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說過,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各有特點。他在完成了最早的標題交響曲“第六”(田園)之後,並沒有接著寫同樣類型的作品,而是寫出了一部更具古典特征,非常激動人心的非標題交響曲 -
貝多芬的《A大調第七交響曲》,以下簡稱“第七”,作於1811至1812年,並於1813年由作曲家本人指揮在維也納大學首演。據說這場演出這為奧地利和巴伐利亞的傷員而舉行的義演,當時拿破侖率領的法國軍隊已經開始戰敗。與“第七”同場演出的還有一些表現愛國主義的作品。“第七”雖然沒有表意性標題,但作品本身洋溢著歡慶勝利的情緒。首演非常成功,貝多芬本人也認為這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
“第七”由以下四個樂章組成:
I:稍和緩轉活潑地(Poco Sostenuto-Vivace),4/4拍、6/8拍,A大調;
II:小快板(Allegretto);2/4拍,a小調;
III:急板-很慢-急板(Presto – Assai meno presto);3/8拍,F大調,三聲中部是 d小調;
IV:輝煌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2/4拍,A大調。
全曲用時約40分鍾左右。
“第七”的樂隊包括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圓號,小號各兩支,加定音鼓和弦樂。與前麵欣賞過的“第五”和“第六”相似,下麵維也納愛樂樂團2010年演出的“第七”的視頻中可以看到,樂隊用了四支圓號(而不是兩支)。這又一次說明當代演奏貝多芬及更早時期的交響曲,樂隊中樂器種類和數量有時會根據演出的需要有所增加。
有評論認為,“第七” 貫穿著一些舞蹈音樂的特性;據說瓦格納也曾稱之為“舞蹈的神化(apotheosis of the dance)”。然而我覺得,不能因此簡單地把她理解成類似舞曲的東西。實際作品是通過一些舞蹈的節拍節奏等,展現出更豐富,更具表情意義的音樂。例如第一樂章的主部,6/8拍並帶有附點節奏型的旋律帶有明顯的舞蹈特征,但隨後音樂的力度不斷增強,氣勢宏偉,波瀾壯闊,即使人間大規模的群舞也難以想象有這樣的樂曲。第四樂章節奏粗獷有力,音樂的氣勢壯麗輝煌,具有充滿激情的狂歡氣氛。這與前麵提到的作品首演的場合,也是非常吻合的。
下麵是貝多芬“第七”的全曲音像,是2010年由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
Beethoven, Sinfonía Nº 7. Wiener Philharmoniker, Christian Thieleman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G31BRHWkA&ab_channel=ElJard%C3%ADndeEpicuro
下麵是“第七”的一個音頻版本:由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 1963發行的唱片:
Beethoven -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z74XfsuO0&ab_channel=oppie47
還有上次提到的多種版本的貝多芬九部交響曲全集的唱片或錄像。下麵是富特文格勒指揮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音頻:
Beethoven by W.Furtwängler - Symphonies n°1,2,3,4,5,6,7,8,9 / Overtures (Century’s record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RBOr4L-yk
關於這部交響曲的更多概況,英文見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mphony_No._7_(Beethoven)
中文見百度百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