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禿筆老師,
您好! 有幸讀到您篇關於詠歎調 “我親愛的爸爸”的文章,很高興知到您喜歡Puccini的歌劇。因您對O mio babbino caro(選自歌劇“Gianni Schicchi”)有些錯誤理解,請允許我以一名歌劇演員最大的真誠來更正以下幾點:
1. 普契尼:Puccini(全名 Giacomo Puccini), 而不是Puchini(在意大利,有些餐館名用這個詞)。所以,這兩個詞在意大利文中表示兩種不同的意思。
2. 歌曲名:“O mio babbino caro”, 不是 babino(沒在意文中見過這個詞),是babbino(爸爸)。同樣,兩個詞意思不同。歌名babbino和caro之間沒有逗號。加了逗號,就成了“我爸爸,親愛的”,和原曲目“我親愛的爸爸”語序不符。
3. 這首詠歎調表達了“一個花季少女單純真摯的愛情和對爸爸撒嬌懇求時可愛急切的模樣”。而不是您所理解的“婉切戚悲,表達了一個可愛姑娘的焦慮”。
4. 另外,女孩不是真的威逼父親,或把自己逼到了牆角,也不是真的悲痛的要跳橋自殺,隻是在向她可愛的父親撒嬌而已。哈......不知禿筆老師的女兒有沒有向您撒嬌提過一些您認為過分的要求 :))
5. 解釋演唱技巧:Puccini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意大利作曲家,因為各個年代都有自己標誌性的唱腔,Puccini時代的曲調風格多以明朗熟練(virtuoso)和戲劇性為代表,所以很少在他的作品裏聽到您所說的“女高音常用的華麗的技巧”-----您這種說法,我可以理解為花腔女高音所運用的演唱技巧和她們慣唱的曲目。這種演唱技巧盛行於Puccini以前,叫作“Bel Canto” style。 這種形式的歌劇作品多存在於十九世紀初期到中期,代表人物有Rossini(羅西尼),Bellini(百利尼) ,Donizetti(唐尼采蒂),他們是我非常喜歡的幾個作曲家。
從文中能看得出您是一位 真正喜歡和尊重歌劇藝術的前輩,您對歌劇的熱愛讓我這個晚輩由衷地感動和尊敬。也非常羨慕您女兒有這樣一個開明的好爸爸。正是本著尊重藝術,尊重喜愛歌劇的朋友,我沒有跟帖,晚上排練回來,連夜寫了這個解釋篇。
當然,有的朋友認為不必這麽較汁兒來解釋,但剛好我讀到了這篇文章,又是搞這個專業的,還是 希望能幫助那些想了解這部歌劇或這首詠歎調的朋友有一個正確的概念。在生活中,不管是對我的學生,我的觀眾,或朋友,假如他們錯誤的理解了音樂的意境,我也向來不會知而不言的(哈......職業病)。因為正確的去理解一部音樂作品,將會有一個不同的視聽效果。
從事這個專業以來,我演出過Puccini幾部歌劇,演唱過他大量的詠歎調,“我親愛的爸爸”曾演唱過多遍,曲調優美,屢唱不厭。讀研究生時,我是歌劇專業,各年代歌劇作曲家們的生平和作品是我必學的範圍,來美第一部歌劇演的就是Puccini的“Madam Butterfly”( 蝴蝶夫人 ),所以對他有一些研究 ,了解比較全麵。以上這些 ,僅證明我是謹慎的,以一種認真負責的態度來寫這個解釋篇的,不是雞蛋裏挑骨頭。當然,主要是尊重原創。如有不敬的地方,還請禿筆老師見諒。
已是淩晨兩點半,明天還要早起跟樂隊合伴奏,時間有限,先寫這些吧。如有不明白的問題,我們找時間 再繼續討論。
致!
敬!
晚輩:舞台生涯
08/ 08/ 2006 2:3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