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仍在人間”

自2月24日,俄羅斯悍然入侵烏克蘭以來,國際社會普遍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徑,多國實施對俄羅斯經濟製裁,全球各地民眾紛紛舉行抗議集會,譴責,聲討俄羅斯侵略者的同時,也表達了對烏克蘭人民不畏強暴的反侵略正義行動的聲援和支持,表示跟烏克蘭人民站在一起。在這類集會,甚至尋常的藝術演出場合,全球各地的藝術家們演唱,演奏最頻繁的就是烏克蘭國歌《烏克蘭仍在人間》(“Shche ne vmerla Ukraina”)。

一周前的2月28日,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舉行的威爾第名劇《唐·卡洛斯》開幕之夜演出前,全場觀眾默哀片刻,隨後由音樂總監,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指揮家兼鋼琴家雅尼克·涅澤-塞甘( Yannick Nézet-Séguin) 指揮大都會管弦樂團伴奏,合唱團用烏克蘭語演唱了烏克蘭國歌《烏克蘭仍在人間》:

不,你沒有死,烏克蘭,

看,你的榮耀重生了,

同胞們,天空再次向我們微笑!

就像春天融化了雪,

如此將融化敵人,

我們將成為自己家園的主人。

我們將獻出我們的靈魂和肉體,

為了獲得自由,

同胞們,我們將會證明,

我們是驕傲的哥薩克民族!

烏克蘭國歌的歌詞最早來自基輔著名民族誌學家、詩人帕夫洛·丘賓斯基(Pavlo Chubynsky )1862 年寫的一首愛國詩篇。 1863 年,烏克蘭西部作曲家和希臘天主教神父米哈伊洛·韋爾比茨基(Mykhailo Verbytsky)為丘賓斯基的詞譜曲。 1864 年,這首作品的首次合唱表演在利沃夫的烏克蘭劇院舉行。

這首歌是烏克蘭民族的精神音樂,如今它跨越時間,跨越地域,一麵激勵烏克蘭人民抗擊俄羅斯侵略者的正義行動,也在觀眾的心中激起強烈的共鳴。視頻所見,場內觀眾都是全程站立著觀看演出的。

站在舞台中央,手放在心口的是來自烏克蘭的男中音歌手弗拉迪斯拉夫·布亞爾斯基(Vladyslav Buialskyi)。他是台上唯一一位不必看著樂譜演唱的歌手,顯得與眾不同,如今他的家人依然被困在戰火紛飛的烏克蘭。 演唱前,他耐心輔導其他歌手烏克蘭語的發音;表演中,他情緒激動,一直在努力控製自己的情緒;當表演結束之後,他還是忍不住哭了起來。

在此前一天 2 月 27 日,波士頓愛樂青年管弦樂團音樂會,由82歲的英國指揮家兼作曲家本傑明·讚德(Benjamin Zander)指揮。音樂會以本傑明·讚德的致辭拉開序幕,隨後樂團也演奏了烏克蘭國歌。那天,是俄羅斯開始入侵烏克蘭的第三天。

3月4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瑞典指揮家,94歲高齡的赫伯特·布隆斯泰特( Herbert Blomstedt )和紐約愛樂樂團宣布將他們的演出獻給烏克蘭人民。為了表達對烏克蘭人民的支持和與他們一道爭取和平與正義,參加演唱的所有樂手(除不得不坐下表演者外)全程站立著演奏烏克蘭國歌。而全場觀眾也站立著欣賞他們激動人心的演奏。

就在今天(3月7日),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國家肖像畫廊前舉行的支持烏克蘭的集會上,來自各地的男女老少的音樂家們演奏了烏克蘭國歌,莊嚴,肅穆的場麵令人震撼。

全球各地的藝術家們不約而同地在各種場合演唱,演奏烏克蘭國歌《烏克蘭仍在人間》(“Shche ne vmerla Ukraina”),使烏克蘭國歌成為近半個月以來被世界各地音樂家和普通民眾表演最多的一首國歌,它唱出了烏克蘭人民的心聲,表達了各國人民對烏克蘭人民反侵略戰爭道義上的支持。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