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間已經很久沒有一個人能具有這麽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了。他的去世居然能牽動中國大陸成以億萬計的民眾的心靈!沒有政府的號召,沒有政治家的呼籲,沒有職場的動員,人們全是憑著自己的那份情感、那份眷念、那份愛戴,為他的離去而深切的哀悼。他就是日本電影演員高倉健。我甚至覺得在那演員前麵加上“著名“2字都是對他的褻瀆,他實在是太高大、太知名了。
中國的網上有人寫道:“告訴我媽,高倉健去世了,她剛才炒菜放了三次鹽。”年輕的網友不知道對如今50、60歲的中國女性來說,高倉健一直是一顆璀璨的明星。
1978年,高倉主演的《追捕》成為文革之後登陸中國的第一部外國電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他也成為了中國大陸一代人的偶像。
高倉健《追捕》
網上悼念高倉健的文字多得根本看不過來。但是,其中和中國有關的2段往事叫人尤其感動和遺憾。
張藝謀回憶和高倉健拍攝《千裏走單騎》時的往事說:我拍了20多年電影,任何一個演員,我們都讓他先結束,先回酒店休息了,而我們則要再拍些鏡頭。其他演員都很高高興興地走了。我在雲南也是這樣跟高倉健說的,下午六點左右,您先回去。到了九點要收工,天已經黑了。副導演突然慌慌張張過來跟我說,高倉健沒走!我們以為出了什麽事了。不料,高倉健說導演和全體人員都在這兒工作,他不能走。張藝謀說讓他來這兒休息一下,這兒有水有椅子,他說怕打攪我們。他就一直在山地拐角下站著,默默地看著大家工作,站了三個小時,不打攪大家。攝製隊收工上車走時,高倉健還遠遠鞠完躬這才回酒店。
張藝謀直感慨:“工作一天了,讓他先回去,算什麽?全世界演員都覺得天經地義,高倉健卻覺得他不可以,因為導演還在工作,工作人員還在工作。”
一想到70多歲的著名演員為了向導演、向攝製隊表示一份同誌、同行的敬意,他就一個人在荒地裏站3個小時,我就眼睛直發熱。
還有一樁往事既感人又叫人遺憾。
電影《鐵道員》1999年在日本上映,主演高倉健非常希望把這部影片介紹給中國觀眾,高倉健說,他的父親曾在中國的東北煤礦當過技術人員,為了做一些讓父親感到快慰的事情,於是在拍攝《鐵道員》的時候,他跟東映簽合同時提出一個條件,這部片子的中國播放權要屬於他。然後他要把這部片子給中國。
這部講述六十年代雪國北海道故事的電影,其實是一首關於現代化的挽歌。曾經給小村帶來了繁榮的鐵路,若幹年後成了農村人離開鄉村的單線鐵路。
請上海演員配完音後,高倉健把這部片子帶到中國,還參加了2011年在上海舉辦的日本電影節。葉千榮認為,《鐵道員》這部電影很好地詮釋了高倉健的人生美學和電影美學。 可是,據上海電影譯製廠曹雷在微博中透露:“當年就是因為不上座,日方配好中文(中影)也不肯買,開了一個很低的價,讓對方很無奈。最後,配好的拷貝,高倉健帶到電影學院放了兩場,就送給張藝謀了。可惜。”
據透露,中影開價是200萬日元(約2萬美元)。那確實是一個叫人很無奈的價格。做電影生意的人有時候確實不見得懂電影和懂電影人。
11月18日晚日本北海道夕張市為紀念高倉健,在電影《幸福的黃手帕》的外景地,掛起的黃手帕在風雪中飄動。 |
電影《幸福的黃手帕》(1977)的一幕場景 |
相關文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