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是因為沒有宗教信仰(當然,口頭上說相信唯物主義,實際上又想死後見馬克思),也沒有和諧家庭,所以能抓住東西隻有權利。唯物主義者想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扶著在某個東西上,這個東西,對於某些人來說,就是權力、位置。
- 他後期的認知上,已經到了洪秀全那種地步,完全失去常人的理智,在幻覺中變得瘋狂。
- 他已經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沒有平等的交流平台。完全把自己弄得下不來了。
- 毛澤東如果不是、不當最高的頭,別人不再圍著他轉,他就完全不知道自己還能是什麽了。
- 一個人把自己和自己的職務完全等同起來,那麽這個職務的去留就是要他命的事情了。所以這也是他為什麽要拚命鬥劉少奇,鬥林彪的原因吧。因為他內心已經感覺到,失去那個職務,他就“什麽都不是了”。所以內心深處把這職位的保衛當成殊死的鬥爭也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反應吧。雖然這正常反應,是基於錯誤的認知。
- 要是再把這個問題泛化一下,其實就是“我”到底是什麽,還是應該有個清醒的認識。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的“離開祖國,你什麽都不是”,是一種Identification的迷惑,這和“離開這個主席的位子,你什麽都不是”,是同一種心理認知錯位,導致了人們把自己和某個物化的東西僅僅地係縛在了一起。一旦那種係縛受到威脅,人就會本能、強烈地反應,翻江倒海也顧及不到了,因為覺得自己要消失了麽。
- 而華盛頓在信仰上是不缺的,在家庭生活上也很和諧,他夫人甚至盼望著他放下公務回家過日子。所以權利對於他沒有那麽強烈的誘惑。
- 即使他不當總統了,依然可以做一個人。仍然有日常的生活,田地、林木、朋友聚會,都可以娛樂身心。
- 華盛頓,一直都知道自己是個常人。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不是幻覺中的特殊天子,所以也不至於發瘋。
- 看來,人最好不要把自我(Being)和自己的職務(Having,Doing)等同起來。這樣才能度過透徹、明智的人生。
- 工作,是盡責,是讓生活流動得和諧、賞心悅目的活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