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8月15日是抗日戰爭勝利72周年紀念日。
今天,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了張自忠將軍的身影。
在我少年時代的記憶中,張自忠這個名字就和“好人”, “英雄”, “正派”, ”悲壯” 這些詞劃上了等號。
張自忠上將是抗日戰爭期間國軍犧牲的級別最高的將領。順便說一句,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是左權,新四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是彭雪楓。
然而,和上述二位相比,張自忠將軍算得上是抗日戰爭中一位悲劇型英雄人物。
如果有人問:在所有為抗日捐軀的國軍將領中,有哪一位將軍本來和死神連照麵的機會也沒有,最後實際上是死於同胞誤解譴責的壓力之下,那就是有心要說說張自忠將軍這個人了。
我總覺得張自忠將軍的遭遇和明朝的袁崇煥有些許神似之處,隻是袁崇煥是主動地暗地和敵方溝通,而後被朝廷所殺;而張自忠是被動與敵方周旋而最後卻義無反顧地戰死沙場。
其共同遭遇特點是:生前都為國人所誤解,痛恨,唾罵。
以至於最後,袁崇煥被崇禎皇帝下令淩遲而死,其剮下的人肉被百姓以一文錢一片而爭相購買以解“心頭之恨”。
而張自忠將軍的可憐可悲之處是,擔負著“賣國漢奸”的罵名委屈萬分,最後一心以壯烈戰死而明誌!
張自忠,字藎忱,1891年生於山東臨清,入伍後投奔馮玉祥部。中原大戰後,馮軍為j蔣介石收編,張自忠任第二十九軍三十八師師長。1935年,“華北事變”後任察哈爾省主席,次年又任天津市市長。“七、七事變”後,他代他的上司宋哲元將軍受過,任二十九軍軍長兼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北平綏靖主任兼北平市市長等職。
這些職務,尤其是在北平市市長一職上,使張自忠將軍飽受國人的責罵受盡了委屈。
1940年 5月16日,張自忠將軍戰死於湖北,算起來已有77年。
在這漫長的77年裏,很少有人探究,到底是誰害死了張自忠將軍。
答案似乎非常簡單:日本人。
這個結論固然不錯,沒有日軍入侵,張自忠可以做一位和平軍人。但是,張自忠其時領中將銜,位居第5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之重職,是第33集團軍總司令。他的軍階很高,職位顯赫,完全可以坐鎮大本營,免於一死。
那麽,是什麽驅使張自忠將軍義無返顧地衝向前線壯烈殉國?
隻要翻一翻曆史資料,不難看出,逼死張將軍的,是公眾輿論。
提起這件事,今天的人恐怕很難想象,像張自忠這樣的忠烈軍人,在他尚未成為民族英雄之前,會被當時不明真相的國人痛罵為“華北頭號漢奸”。
這裏需要回顧一下曆史。
三十年代中期,老張家的另一位將軍張學良在日軍麵前不戰而退,拱手讓出東北三省,日軍扶植滿清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建立“滿洲國”。之後,中日協商在華北建立非軍事緩衝區,日軍北撤,國軍南撤,所有駐防退出華北。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協議,華北隻留駐一支軍隊,這就是宋哲元將軍駐守京津的第29軍,其中29軍所轄38師師長便是張自忠將軍。
蔣委員長給這支軍隊的訓令是:忍辱負重,不主動打仗,也不放棄華北,與日軍做長期周旋。
可問題是,這支軍隊,一直視日軍為死敵,比如37師的馮治安師長,有事沒事都想找日本人麻煩,一心想把事情鬧大,發泄心中的憤恨。宋哲元也是這麽一個人,看著日本人就別扭,根本不想和他們多說話。所以,在29軍高級將領中,唯有張自忠將軍在外人眼裏和善儒雅。
他沉默寡言,身材挺拔高大,相貌英俊威武,不僅國軍官兵敬仰他,日本軍政也很樂意和他打交道。
於是,在華北危亡的複雜局麵中, 張自忠將軍被先後任命為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維係著艱難苦澀的暫時和平,既不能得罪日本人,還要維護中國人的尊嚴。對於一個具有高度民族自尊心的人,這種內心痛苦, 我們可想而知。
但這一切,在一般老百姓眼裏,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大家隻是看到,第29軍全軍將士對日本人橫眉冷目,隻有張自忠一人與日軍保持往來,甚至應邀去日本訪問。
這時候,人們忘記了就在幾年前,張將軍曾擔任喜峰口戰役的前線總指揮,令大刀隊夜襲敵營,砍下數百日軍的頭顱。為此,才有了《大刀進行曲》這首歌,當年膾炙人口。後來,這首歌被全麵修改歌詞,變成了歌頌東北義勇軍和全國老百姓。殊不知,當年它是獻給第29軍大刀隊的,第二句歌詞不是“全國愛國的同胞 們”,而是“29軍的兄弟們”。
那時,張自忠是抗戰英雄,可現在卻變成了“漢奸”。
在盧溝橋事變期間,日軍更是喊出“隻打馮治安,不打張自忠”的口號,讓群眾誤解成了“37師打,38師看”。
對於張自忠全麵的誤解, 是盧溝橋事變之後。為了保全戰鬥實力,第29軍奉命南撤保定。與此同時,為了疏散和安置沒能隨軍撤離的軍人家眷,為了京津不受重大損失,宋哲元任命張自忠將軍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平市長,與敵敷衍拖延時間。
這一次,沉默寡言的張自忠將軍落淚了,他逢人便說:“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就此真的成了漢奸了。”
1937年4月底,張自忠為了幫助宋哲元敷衍日本方麵而出訪日本。為了混淆張自忠的政治麵貌,日方故意炮製消息,離間中國民眾和張自忠的關係。
果然,張自忠訪日之後徹底成了眾矢之的。參閱曆史資料,1937年後半年的報紙多在痛罵他“賣國變節”,一律稱之為“張逆自忠”。那時的中國文人,凡喜歡發表言論的,沒有誰沒罵過張自忠。一些大報用醒目的大標題配文,諷刺張將軍“自以為忠”,其實是“張邦昌之後”。
在國民一片痛罵聲中,張自忠始終緘默。
估算著第29軍向目的地有序撤離的時間,努力使京津免於屠城。等到日軍要求他通電反蔣,他覺著已完成宋哲元交給他的任務,便斷然拒絕。隨後稱病,躲進德國醫院,然後坐車往天津,再換乘英國輪船經青島至濟南。
剛到濟南,張自忠便被山東省主席韓複榘拘禁押解南京。
在這裏插一句。這位韓複渠後來被蔣介石槍斃了,起因據說是在後來的棗宜戰役中涉嫌泄露張自忠的戰場行蹤,張自忠被圍後又不予以相救,加之不戰而棄山東(電視劇《紅高粱》中有這情節)。
回到主題。張自忠被押上火車時,京滬各大報紙皆發電訊,報道“張逆自忠今日解京法辦”,連車次也做了詳細報道。所以火車一進徐州站,激動的學生就包圍上來,押解軍官急喚張將軍躲進廁所,張自忠自問無愧不肯,被推了進去,才躲過憤怒學生的劫持。
到了南京後,張自忠受到蔣介石的赦免。
士可死而不可侮,自古如此!
作為一個正直忠義的堂堂七尺男兒,在那種狀況下也真的是難為他了。
那時,張自忠將軍大概就在想,要改變公眾看法, 恐怕是隻有以一死告白於天下了。
一心求死的人我們大概都見過,那種生不如死的神態看過一眼就再也不會忘記。
我不知道那時的張自忠將軍的內心是不是這樣的。
之後在李宗仁馮玉祥等人的力保下,張自忠成為第五戰區的一名指揮官。
曆史給了他一次申辯清白的機會。
回顧抗戰史,我們看到,他後來在戰場上的表現是可圈可點可歌可泣!
1938年3月,張自忠在台兒莊戰役的臨沂阻擊戰中,任前敵總指揮,指揮五十九師等國軍雜牌部隊,在阻擊中包抄了當時不可一世的日本王牌軍板垣師團,共殲敵9000餘,創造了國軍首次大批殲滅日軍的臨沂大捷,極大地鼓舞了參加徐州會戰的中國軍隊士氣。
鑒於張自忠在台兒莊戰役中的卓越戰功,戰後,張自忠被提升為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此後,他還率部參加了武漢保衛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等多次對日作戰,均以打硬仗著稱而令日軍聞風喪膽。
1940年5月,棗宜會戰打響。張自忠將軍親率兩個團渡襄河作戰。但是湯恩伯不戰而退放棄棗陽,而其他友軍又被敵拖住,張自忠將軍立即麵臨占絕對優勢的正麵日軍的進攻。
在送走了蘇聯顧問之後,眾人勸他轉移,不允。
我想,此時的張自忠將軍一定是抱定了有去無回的決心,以死明誌。
恐怕這個決心他早已有之,要用自己的生命洗刷“漢奸”罪名。
張自忠將軍率2000多人兩個團東渡襄河後,一路奮勇進攻,將日軍第13師團攔腰截斷。日軍隨後以兩倍多優勢兵力將張自忠所部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裏村。張自忠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向人數占優的敵人衝殺10多次。激戰至16日佛曉被迫退入南瓜店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連續發動多次衝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5月16日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奮勇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隻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下午4時,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此時,貼身隨從副官再次勸張自忠將軍撤退,仍不允,帶著身邊僅剩下的兩名隨從迎敵而上與日軍肉搏,白刃戰中被日軍刺刀刺中胸膛,轟然倒地後又頭部中彈。死時年49歲。
山河嗚咽,草木垂首。
出於對張自忠將軍的尊敬,日軍將張自忠將軍屍首用上好棺木殮裝。
日軍設在漢口的廣播電台在張自忠死後當日發出報道稱張自忠為“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
將軍殉國當日,張自忠所部敢死隊夜晚突襲南瓜店,奮勇搶回將軍遺骸。
李宗仁17日得知張自忠將軍的死訊後,失聲痛哭。
張自忠的屍骨運回後,經檢視身有八處傷口,其中炮彈傷二處,刺刀傷一處,槍彈傷五處。隨後,將軍遺體被運往戰時首都重慶安葬。路經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靈柩至江岸。其間日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日軍總部下令停止飛機轟炸,以免傷到張自忠遺體。
1940年5月28日晨,當靈柩運至重慶朝天門碼頭,蔣介石、馮玉祥等政府軍政要員臂佩黑紗,肅立碼頭迎靈,並登輪繞棺致哀。蔣介石在船上撫棺大慟,令在場者無不動容。
28日下午,蔣介石與軍政要員和各界群眾為張自忠舉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儀式。蔣介石親自扶靈執紼,再拾級而上,護送靈柩穿越重慶全城。
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舉行張自忠追悼大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分別送了花圈挽詞。
11月16日,國民政府發布國葬令,將張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張自忠被以國葬之禮葬於重慶雨台山。後來馮玉祥在墓畔種植梅花,並仿效明代史可法所葬的揚州梅花嶺,將此山改名為梅花山。
值得一提的是,將軍的夫人李敏惠女士聞噩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於重梅花山。
張自忠將軍身經百戰,拚死殺敵,自長城抗戰到棗宜會戰犧牲,率部殲滅日軍6萬多人,不愧為一代抗日名將。
1943年,周恩來在張自忠將軍犧牲三周年之際,給予了張自忠“抗戰軍人之魂”的高度評價。
1944年,湖北宜城縣改名自忠縣。
1947年,北平市政府頒令將鐵實字胡同改為張自忠路。後天津、上海、武漢均設立張自忠路。
1949年,共產黨建國後,仍保留其路名。張自忠將軍死後受到國共兩黨敬重,是在共產黨取得政權後仍保留其名字命名的道路以示紀念的唯一國軍將領。順便說一句,老張家的另兩位名人張靈甫和張治中將軍都未受到國共兩黨如此厚待。
1982年,張自忠將軍被中國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在此,我要說的是,張自忠將軍舍身取義確是悲壯了些,但其精神就是在今天也值得我們學習!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