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的真諦就是求道,用樓主的話,就是追求自由。儒釋道的本質是心學,走向道德。但是,樓主根本不知道什麽是道德。他將道德的外在形式當作道德的內涵。
道德的外在形式是倫理(Morality),它的內容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
道德的內在是"平常心",“包容心”,“愛心”,它不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
為什麽要強調道德呢,這是因為“道由德近”。也就是說,自由實現的道路是包容心,平常心,愛心的路。而不是思辨的路,鬥爭的路,或者寄托的路。留不住心的文明,不正是找不到道(神)的原因嗎?
許多人沒修身,但讀幾本書後;就以為把握儒道本質。讓人覺得膚淺。走人心的路,不容易。但是,浮躁與吐槽是最輕鬆的。
不修身,嫣知“道”。樓主就是個例子。想知道儒道是什麽,最好先修身十年。不然,很像井中蛙。
所有跟帖:
•
入儒道太深,就看不到儒道求聖,專製的本質!從儒道艱難轉變過來,本人深有體會。
-主流媒體-
♂
(518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0:06:22
•
說什麽“道德是維持聖人,君主專製的一種意識形態”,你連儒家知識都沒有。聽過“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多學習。
-yfz9465-
♂
(0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0:18:52
•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民再重,難道不是君的民?明明是專製,卻還虛偽地標榜為輕,太惡心!
-主流媒體-
♂
(0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0:32:39
•
將專製當道德,邏輯不通。民為重是儒家治國道理。失道者,人人驅之。你是反對專製,還是反對道德?學點邏輯。
-yfz9465-
♂
(0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0:45:07
•
儒家治國道理是依靠聖人,專製是本質,民為重建立在帝王統治基礎上,想想公民社會吧,很簡單的
-主流媒體-
♂
(0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0:54:04
•
儒家治國靠“道”理,封建體製是當時形式;雖然內容與形式會脫節。現在封建體製沒價值,不等於治國可以脫離“道”理。
-yfz9465-
♂
(927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1:32:41
•
LZ講的沒錯,儒道的骨子是聖人不可置疑,道德學說和行為分離。曆史上沒一個君是為輕。不管是封建帝皇蔣家毛家到習家,隻有“為尊者諱
-mmmwww-
♂
(243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5:53:45
•
何為儒,仁心也。仁心下,做人與做事自然一體。儒家僅僅指出文明真諦,不強迫如何人。想做什麽樣的人,大家自己選擇。
-yfz9465-
♂
(0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7:04:01
•
你的儒道修身,把儒道專製修到骨子裏去了。看看我寫的《思想包袱滿了,簡單道理裝不下了》,你大致如此而已
-主流媒體-
♂
(0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0:39:23
•
不寧靜,無以致其遠。寧靜中,隻有"心"。浮躁者總是充滿思想。
-yfz9465-
♂
(0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0:50:08
•
無論你的道行有多深,心有多靜,鑽了儒道的牛角尖,總是會被崇尚自由,民主的人所不屑!
-主流媒體-
♂
(0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0:59:03
•
“崇尚自由,民主的人”,福山的終結論如同廣大中國崩潰論者的中國崩潰論一樣可笑。 :))
-人在異鄉為異客-
♂
(0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1:33:02
•
普世派往往將某個理念當作絕對真理,以此來歧視他人而失良知。無論主義有多大魅力,人最終跟道德走。
-yfz9465-
♂
(0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1:52:51
•
道德就是不以某種政治理念的偏見來歧視任何人,隻講“道”理,不論其他。
-yfz9465-
♂
(0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1:37:29
•
一個幹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人人都爭當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肮髒
-wgp66-
♂
(0 bytes)
()
05/16/2015 postreply
08: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