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的三個陷阱

選擇決定人生。作家布朗森用時兩年,跟蹤觀察數十人的日常生活,寫成《這輩子,你想做什麽》。書中指出,麵對選擇自己人生的機會,有太多人做出了糟糕的選擇,甚至有些人根本放棄了這一權利。在選擇的過程中有三個陷阱,最聰明的人往往也誤陷其中。這三個陷阱隱藏在你們的人生道路上,今天我要交給你們一張地圖,提醒你們在通向未來的航程中需要當心什麽。

第一個警告,單靠金錢並不能使夢想成真。

五月裏你們手持學位證書,走出校門去征服世界,六月裏世界就開始反擊。你們不得不直麵現實的世界,而世界需要你付出很多:房租、生活開支及償還學費貸款。為了生存,似乎最現實的就是暫且擱置夢想,找個賺錢多的工作,先賺到錢,再去追求夢想。然而當你以為這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時,陷阱就隱藏於其中。以為可以先賺到錢再去追求夢想,這就是陷阱。夢想一旦擱置就等於放棄。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麵臨的挑戰都是學會用有限的財富,獲得快樂的生活。

人生之路的另一陷阱,是以為聰明就能成功。

與金錢一樣,智力的價值往往受到高估。人們普遍認為成功取決於天分,而天分是“上天所賜”,擁有天分完全出於運氣。

我們往往把非凡的成就都歸功於天分。然而,近來研究者們開始對這一普遍看法表示質疑。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們認為,天分的價值被高估了。天才並非天生的,而是在艱苦工作中鍛造成的。

成功來自艱苦的工作。我不由想起本校傑出的腫瘤學教授唐納德·科菲的故事。當他還是一名年輕的助理教授時,與一位警衛很好,每天離開實驗室時總與他交談幾句。一天警衛說:“科菲博士,你會當上教授的。”

這警衛竟然有識人之能,科菲非常驚奇。“告訴我,”他問道,“你預測年輕教師的晉升,有過成功先例嗎?”

“是的先生,”警衛答道,“我曾預言丹·納森斯博士會成為傑出的教授。”

丹·納森斯博士不僅成為了教授,而且由於發現一種酶引發了生物科技的一場革命,獲得了諾貝爾獎。

科菲聽得既驚喜又困惑。“那麽,你預言的根據是什麽?”他問道。“其實很簡單,”警衛說道,“我在晚上和周末工作時,看到哪位教師的實驗室亮著燈,他就會當上教授。”

無論技能還是天分都不是上天賦予的,而是通過刻苦的努力,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取得的。這同樣也揭示了夢想的重要性。天才之所以成功,在於他們敢於追求夢想,為了夢想以狂熱的精神付出巨大的努力。

由此引出你們應當留意的最後一個陷阱。永遠要記住,生活圈子和工作環境決定了我們自身。

每個組織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每種文化又由其特定的價值與追求所決定。如果你不喜歡虛情假意的讚美與奉承,最好別在好萊塢發展;假如對權力之爭、勾心鬥角不感興趣,就遠離華盛頓。你工作環境的價值體係將在很多方麵決定你的所見、所聞和所思,人們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忽視這一點。

我們總以為可以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保持真實的自我。然而實際上,這幾乎不可能做到。我們的見解與看法身不由己地受到每天所見所聞的深刻影響。

歐洲人很不理解為什麽美國人習慣於禮貌地問陌生人的職業。但這一習慣卻意味著我們不自覺地意識到,在一定程度上,職業如其人。

從今天起,你們將經曆不同的職業,麵臨許多機遇,如布朗森所言,你要捫心自問的是:“我要成為什麽人”而不是“我要做什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