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在完成了裏程碑式的“第三(英雄)交響曲”後不久,就開始著手創作後來被稱為“第五”的交響曲。但隻寫了一個樂章就放下了,而一氣嗬成地完成了另一部交響曲,這就是《降B大調第四交響曲》(以下簡稱“第四”)。與充滿陽剛之氣的“第三”和後來的“第五”相比,“第四”更多地具有陰柔之美。據說舒曼曾把“第四”比喻為“兩座北歐大神(指“第三”和“第五”)之間的溫柔希臘少女”。
“第四”於1806年夏天創作,1807年在維也納首演,是獻給這部作品的委托人和讚助人奧培爾斯多夫伯爵(Count Franz von Oppersdorff)的。他是貝多芬的長期讚助人李希諾夫斯基親王(Prince Lichnowsky)的一位親戚。
“第四”由以下四個樂章組成:
I:柔板-活潑的快板(Adagio-Allegro vivace),降b小調-降B大調,2/2拍;
II:柔板(Adagio),降E大調,3/4拍;
III:小步舞:活潑的快板(Menuetto: Allegro vivace),降E大調,3/4拍;
IV:不過份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降B大調,2/4拍。
全曲用時約33分鍾左右。
“第四”的樂隊包括長笛一支,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圓號,小號各兩支,加上定音鼓和弦樂。
與充滿力量,波瀾壯闊的“第三”相比,“第四”的風格是另一番天地,其基調活潑,柔美,優雅,充滿陽光和愉悅的情緒。根據貝多芬的生活經曆,一般認為“第四“和作曲家的戀愛經曆有關,表達了其對甜蜜愛情的感受及對美好生活的讚頌。
貝多芬的作品給人的主要印象往往是表現英雄性格,充滿了力量,雄偉壯麗,陽剛之美等等,實際其不少作品中也不乏陰柔之美的表現,“第四”就是貝多芬表現陰柔之美的代表作之一。
下麵是“第四”全曲的音像,是2009年由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的:
Beethoven, Sinfonía Nº 4. Wiener Philharmoniker, Christian Thieleman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rLXFPNx-ss&ab_channel=ElJard%C3%ADndeEpicuro
下麵是“第四”的一個音頻版本:由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 1963發行的唱片:
Beethoven - Symphony No. 4 in B-flat major, op. 6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sSrV4uSiY&ab_channel=oppie47
還有上次提到的多種版本的貝多芬九部交響曲全集的唱片或錄像。下麵是富特文格勒指揮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音頻在 youtube 上的鏈接:
Beethoven by W.Furtwängler - Symphonies n°1,2,3,4,5,6,7,8,9 / Overtures (Century’s record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RBOr4L-yk
關於這部交響曲的更多概況,英文見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mphony_No._4_(Beethoven)
中文見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