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這是一部反映大學校園生活的不可多得的長篇力作。
通過真實感人的故事情節和形象逼真的人物刻畫,揭示了兩代知識分子不同的心路曆程,展現出社會轉軌時期象牙塔中的騷動。
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四十年代畢業的三位中國留學生,一個曾雄心勃勃,力圖“為萬世開太平”,卻一直在宦海中跌宕沉浮;一個在學海中艱難跋涉,雖學富五車,卻因不適應“特色”潮流,最後在教改中敗下陣來;一個做了一輩子的教育救國夢,卻落得個家破人亡、抱憾終生……
九十年代的一些研究生,有的終日在情場中尋求刺激;有的為了入黨、評優弄虛作假;有的為考試過關,不惜大施美人計……
更有的老師,為了混上一張文憑,花錢買學生的論文;為了評上職稱,不惜編造子虛烏有的成果……
書中也不乏“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學界巨擎;不乏甘做人梯、火傳薪盡的辛勤園丁;不乏端持操守、孜孜嘖嘖在書山中登攀的莘莘學子……
麵對“海”的誘惑,教育向何處去?知識分子的心態如何?本書作了客觀反映。
這不是一個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
作者介紹:

王慧敏同誌祖籍河南洛陽,1966年12月生於甘肅。1988年6月畢業於蘭州大學新聞係,獲史學、法學雙學士。 同年被分配到江蘇省常州日報社工商部工作。1991年考入武漢大學新聞係,1994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被分配到人民日報經濟部工作。1997年3月- 1999年4月受報社派遣赴河南省虞城縣掛職扶貧,任副縣長。1998年6月,被報社破格評為主任編輯。1999年5月以來,任人民日報經濟部農村組副組 長。
王慧敏同誌主要從事農村經濟報道。是目前人民日報及全國新聞界農村報道方麵影響較大的記者。近年來,他發表了一係列引起強烈 反響的好作品:特寫《書記考書記》獲“龍豐杯”全國現場短新聞一等獎;通訊《太行七賢》被改編成電視劇在中央電視台連續播出5次;通訊《山這邊、山那 邊……》引發了安徽省長達半年之久的思想解放大討論;通訊《築起的,不僅僅是一座大壩……》刊出後,先後被27家報刊轉載;他撰寫的通訊《碩士村支書》、 編輯的“中國的水”專版被收進大學教材……?
近些年,他先後有17篇稿子獲部委好新聞獎,近百篇稿子被轉載。《新聞戰線》、《中國記者》均對他的作品作過專題介紹。2000年5月被報社評為青年崗位技術能手。
自1999年8月開始,他在人民日報開設個人專欄“下鄉手記”,目前已發表50多期,是人民日報社有史以來第一個開設個人專欄的記者。
工作之餘,他還創作了一批文學和學術著作:有長篇小說《各奔前程》;中短篇小說集《沒有尾巴的故事》;影視評論集《屏前雜咀》;新聞論著《傳播與耗散》 (合著);史學論著《雍正自白》、《曆史與現實》(合著)、《宮廷教材十二種》(主編)、《影響中國曆史100名人》(主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