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芳:比任何人都更加接近宇宙真理的人(圖)

來源: AKB48 2015-06-08 07:06: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873 bytes)
 
    麵對當今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艱巨複雜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黨所麵臨的嚴峻考驗和危險,極大地增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自信,首要的是始終同心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篤信“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 (解放軍報:中國夢的自信在哪裏  作者:孫臨平 2013年05月)

    置基本邏輯於不顧地喊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這樣的宗教(或說是傳銷)話語的,在當今世界恐怕隻有北朝鮮和西朝鮮等國家了?

    而科學界的的確確存在著研究真正的“宇宙真理”的人:


 

(網圖)


王貽芳執著於宇宙的真理


  這是比任何人都更加接近宇宙真理的瞬間。

    2012年3月,在北京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與緊張展開著戰鬥。總數接近300人的研究團隊經過55天不眠不休的不斷摸索之後收集到了實驗數據。不可能出現錯誤。在帶著祈禱進行分析時,計算公式顯示出可靠的趨勢——以99.9999%以上的精度確定了“第3種中微子振動”。

    作為基本粒子,中微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之一。在物理學和天文學領域,這是全世界研究人員等都在競相獲取成果的最尖端研究主題。在日本,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小柴昌俊以此榮獲諾貝爾獎,並由此廣為人知。王貽芳等人發現的是在這些中微子研究中被視為“最後的未知數”的物理現象。

    中微子在目前所知的基本粒子中重量最輕。從宇宙和太陽大量飛至地球,同時反應堆也產生中微子。但是,實際觀測極為困難。這是因為中微子非常小,能穿過幾乎所有物質。將物質分解為分子乃至原子,然後取出位於其中心的原子核,以地球來比喻,中微子隻有米粒大小。在粒子中,未解之謎最多,甚至擁有“幽靈粒子”的綽號。正因為如此,才更有挑戰的價值。

    王貽芳研究的是被稱為“中微子振動”的難以理解的現象。

    中微子分為電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等3種,具有在飛越空間時不斷轉變為其它種類的性質。這就是中微子振動,模式有3個。其中2個模式自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期,借助以日本為中心的若幹國際共同實驗得以確定。而王貽芳發現的是,由電子型向其它類型轉變的最後模式。

    中微子備受關注是因為被認為將成為解開宇宙誕生、進化和物質起源之謎的鑰匙。

    例如“反物質”之謎。有觀點認為,在大爆炸帶來宇宙誕生之際,產生了構成星星和生物體等的物質、以及帶有與之相反的電氣的反物質,兩者數量相同。但是,現在的宇宙不知為什麽隻有物質存在。如果弄清不斷改變自身狀態的中微子的性質,或許就能接近反物質消失的謎團。

    “第3種振動”變化非常小,甚至被視為“或許並不存在”。那麽,為何中國在這個領域領先呢?王貽芳斷言稱:“因為合作者很多,而且實驗設備精良”。

    王貽芳人生的轉機出現在1985年,當時與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相遇。他就是華裔美國人丁肇中。隨後被邀請到海外留學,在11年裏師從丁肇中。“無論是設備還是資金,都是越大越好。國際計劃是推進研究的捷徑”。丁肇中不斷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同時切身感受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網圖)

  2003年,在世界最大規模大亞灣核電站附近,有助於發現“第3種振動”的中微子觀測設施開工建設。建設曾遇到難題。需要挖掘與核電站相鄰的山體地下,安裝6台每台達100噸的巨大中微子探測器。前後大約耗費10年時間,投入的資金達到2.5億元。而處在從全世界吸引來的合作者中心的是王貽芳。

    探求沒有止境。王貽芳在廣東省江門將啟動新的研究項目。此次將投入總計20億元,在地下700米處安裝直徑35米、高13層的世界最大規模中微子探測器。當然這仍是國際計劃。“日本?當然希望參加。可以合作的地方非常多”。平時冷靜的王貽芳罕見地抬高了聲音回答日本記者的提問。


不介意遭到嫉妒的噪音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1963年生於江蘇省南京市。1992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擔任研究員。通過“百人計劃”於2001年回國。一直主導中國粒子物理學。自2011年起擔任現職。


(網圖)
 
  王貽芳的口頭禪是“對於缺乏一貫性、道理和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平淡闡述的研究時也毫無多餘語言。“要問研究中微子是否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完全沒有這種作用。但是,我希望加深對這個宇宙和世界的理解”,對於找出答案王貽芳充滿執著。

    在中國,比較年輕就取得成功容易在學界遭到嫉妒。但王貽芳稱這些噪音“並非本質問題”,絲毫不介意。

     放鬆的方法是“讀書、以及和家人聊天”,普通得令人意外。2015年9月將成為大學生的女兒將像父親那樣研究物理學。


獲得“日經亞洲獎”

     2015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52歲)獲得第20屆“日經亞洲獎”。

    “日經亞洲獎”由日本經濟新聞主辦旨在表彰為亞洲地區建設及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的個人及團體。第20屆“日經亞洲獎”決定頒發給以下2人和1個團體。頒獎儀式將於5月20日在東京舉行。

    王貽芳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在他的提議下,成功地實施了旨在查明基本粒子中微子最後一大課題——物理數值的實驗,這在全球尚屬首例。王貽芳是整個實驗團隊的負責人。在中微子物理學領域,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

 

王貽芳(左一)等和諾貝爾物理學獎1979年獲得者格拉肖教授 (網圖)

    其他獲得本屆“日經亞洲獎”的還有越南維納奶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梅嬌蓮(61歲)。在越南打開了“乳製品市場”,將維納培養成了拉動該國經濟的龍頭企業。順應消費者健康意識不斷提高的社會潮流,擴大了內需市場,還在海外積極開展業務。

    獲得團體獎的是香港的亞洲青年管弦樂團,該樂團代表人物是藝術總監及創設人龐信(70歲)。由亞洲年輕音樂家組成的管弦樂團每年都會進行編組,並前往全球各地進行公演。積極致力於通過音樂促進年輕人之間的交流以及相互理解。
《日本經濟新聞》  2015.5.8-11


相關文章:
 
    
遙望故國
    中國與世界
    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背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宇宙真理: there is an end to everything. CCP is no exception no matt -ZoyaWashington- 給 ZoyaWashington 發送悄悄話 (98 bytes) () 06/08/2015 postreply 08:11:32

作為一個搞科學的人,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接近真理,其樂趣就在其間。俗人是不會理解的! -匆匆客- 給 匆匆客 發送悄悄話 匆匆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8/2015 postreply 10:05:49

同意,有些人更喜歡忽悠。 -ymck- 給 ymck 發送悄悄話 ymck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8/2015 postreply 12:03:0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