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博客
錢學森之問是錢老在2005年向溫家寶總理提出的一個問題。問題很簡單,就是我們的高校為什麽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自從這一問題提出來以後,學術界展開了有關“錢學森之問”的討論。
縱觀各方麵的看法,比較一致意見包括:
1、學者們的學術獨立、學術自由精神不夠。比如很多學者進入高校,其目標就是當院長、處長。據稱一些高校招聘一個處長,居然有幾十個教授、博士報名競聘。
2、高校行政化嚴重。比如南方科技大學的成立,就是打著高校去行政化的旗幟而籌建的。
3、評價高校教師的指標簡單化、機械化。比如很多高校科研成果評價基本上就是數數、看級別,高級一些的則還加上引用率。
4、經費分配不公。要拿到經費很多時候靠的是酒量。以致饒毅等人在《科學》雜誌上撰文痛斥中國科研經費分配不公的問題。
目前來看,第一條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學術獨立和學術自由是一所高校賴以生存的基礎。很多人感到有點迷惑的是,這種思想和精神是否是一種烏托邦?或許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學術獨立”和“學術自由”。
後 麵3條,則容易產生爭議。比如高校行政化問題,一些學者、高校領導指出如果中國高校不搞行政化,你出去開個會,人家都不知怎樣給你安排座位。而至於用數數 的方式來評價一個學者的研究成果,則在國外的一些大學中也很流行。至於經費分配的問題,則是拿到錢的人滿意,沒拿到的發牢騷等等。
從這些爭論情況來看,正方觀點很充分,也能夠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但反方觀點也並非一無是處。現在缺乏的就是證據。
屠呦呦這次獲得一個國際上影響較大的獎項正好可以提供這樣的證據,進而給錢學森之問提供一個比較完美的解答。
其依據如下:
1、不管是怎樣的政治環境,屠呦呦都能夠始終堅持科學研究工作。那時候從事這些研究工作並無可觀收入,且還可能承擔政治風險。然而她堅持下來了。這就是學術自由、學術獨立。
2、 屠呦呦的成功也證明了學術機構行政化所帶來的問題。據說為了保護自己的研究成果,她就像一個上訪人員一樣,小心翼翼地保存著各種證據。偏執的性格讓人覺得 其人品有問題。很多上訪人員的可悲下場我們時有耳聞,這是中國幾千年傳統使然,所謂“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正是由於這種官僚體製不斷滲透到各個領域 中的現實,讓屠呦呦這麽一個很容易判斷的、簡單明了的發現,須得等到屠老師於耄耋之年才能享受科學發現所帶來的愜意。
3、除了“得罪了很多 人”的原因以外,屠呦呦不能夠評上院士的原因還在於其寫得論文不夠分量。嗬嗬,確實如此。如果不是饒毅的介紹,就讓我來數一數屠老師的論文篇數,再用電子 表格Excel來統計一下,我也覺得屠老師“有差距”。這沒什麽不好說出口的,因為至少我近段時間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屠老師所從事的領域的知識,非 得要我看一眼就下結論,也隻能數數了。當然這肯定是一個悲劇。
4、雖然當年是以一串神秘數字命名的項目,經費應該也不成問題。但雖為負責人 的屠呦呦也隻能做這一部分工作。從網傳資料來看,當她發現了青蒿素以後,其後續工作,諸如測定其分子結構等,她是無緣的了。因為再繼續下去,就得使用一些 貴重儀器。要動用這些東西,自然需要人脈、關係。像屠老師這種性格的人估計有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