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二博客
像屠呦呦這樣想幹出點成績的科學家,得不到院士的頭銜,享受不到應有的社會資源與尊重----不是忙於準備厚厚的課題材料申請科研資金,就是生存於困窘之中。
北京時間9月25日淩晨2點,81歲的中國藥理學家屠呦呦緩緩走上2011年度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的領獎台,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獎項。盡管科研成就堪比袁隆平,可屠呦呦迄今為止既不是博士也不是院士。
如果不是拉斯克獎,人們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這位從在808味中藥裏提取青蒿素、拯救過數百萬生命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這位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無疑又是一例“牆裏開花牆外香”的典型,在國內,她並未取得與自己成就相匹配的聲譽,甚至連兩院院士都算不上。
屠呦呦獲獎之後,人們紛紛質疑,連屠呦呦這樣功勳卓著的科學都不是院士,那麽請問,兩院院士都是些什麽三頭六臂、天賦異稟的人物?
據 媒體調查,2009年兩院新增院士超8成為現任官員,引發輿論廣泛質疑。今年5月25日,中國工程院發布了2011年度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其中,中 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等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赫然在列。而工程管理學部44名候選人中,近半來自央企和政府部門。
所謂術業有 專攻,中石化的老總的本職工作是搞好企業生產、為企業賺取利潤,試問他能脫下西裝,穿上白大褂走進實驗室嗎?這既不現實也無必要。可現在的院士,基本是非 “官”勿擾。除了政府高官就是學科帶頭人,而像屠呦呦這樣真正有能力、有需要、有成績的人卻往往成為不了院士。
一方麵,這些本不該成為院士的人,占據了社會為科學家提供的優質資源,可謂名利雙收。盡管沒有明文規定,但所有的院士均享受相當於副省/部級待遇;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級別的院士會享受更高級別待遇。
另 一方麵,像屠呦呦這樣想幹出點成績的科學家,得不到院士的頭銜,享受不到應有的社會資源與尊重----不是忙於準備厚厚的課題材料申請科研資金,就是生存 於困窘之中。試想她的成績倘若早為人所識,她肯定會在這個領域獲得更多的科研資助,帶動更多的年輕科學家從事相關領域研究,減輕更多人的痛苦。
我 們真是徒有一大推所謂的博士、院士,卻不得不在每年諾獎頒布前哀憤欲死,哀歎我們這樣擁有世界四大發明的文明古國,不得不寄希望於從幾位華裔科學家的獲獎 中得到些許安慰,以告慰祖宗的在天之靈。反觀國外的研究機構,總是把資金、榮譽提供給最需要的青年學者、科學家,讓他們能夠有一個安心的環境專心從事科學 研究,難怪人家在耶魯、康奈爾大學食堂裏就會同時遇到幾位諾獎得主。
從1971年提煉出青蒿素,到2011年得獎獎,屠呦呦的一生可謂既默 默無聞又驚天動地。遺憾的是,這種獎勵的到來卻晚了40年。現實中,到底還有多少屠呦呦這樣的科學家勤勤懇懇掩埋在推動科學發展的洪流裏,得不到承認或是 遠赴異國他鄉我們不得而知----這不僅包含個人命運的不幸也更是國家之痛。
有人說,屠呦呦目前距離諾獎僅一步之遙,可中國人拿諾獎不能寄希望於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活得更長久,而要從根本上改變現在的科研體製,修複培育科學家的“土壤”,讓能產生更多的屠呦呦、龍呦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