為了野牛皮而大量捕殺,另一方麵是公路、鐵路破壞了野牛的生存環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有意識針對蘇族人種族滅絕的政府行為。
野牛是蘇族人生活的主要依靠,它提供了食物,還提供了衣服,還提供蘇族人居住的帳篷等等。美國政府為印第安部落劃出土地範圍後,靠捕獵野牛為生的一部分印第安人,依然經常要追蹤野牛群,這就使得印第安人的居所不能固定。而美國政府希望殘存的印第安人老老實實地住在固定的地方不動,根據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的人口統計數字,由美國政府提供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甚至教這些印第安人種地,改變傳統的生活習慣。美國人將這些傳統習慣稱之為野蠻的陋習。但是,美國政府提供的食物裏,經常沒有肉,印第安人還是習慣於自己捕獵野牛。為了不讓印第安人跑來跑去、不好管理,美國政府下令大規模獵殺野牛,目的是讓不願受約束的印第安人徹底失去生活來源,不得不居住到“保留地”,靠美國政府的施舍為生。為此,美國政府在消滅野牛的宏偉計劃上,撥出巨款。
美國在
南北戰爭期間,
北方聯盟為了獲得
加利福尼亞等西部地區的支持,就開始派出正規軍,主動討伐印第安人。南北戰爭的英雄
格蘭特將軍後來當上了美國總統,他在南北戰爭期間就宣布:“有必要滅絕全體印第安人部落”。南北戰爭的另一個英雄
謝爾曼將軍說:“我見過唯一的印第安好人,就是死人”。南北戰爭後,獲勝的北方軍隊無事可幹,討伐印第安人就成為另一場戰爭。但是,分散在草原和群山中的印第安部落,即便派出正規軍也難以迅速一一剿滅,並且還會遭遇抵抗,純粹武力清剿印第安人代價太大,因此,這一種族滅絕計劃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先滅絕野牛。在美國政府的主導下,不到20年的時間,北美野牛的數量從原先1300多萬頭,減少到不足1000頭。
北美野牛的消失,使得美國政府的目的很快達到,失去食物來源和生活必需品來源的印第安部落,不得不放棄抵抗,搬遷到美國政府規定的“保留地”,最終,“保留地”越來越小,成為互不相連的幾小塊貧瘠的土地。美國政府看似好心地提供食物,但是,除了食物的數量和質量外,“協議”規定提供食物是有年限的。美國政府第一次答應的年限是10年。年限過去之後呢?印第安人必須在“保留地”自謀生路。美國政府派人教他們種地,但是,北美最肥沃的土地都被白人占據了,草原本來就不適合農業,環境日益惡化,印第安人越來越貧窮,越來越成為乞丐。那個曾經在草原上自由生活的民族,變成了保留地中,被圈養的保留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