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一個他的準確預言

來源: 三笑 2015-05-29 07:01:2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670 bytes)
回答: 千古全才毛澤東唵啊吽2015-05-29 04:55:24
從一篇社論體會毛主席的神機妙算

閱讀:192015-04-09 15:48

注: 這篇文章相當精彩,為什麽毛澤東有神一樣的預測能力?根本原因在於他抓住了曆史發展的根本規律,掌握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他的立場、觀點、方法都是無與倫比的。
後麵還附了1942年的那篇社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供我們共同欣賞——編者
從一篇社論體會毛主席的神機妙算——清明節懷念毛主席
發布者: 喬峰 來自: 新浪微博
摘要: ——清明節懷念毛主席兵家泰鬥者,其預見能力無出其右,無人可及,毛主席無疑就是這樣的兵家泰鬥。從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預測來看,二次大戰期間同盟國領袖們,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無人能與毛澤東相比。斯大林格勒 ...
——清明節懷念毛主席
兵家泰鬥者,其預見能力無出其右,無人可及,毛主席無疑就是這樣的兵家泰鬥。從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預測來看,二次大戰期間同盟國領袖們,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無人能與毛澤東相比。
斯大林格勒戰役自1942年6月28日德軍發起進攻始,至1943年2月2日德國第六集團軍投降止,蘇聯紅軍自此開始大反攻,希特勒德國開始走向滅亡。現在,史學公論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第一個提出這一史學論點的,肯定是毛澤東主席,因為他提出這個論點時不僅斯大林格勒戰役如火如荼,而且德軍正在猛烈攻擊。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二日《解放日報》發表毛主席十一日親自撰寫的社論《紅軍的偉大勝利》(收入毛選後改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而這個時候的斯大林格勒前線仍然是德軍攻勢正猛,蘇聯紅軍忙於招架,經過一個多月的反複拉鋸,直到11月20日,蘇聯紅軍才開始反攻。
毛主席發表社論時候的斯大林廢寢忘食,丘吉爾憂心忡忡,羅斯福不知所之。而毛主席卻信心滿滿,不僅準確地預見到紅軍必勝、大勝,而且這次戰役的意義非同凡響,將是人類曆史一個劃時代的轉折點:
“斯大林格勒之戰,英美報紙比之為凡爾登戰役,‘紅色凡爾登’之名已傳遍於世界。這個比擬並不適當。……許多人在這種時候還被德國的攻勢所迷惑,以為德國還有獲勝的可能。……在人類曆史上,凡屬將要滅亡的反動勢力,總是要向革命勢力進行最後掙紮的,而有些革命的人們也往往在一個期間內被這種外強中幹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出敵人快要消滅,自己快要勝利的實質。……在這個曆史的轉折點麵前,全世界反法西斯陣線內的人們也有許多被法西斯的凶惡麵孔所迷惑,看不出它的實質。……這一戰,不但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甚至也不但是這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整個人類曆史的轉折點。”
接著毛主席論述了希特勒為什麽已是強弩之末,紅軍為什麽將節節勝利。這個時候的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等等無一不是“被這種外強中幹的現象所迷惑”,“在這個曆史的轉折點麵前”“還被德國的攻勢所迷惑,以為德國還有獲勝的可能”,以至於英美報紙相比於斯大林格勒戰役,更加關心丘吉爾的感冒。這個時候,整個歐美蘇不要說預見到這將是“整個人類曆史的轉折點”,對於戰役的勝負他們仍“看不出敵人快要消滅,自己快要勝利的實質”。然而,幾年以後、幾十年以後的曆史已經證明了毛主席的預見。你不服?不服行嗎?
對於紅軍的反攻時間和方向,毛主席也作出了精確預計:“距冬季不到一個月了,他(德軍)須趕快轉入防禦。整個頓河的以西以南是他的最危險的地帶,紅軍將在這一帶轉入反攻。”
果然,蘇軍在社論發表後一個月多一點開始反攻。要知道,在社論發表的時刻,紅軍的反攻計劃剛被批準不久。據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回憶錄《畢生的事業》記載,此時反攻計劃還隻限於斯大林、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三人知道,其細節和時間還對各方麵軍司令員保密。
關於反攻方向,仿佛蘇聯紅軍就是在毛主席的指揮之下似的。據朱可夫回憶錄《回憶與思考》記載,當華西列夫斯基把反攻計劃交到斯大林手裏時,斯大林問西南方麵的軍隊是怎麽回事,華西列夫斯基回答說準備成立個西南方麵軍以便反攻。斯大林起初並不認可在頓河以西以南方向反攻,說:“隻限於沿頓河由北向南和由南向北突擊,是不是更好?”朱可夫回答說:“那樣德寇能夠迅速將其裝甲坦克師由斯大林格勒附近轉過來,抗擊我軍的突擊。我軍在頓河以西實施突擊,就使敵人由於河流障礙而不能迅速機動,並以其預備隊抗擊我軍。”顯然,朱可夫的認識是與毛主席的預測相一致的。慶幸的是,斯大林從善如流,同意了朱可夫的建議。從斯大林把紅軍反攻方向設想為沿著頓河一線來看,起初斯大林隻是把反攻看做戰役層次對待,根本看不出這次反攻將是整個二次大戰的轉折點。直到1943年11月6日,斯大林在慶祝十月革命26周年的報告中說:“斯大林格勒是德國法西斯軍隊覆滅的起點。大家知道,德國人在斯大林格勒大激戰以後,已經不能恢複自己的元氣了。”(《斯大林文選》,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60頁)可見斯大林不僅沒有將這次戰役作為整個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而且他的評價與人類曆史的轉折點這個高度相比,顯然是不夠的。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酣戰時,素以頑強著稱的英國首相丘吉爾當時悲觀異常,因為他十分清楚,一旦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遭遇慘敗,蘇聯很有可能戰敗並退出戰爭,這樣希特勒就可以騰出手來揮師西向,英國覆亡之日也就為期不遠了。丘吉爾的心跳當然也會隨著戰局的進程而起伏。然而,直到1942年12月3日,紅軍已經開始反攻十多天,丘吉爾仍不能像50多天前的毛澤東那樣作出精準的預測,對於戰役的勝敗仍然做不出準確判斷。他在英國國防大臣備忘錄中寫到:“俄方的攻勢很可能對德國的實力產生深刻的影響。倘若目前在斯大林格勒陣前被圍的德國第六集團軍被殲滅的話,俄軍的南方攻勢可能攻抵它的目的地頓河岸邊的羅斯托克。”(溫斯頓?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四卷《命運的關鍵》,時代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第637至638頁)“可能”、“倘若”,都是不確定的詞。勝敗尚不能預測更遑論偉大曆史意義了。
美國總統羅斯福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作出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點的評價的,顯然是事後諸葛亮。1943年2月5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信給蘇聯政府首腦,也對蘇軍在斯大林格勒近郊的輝煌勝利表示祝賀,……不久,羅斯福給蘇聯政府寄來一份表彰斯大林格勒市榮譽狀,他稱斯大林格勒會戰是‘同盟國反侵略戰爭中的轉折點’。”(澤姆斯科夫:《歐洲第二戰場外交史》,軍事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140頁)此時羅斯福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評價相比於斯大林3個月前又進了一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但仍未達到毛主席的高度。
戰後的曆史,雅爾塔體製、冷戰、冷戰後的世界格局,以及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被壓迫人民民主運動,無不延續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所有這一切的起點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所以毛主席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人類曆史的轉折點。
無疑,相比於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身處陝北黃土高坡的毛主席,情報來源更受局限。但即便是住著窯洞、點著油燈、穿著補丁衣服,毛主席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預見卻更精準。試想,如果把他們放在同一外部條件之下,根本沒有那幾人可玩兒的。1950年,麥克阿瑟牛逼晃蛋,以為天下舍我其誰,殊不知天下一等一的高手等著他呢,兵敗去職是他最好的結局了,假設毛主席手裏的家夥什兒與美軍的差距能像今日解放軍這麽小,估計夏威夷都解放了。忽然想起孔和尚的一句話,1937年如果是毛主席指揮幾百萬國軍,不要說南京大屠殺不會發生,等不到1945年東京早就解放了。
還是那句老話,兩個反問號:你不服?不服行嗎?
確實不行,這幾年我一直致力於找尋不服毛主席的事例,實在難覓。很多時候,如果僅僅淺嚐輒止,似乎似是而非,比如籠統地說“人都是會犯錯誤的,毛主席也不例外”,好像有些道理。但若細查深究,探源求理,不僅找不到老人家的所謂錯誤,反而發現那些自己早年被“填鴨”進來的“錯誤”都是子虛烏有。
哪位如果了解毛主席有值得一提的所謂“錯誤”,希望您給予指教。
二〇一五年三月三十日?
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二日)
這是毛澤東為延安《解放日報》寫的社論。
斯大林格勒之戰,英美報紙比之為凡爾登戰役,“紅色凡爾登”之名已傳遍於世界。這個比擬並不適當。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戰,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凡爾登來,有性質的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有許多人在這種時候還被德國的攻勢所迷惑,以為德國還有獲勝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於一九一八年冬,在一九一六年,德軍曾向法國要塞凡爾登舉行數度的進攻。當時德軍的戰役統帥是德國皇太子,投入戰鬥的力量是德軍的最精銳部分。當時的戰鬥是帶決戰性的。德軍猛攻不克,整個德奧土保陣線再也找不到出路,從此日益困難,眾叛親離,土崩瓦解,走到了最後的崩潰。然而當時英美法陣線方麵,還沒有看出這種情況,以為德軍仍極強大,不知道自己的勝利已經快到麵前。在人類曆史上,凡屬將要滅亡的反動勢力,總是要向革命勢力進行最後掙紮的,而有些革命的人們也往往在一個期間內被這種外強中幹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出敵人快要消滅,自己快要勝利的實質。整個法西斯勢力的興起及其進行了幾年的侵略戰爭,正是這種最後掙紮的表現;而在戰爭中,又以攻擊斯大林格勒表現它自己的最後掙紮。在這個曆史的轉折點麵前,全世界反法西斯陣線內的人們也有許多被法西斯的凶惡麵孔所迷惑,看不出它的實質。自從八月二十三日德軍全部渡過頓河河曲,全麵地開始攻擊斯大林格勒,九月十五日德軍一部打入該城西北部工業區,至十月九日蘇聯情報局宣布紅軍突破該區德軍包圍線為止,共計進行了四十八天人類曆史上無與倫比的空前苦戰。這一戰終於勝利了。在這四十八天中,這個城市每天的勝負消息,緊係著無數千萬、萬萬人民的呼吸,使他們憂愁,使他們歡樂。這一戰,不但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甚至也不但是這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整個人類曆史的轉折點。在這四十八天中,世界人民的注視斯大林格勒,和去年十月間世界人民的注視莫斯科,其關心程度,是有過之無不及的。
希特勒在西線勝利以前,他似乎是謹慎的。攻波蘭,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爾幹,都是注全力於一處,不敢旁騖。西線勝利後,他就衝昏了頭腦,企圖在三個月內打敗蘇聯。北起摩爾曼斯克,南至克裏米亞,向這個龐大堅強的社會主義國家舉行了全麵的進攻,這樣就分散了他的兵力。去年十月向莫斯科進攻的失敗,結束了蘇德戰爭的第一階段;希特勒第一個戰略計劃破產了。紅軍製止了德軍去年的進攻,並在冬季舉行了全線的反攻,是為蘇德戰爭的第二階段;希特勒轉到了退卻和防禦的地位。在此期間,希特勒撤消了他的前線總司令勃魯齊區,自己充任總司令,決定放棄全麵的進攻計劃,搜索歐洲全力,準備向南線作局部的但被認為是打擊蘇聯要害的最後進攻。因為這一進攻帶著最後一次的性質,關係法西斯的存亡,希特勒就集中了極大的兵力,連在北非作戰中的一部分飛機坦克都抽調過來了。從今年五月進攻刻赤和塞瓦斯托波爾起,進入戰爭的第三階段。希特勒調動了一百五十萬以上的兵力,附以飛機坦克的主力,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作空前劇烈的進攻。他企圖迅速攻下兩處,達到切斷伏爾加和奪取巴庫兩個目的,然後北攻莫斯科,南出波斯灣,並令日本法西斯集中兵力於滿洲,準備在斯大林格勒攻下後進攻西伯利亞。希特勒妄想把蘇聯力量削弱到足以使德軍主力從蘇聯戰場上解脫出來,以便移到西線對付英美的進攻,並可掠取近東資源,打通德日聯係,同時,日軍主力也可從北麵解脫出來,以便西進南進對付我國和英美,而無後顧之憂,這樣來爭取法西斯陣線的勝利。但是這個階段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希特勒遇到了蘇聯製其死命的策略。蘇聯采取了先則誘敵深入、繼則頑強抵抗的方針。五個月的戰爭,使德軍既沒有打進高加索油田,也沒有打下斯大林格勒,迫使希特勒頓兵於高山與堅城之下,欲進不能,欲退不得,損失甚大,陷於僵局。現在已是十月,冬季就要到來,戰爭的第三階段快要結束,第四階段快要開始了。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戰略企圖沒有一個不是失敗的。在此期間,希特勒鑒於去夏分兵的失敗,集中他的兵力向著南線。然而他尚欲東斷伏爾加,南取高加索,一舉達成兩個目的,仍然分散了他的兵力。他尚未計算到他的實力和他的企圖之間的不相稱,以致“扁擔沒紮,兩頭打塌”,陷入目前的絕路。在相反方麵,蘇聯則是越戰越強。斯大林的英明戰略指揮,完全站在主動的地位,處處把希特勒引向滅亡。今年冬季開始的第四個階段,將是希特勒走向死亡的階段。
拿希特勒在第一階段上的情況和第三階段作比較,就可知希特勒是處在最後失敗的門口了。目前紅軍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方麵,實際上均已停止了德軍的進攻,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時,他對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兩處的進攻已經失敗。他在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月整個冬季中所整備的一點兵力,已經耗竭了。在蘇德戰線,距冬季不到一個月了,他須趕快轉入防禦。整個頓河的以西以南是他的最危險的地帶,紅軍將在這一帶轉入反攻。今年冬季,希特勒因被死亡所驅迫,將再一次整備他的軍隊。他或者還可能搜索他的一點殘餘力量裝備出幾個新的師團,此外則乞援於意、羅、匈三國法西斯夥伴,向他們勒索一些炮灰,以應付東西兩線的危局。但是,他在東線須應付冬季戰爭的極大消耗,他在西線須準備對付第二條戰線,而意、羅、匈等國則將在希特勒大勢已去的這種悲觀情緒中,一天一天變成離心離德。總之,十月九日以後的希特勒,將隻有死路一條好走了。
四十八天中,紅軍的保衛斯大林城,和去年保衛莫斯科市有某種相同。這就是說,它使得希特勒今年的計劃也像他的去年計劃一樣,歸於失敗。其不同點,則在莫斯科保衛戰之後,雖然接著舉行了冬季反攻,可是還要遭到今年德軍的一個夏季進攻,這是因為一則德國及其歐洲夥伴尚有餘勇可賈,二則英美拖延開辟第二條戰線的緣故。而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之後,則形勢將和去年完全兩樣。一方麵蘇聯將舉行極大規模的第二個冬季反攻,英美對第二條戰線的開辟將無可拖延(雖然具體時間仍不能計算),歐洲人民也將準備著起義響應。另一方麵,德國及其歐洲夥伴再也無力舉行大規模的攻勢了,希特勒隻好把整個方針轉入戰略防禦。隻要迫使希特勒轉入了戰略防禦,法西斯的命運就算完結了。因為像希特勒這樣法西斯國家的政治生命和軍事生命,從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進攻上麵的,進攻一完結,它的生命也就完結了。斯大林格勒一戰將停止法西斯的進攻,這一戰是帶著決定性的。這種決定性,是關係於整個世界戰爭的。
希特勒麵前遇著的,是三個強大敵人:蘇聯、英美及在其占領區的老百姓。在東線,是屹立不動的紅軍壁壘和整個第二冬季以及連續下去的紅軍反攻,這是整個戰爭和人類命運的決定的力量。在西線,即使英美還采取著觀望和拖延的政策,但等到有死老虎可打的時候,第二條戰線總是要建立的。希特勒還有一個內部戰線,就是德國、法國及歐洲其他部分正在醞釀著的一個偉大的人民起義,隻待蘇聯舉行全麵反攻和第二條戰線炮響,他們將以第三條戰線出來響應。這樣,三條戰線夾擊希特勒,就將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後的偉大曆史過程。
拿破侖的政治生命,終結於滑鐵盧,而其決定點,則是在莫斯科的失敗⑴。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侖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滅亡的決定點。
這一形勢,將直接影響到遠東。明年也將不是日本法西斯的吉利年頭。它將一天一天感到頭痛,直至向它的墓門跨進。一切對世界形勢作悲觀觀察的人們,應將自己的觀點改變過來。

所有跟帖: 

太長了,不看。 -Ji.Q.Zhang- 給 Ji.Q.Zhang 發送悄悄話 Ji.Q.Zh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9/2015 postreply 09:25:12

Very Good! -houtou72- 給 houtou72 發送悄悄話 houtou72 的博客首頁 (7 bytes) () 05/29/2015 postreply 13:49:23

神人! -mltd- 給 mlt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9/2015 postreply 14:30:52

因為毛看出來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犯了嚴重的錯誤,以己之短攻敵之長,說明蘇聯戰略正確而德軍戰略錯誤,豈有不敗之理。 -東方白- 給 東方白 發送悄悄話 東方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9/2015 postreply 15:44:54

三笑兄,謝謝轉來文章。你的看法我都同意。有一個問題,希望聽聽你的看法: -XYZ101- 給 XYZ101 發送悄悄話 (2255 bytes) () 05/29/2015 postreply 18:19:11

對重大曆史人物,在曆史文化意義上的沒有錯誤,和在政治政府工作操作上的不足,不能混為一起談。 -文化視點- 給 文化視點 發送悄悄話 文化視點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9/2015 postreply 19:25:45

xyz101兄,您說的這個困惑我也有過 -三笑- 給 三笑 發送悄悄話 (3872 bytes) () 05/30/2015 postreply 04:50:49

謝謝回答。 您說的對我有啟發,特別關於軍隊和“革命幹部”其實是一樣的這一觀點, -XYZ101- 給 XYZ101 發送悄悄話 (419 bytes) () 05/30/2015 postreply 18:31: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