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知道一篇文章會引來那麽多的求助者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當時很可能就選擇不發布出來了。”
遇上用蘋果6的求助者怎麽辦
求助的眾生相,以及伴隨其中的道德裹挾,讓曾鵬宇有點吃不消了。但他也因此更加堅信,普通人應在“甄別”求助是否屬實後再進行幫助。“做個認真、勤快、練達的善良人,不要一時犯懶不去驗證,不要愛心泛濫立即掏錢。”
被遺忘的承諾
5月初的一個周末,曾鵬宇在天津出差,接到一個陌生電話:“你好,我是許濤,我給你打電話,是想還你錢。”
那一刻,曾鵬宇腦子裏跳出4個字:詐騙電話。沒立即掛斷,僅僅是因為電話那頭那個年輕的聲音不像大多數詐騙電話的口音。
他接話:還錢?還什麽錢?
“我幾年前曾經在微博上求助,當時我爸爸得了白血病。你給我捐過一筆錢,我現在想和你確認一下賬號,把錢還給你。”
許濤的話讓曾鵬宇非常詫異,一是因為他已經完全記不得有這麽一個人、一件事,二是驚訝這年頭居然還有人會主動找上門還捐款。
當許濤在電話那頭說出曾鵬宇所用的銀行卡號和當年的匯款時間,曾鵬宇才確信這是真事。
時間撥回到2012年,曾鵬宇在網上看到許濤借款救父的帖子,通過轉賬為其捐款。時隔3年,大學畢業沒多久、月收入5000元的許濤,踐行當初的諾言。事實上,他收入不高,在北京生活並不寬裕,但在過去一年裏,卻已經陸陸續續還了當年接受的1萬多元捐款。
曾鵬宇本來打算拒絕他的還款,但許濤卻很堅持,“你可以用它再去幫助其他需要的人,這樣也算是愛心繼續傳遞”。
電話通完5分鍾後,銀行短信響起,除了那筆錢之外,還多出來10%的部分。許濤在匯款留言寫道:“每年的利息,謝謝您。”
因為感動,曾鵬宇在微博上找出了當年的那個求助帖。“……雖乳臭未幹,但我以人格作保向您籌借善款。因為哪怕僅僅是一元錢、一毛錢對我來說都非常重要,也是極大的幫助。我希望您給我一個詳細的賬號,我會在3—5年內把錢打給您……無論我以後從事什麽樣的工作,或是工作的變動或升遷,我都會及時將我的聯係方式和所有情況公開,不會讓您找不到我。畢竟您的任何一分錢都凝聚了您的辛勤汗水,任何人都沒有權利不勞而獲……”
看著這位年輕人3年後履行自己的承諾,當過特稿記者的曾鵬宇很快寫下一篇長微博:在這個忙亂而又現實的時代,我已經想不出來,還有什麽比完成自己的承諾更寶貴的事,哪怕它已經被人遺忘。
萬萬沒想到?
萬萬沒想到,《被遺忘的承諾者》一經發布就感動了很多人,經過轉發,曾鵬宇的微博賬號在短短幾天內增加了5萬的關注者,單條的閱讀量近億,陌生人紛紛點讚。
萬萬沒想到,這篇文章也同時讓他被很多人“惦記”——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間,他每天都接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求助私信,1400多封求助信中出現了各種奇葩理由,累計資金達四五千萬元。
“但隻要稍加甄別,就可以發現,烏泱烏泱的求助中真正值得幫助的非常少。”
曾鵬宇給求助者分了類——
有的人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向他借錢。想換手機,想創業……這類人的理由簡單粗暴。錢當然是借不到的,他們倒也純粹屬於鬧著玩,得不到回應就算了。
一些人則曬出諸如家人得病急需用錢的事例,因為覺得比當初的許濤還“慘”,非常需要幫助,得不到幫助後有人開始謾罵和責備。
“我就是需要幫助,你為什麽幫助了許濤卻不幫助我,你要是不幫我,你就是炒作。”這樣的糾纏不在少數。當然,曾鵬宇並不在意:我為什麽一定要捐?我就是一名普通人,上有老下有小,家裏也有兩位病人,我的捐助全憑自願,沒有什麽“應該”之說——
“70後”曾鵬宇,捐款是他早年當特稿記者時養成的習慣,按照他的說法,有的選題做完之後忍不住想再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采訪艾滋病村,看到孤兒,就忍不住捐,“當然,一個孩子上學一年也就幾百元錢,在北京省一頓飯就出來了,並不影響我的生活”。而今,在上市公司當高管的他,從經濟上來說比以前更有能力去幫助一些人,但絕對不意味著“應該”。
讓曾鵬宇內疚的是,有的人不依不饒,根據微博上的互動關係找到他的親朋好友去騷擾和求助。
對於這類人,曾鵬宇決定“不走尋常路”——曝光私信,並附上毫不客氣的批評:“想做善事的人都是被你們這樣的人傷到的。”
有騷擾之嫌的求助私信一經曝光,網友的聲討幫他解了圍。7位首批被曝光的網友,4位直接注銷了賬號,其他3位則關閉評論功能才得到解脫。
“捐”或“不捐”
在曾鵬宇看來,網絡上有不少騙子,因此,在“甄別”求助是否屬實後再去進行幫助,比愛心泛濫的善舉更值得推崇。
曾鵬宇個人決定幫或不幫的基礎,是先看求助者的自證和旁證。比如發現求助者用iPhone6的客戶端,就屬於自證不合格,基本判定不需要幫助。因為這麽多年裏,他從來沒有見過哪位真正經濟窘迫的求助者會去換這麽貴的新款手機。
旁證則是在當事人的描述之外,還能提供相關單位(醫院、居委會)證明和證明人聯係電話,以便核實情況。“一個陷入困境、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拿出這樣的證明並不困難。”比如3年前的許濤就提供了非常詳細的材料,不僅有他父親的醫院診斷及費用證明,同時有主治醫師、學校輔導員、家庭所在地村委會負責人的姓名電話等。
其次,曾鵬宇也很關注求助者是否曾找過民政部門。“民政部門會有一個情況核實的過程,向他們求助的人至少證明曾盡過努力。”有些人“未向民政部門求助就向普通人求助”,曾鵬宇就會建議他們先去找相關部門,“如果他們不願意走這樣的流程,隻是一味地說‘走流程太麻煩,我是真的,你應該幫我’,那麽對不起,我是不會幫的”。
曾鵬宇的救助宗旨是“救命”、“救急”。最近曾鵬宇捐助了嶺南師範大學的一名學生,他的母親得腦溢血,曾鵬宇自己捐助並轉發了那條信息,共募到7萬多元,助其渡過難關。“有些病,並不是說你幫一下就可以解決問題的,錢最好給更可以起到作用的人。”
曾鵬宇笑稱,自己成為求助者的目標後,總結了以上這些“不捐”標準,一一對照,能刪除90%的他眼中的“不合格求助者”。
之所以強調這樣的原則,是因為很多人在看了他的文章之後感慨“我遇上的都是什麽什麽人,你遇上這樣的人太不容易了……”而他身邊也有不少人會吐槽“真心被辜負很難過”。“事實上他們自己很可能也有問題。”曾鵬宇認為,很多捐助者聽到悲情故事就不假思索地捐助了,捐完又想自己是不是受騙了,如果是,就忍不住吐槽“世風日下,道德淪喪”。“這樣去捐助,比不捐還差勁。”
有原則的慈善
一個多月的時間,一篇文章變成了一個萬花筒,讓曾鵬宇看盡求助的眾生相。但他同時堅信,用他的那些標準篩選出來的人,是很靠譜的。
最近北京師範大學一位學生,母親得了急病,父親已過世,因為曾鵬宇之前曾看過這名學生的演講比賽,對其有足夠的了解,他很快就捐助並轉發了求助信息。沒過兩天,曾鵬宇就接到了這名學生的同學的電話,說是錢已經夠了,不用再捐了,讓他去幫助其他更有需要的人。
另外有一對年輕的男女朋友的求助,則從另一個方麵說明“甄別”的重要性。女孩子的父親生病,要做手術,在求助信中,她附上了手術需要的費用、學校的證明、醫院的診斷書和照片等,並說自己的男朋友一直瞞著家裏在幫她。
曾鵬宇趕緊去核實,各項核實通過後,他都想去打款了,隻習慣性地多看了一眼微博客戶端,就驚訝地發現這名女生之前用的是三星,最近兩周換成了iPhone6,再看她男朋友,也是這個情況,以前是安卓客戶端,差不多在相同時間變成了iPhone6。
“兩個蘋果6手機的價格近萬元,你能給我解釋一下嗎?”麵對曾鵬宇的提問,女生立刻就無語了,隻求他不要曝光。怎麽回事呢?原來她求助的事情是真的,換手機也是真的,這對年輕戀人竟將收到捐款的一部分買了手機。“她看到我網上曝光的那些‘騙子’的日子不好過,很害怕網友組成微博觀光團去質問她。”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做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善良的人。”所謂要求,就是知道來龍去脈,有原則,不亂撒錢。
2010年前,曾鵬宇做了11年的調查記者,他說當記者練就了各種印證細節的能力。“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很多私信中說自己家人患各種重病希望募捐的求助者,說得特別可憐,但是點進他的微博或者其它社交平台一看,內容卻是各種追星和分享吃喝玩樂,看不到一點愁雲慘淡的影子;另外有些人,發了一通求助信息,但微博、空間中沒有內容,顯然是臨時開設的賬號,雖然不能說他們一定就是騙子,但有問題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任何時候,曾鵬宇都會用他的標準去衡量是否要去幫人,“而一旦幫了,就不再去懷疑了”。
“我希望我一貫的思維方式和習慣,能影響更多人的慈善觀,希望大家能更成熟地去做慈善。”
記者采訪曾鵬宇前一周的周末,曾鵬宇和許濤見了一麵,許濤也很無奈,他收到的求助和曾鵬宇相比隻多不少,隻是因為大家知道他經濟收入不高,對他的要求是“幫忙轉發求助微博”。讓曾鵬宇覺得慶幸的是,許濤也開始接受用“有原則的慈善”標準去界定轉或不轉、幫或不幫。
作者: 謝飛君
解放日報 2015-07-04
曾鵬宇的長微博《被遺忘的承諾者》
周末,我正在天津忙著,手機忽然響起來,是個陌生號碼,裏麵的聲音很年輕也很陌生:您好,我是X,您還記得我嗎?
那一刻我幾乎要把它當成是跟詐騙電話給掛掉,因為我根本不記得X這個名字,幾乎可以肯定這個人我不認識。你有什麽事嗎?我問。
我給您打電話,是想還您的錢。那個年輕的聲音說。
還錢,還什麽錢?我很納悶。
不知道您還是否記得,我在幾年前曾經在微博上求助,因為我爸爸得了白血病,那時我還在讀大學。後來您曾經捐了我一筆錢,我現在想和您確認下賬號,把錢還給您。
X的話讓我非常詫異,一方麵是因為我已經完全記不得這件事,另外一方麵是居然還會有人過了這麽些年真的要還別人的捐款……這真的是現在這個時代還會發生的事嗎?
當X完整地說出了我常用的銀行卡號,還有匯款時間時,我已經相信這事是真的了。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隻是下意識地問,你父親現在身體恢複了嗎?
X很平靜地告訴我,當時他在微博上求助,很多人幫助了他,父親也因此渡過了當時的難關,又撐了兩年,但是因為病情太重,最終還是在去年去世了。而他自己也已大學畢業,現在在北京工作。“現在情況好些了,所以我想把當初借的錢,都還給大家。”
我聽了後很感動,說不用還了,小兄弟,你好好工作,把家裏照顧好就可以了。X堅持說一定要還,“我知道您不圖什麽,我很感謝您,如果沒有大家的幫助,我父親不可能多活兩年。您一定要收下,您可以用它再去幫助其他需要的人,這樣也算是您的愛心一直在傳遞。”
其實以X剛工作的情況,收入應該不多,我說這樣還款你的壓力不大嗎?他說慢慢一點點還,沒什麽的。唯一讓他有些遺憾的是,很多人當初捐款時沒留聯係方式,已經聯係不上了,“我還在想辦法找他們。”
電話通完五分鍾後,銀行短信響起,除了那筆錢之外,還多出來10%。X的匯款留言寫著:兩年每年5%的利息,謝謝您。
那天一直忙到很晚,終於空下來後我開始查以前的微博,花了很多功夫,終於找到當年X那個求助貼,發於三年前的2012年9月。這時我才知道,X的求助帖在當時的微博引起了很大關注,北京青年報、法製晚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多家媒體對“大學生微博募捐救父”做過報道,很多人伸出了援手,但是包括我在內絕大多數人在捐助的時候,都沒想過這個年輕的大學生真的有這麽一天會來送還捐款!
在那個帖子上,我看到了當時看過就忽略,現在卻最讓我動容的一段話——
原來這孩子當初就是說的是借!
原來這個年輕人隻是在完成他當初的承諾!
這個忙亂而又現實的時代,我已經想不出來,還有什麽比完成自己的承諾更寶貴的事,哪怕它已經被人遺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