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稱中國解放軍籌建更大航母 可起降21噸大型預警機

來源: siso 2011-09-07 14:47:1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704 bytes)

美國媒體認為,運-8型號專司沿岸巡邏,運-7型號則等著上航母

據國際在線報道:隨著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的提速,預警 機開始加盟海軍航空兵隊伍。美國“戰略之頁”網站9月1日刊文認為,與空軍一樣,中國海軍可能也裝備了以運-8運輸機為平台改造而來的“空警”-200預 警機。文章進一步猜測,中國的運-7運輸機裝備機載預警雷達後,可能被部署在航母上。如果西方的猜測屬實,那就意味著中國海軍航空兵即將擁有完善的空中預警機機隊。

拓展沿海預警空間

“戰略之頁”的文章稱,中國曾用多種飛機平台進行預警機改造嚐試,包括改造俄製伊 爾-76運輸機和美製波音737-800客機,但最終運-8成了最佳選擇之一。運-8是與美製C-130、俄製安-12運輸機類似的一種54噸級中型運輸 機,該機加裝中國自行生產的相控陣雷達後被稱為“空警”-200預警機。文章稱,“空警”-200由5名機組成員操控,可搭載約12名空中預警勤務人員在 空中連續飛行7個小時,機載雷達可監控300公裏範圍內的空中目標,能同時跟蹤十幾個目標,並同時應對5到10架戰機。

與空軍預警機主要用 於協助己方戰機奪取製空權的功用不同,海軍裝備大中型預警機可能更多考慮到日常巡邏的需要。中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需要守護,如果單純使用戰鬥機巡航,不僅 監控空域有限,還需要較多戰機換班值勤,而動用預警機顯然更劃得來。

“空警”-200預警機可利用機載雷達長時間監控沿海空域,在U-2偵 察機、EP-3 電子偵察機等不速之客接近領空、領海之前鎖定其蹤跡,然後再引導戰鬥機進行有針對性的攔截。由此可見,中國海軍裝備預警機可有效拓展沿海預警空間,並有助 於抑製那些心存不良的“空中諜眼”對中國沿海地區的窺探企圖。

艦載型號配合航母

“瓦良格”號航母出海試航後,西方對未來中國航母編隊戰鬥力的猜測就未曾停止過。作為航母上的“空中 指揮中心”,艦載預警機自然也成了西方媒體的興趣點。“戰略之頁”的文章猜測,中國在擁有兩具螺旋槳的21噸級運-7運輸機上安裝了相控陣雷達,發展出一 種與美國海軍E-2“鷹眼”類似的艦載預警機,可伴隨航母執行任務。

不過有分析指出,目前中國海軍僅擁有一艘正在改造中的航母平台——“瓦 良格”號,由於其甲板采用滑躍設計,沒有裝備彈射器,無法起降固定翼預警機。也就是說,即使研發出運-7預警機,中國也並非要在短時間內將其部署在航母 上,很可能是為將來自行建造大中型航母做技術儲備。

無論怎樣,中國已經基本攻克了各型艦載機的研發難題,不僅擁有了大中型預警機,甚至可能 著手研發艦載預警機。這就意味著,中國海空軍的預警機在更加有效地守護領空、領海的基礎上,未來有望伴隨中國航母編隊走向遠洋。當然,要實現這種應用前 景,首先還要解決艦載機彈射器等難題。與美國、法國等擁有成熟航母編隊的海軍強國相比,中國航母的艦載機部隊建設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中國艦載預警機伴飛 航母也尚需時日。

所有跟帖: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文章 題:中國的海上挑戰 -siso- 給 siso 發送悄悄話 (2565 bytes) () 09/07/2011 postreply 15:12:54

又一篇有現實意義的:美國將削減陸軍 應對中國挑戰 -siso- 給 siso 發送悄悄話 (2671 bytes) () 09/07/2011 postreply 16:23:13

昨天正好和baiwen就錢多錢少評級大國崛起是否為第三世界的思維有分歧 -siso- 給 siso 發送悄悄話 (76 bytes) () 09/07/2011 postreply 19:50:34

文章裏又是“可能”又是“猜測”的。可標題卻說的那麽斬釘截鐵。可否在標題裏加個“或”字。 -Sic~semper~tyrannis- 給 Sic~semper~tyrannis 發送悄悄話 (111 bytes) () 09/07/2011 postreply 20:38:18

好說,這個還行,其實離譜的我都已經改了 -siso- 給 sis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7/2011 postreply 20:44:0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