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司豆指揮使或者殿前司都指揮使^_^

來源: 燭龍 2009-07-25 13:05: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92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燭龍 ] 在 2009-07-27 04:07:3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桃花島小仙女糊塗一刀2009-07-25 12:22:12
給你看BAIDU來的資料

請問唐宋時期負責守衛京城以及治安的部隊和官職是什麽?

唐代十六衛和宋代禁軍


唐代

十六衛
隋唐實行府兵製時統率府兵,守衛京城的軍事機構。北周武帝時,設置司衛、司武官,統率府兵宿衛宮禁;又有武候府,統率府兵巡警京城,各置上大夫。這是分置諸衛,統率軍府宿衛的始創。隋初沿北周之製,設置十二府以統率禁衛之兵,此即十六衛的前身。十二府是:左右衛府、左右武衛府、左右武候府、左右領左右府(簡稱“左右領”或“領左右”府)、左右監門府和左右領軍府。大業三年(607),隋煬帝將十二府增改為十二衛四府,合稱十六衛府或十六府(後人習慣上也稱十六衛)。其十二衛為:左右翊衛(原左右衛府)、左右驍(騎)衛(開皇十八年設置的左右備身府)、左右武衛(原左右武衛府)、左右屯衛(原左右領軍府),左右候衛(原左右武候府)和左右禦衛(新置);四府為:左右備身府(原左右領左右府)和左右監門府(依舊名)。十二衛統府兵,四府不統府兵。唐初沿襲開皇舊製,仍稱十六府。龍朔二年(662)唐高宗改百官名時,始正式定稱為十六衛,但各衛之名常有變更。唐代十六衛,一般指左右衛、左右驍(騎)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除監門衛與千牛衛外,其它十二衛都分領諸軍府到長安上番宿衛的府兵。這就是創自北周後期,發展到隋唐而形成完整的以衛統府的禁衛軍製度。

衛府製的建立,是北周武帝和隋文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之一,它將禁兵和府兵係統融合為一。這種衛(府)既是府兵的基層組織——軍府(見折衝府)的統率機構,也是掌管京城宿衛的機構。其長官直接向皇帝負責,但職掌又各不相同。隋初十二府中,僅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候六個府統領府兵宿衛。煬帝時,則由十二衛統府兵宿衛京城;左右備身府負責侍衛皇帝;左右監門府分掌宮殿門禁。十二衛所統之兵稱外軍,各有軍號如下:驍騎(屬左右翊衛)、豹騎(屬左右驍衛)、熊渠(屬左右武衛)、羽林(屬左右屯衛)、射聲(屬左右禦衛)和 飛(屬左右候衛)。此外,左右翊衛又兼領內軍。內軍指左右翊衛下屬的親、勳、武三侍(隋初為親、勳、翊三衛,唐代同隋初)統轄的五軍府和另屬東宮的三衛三府之兵,均由高官子弟充當。

唐代承襲隋代以衛統府(軍府)之製,十六衛中,除左右金吾衛掌宮中及京城警備,左右監門衛掌諸門禁衛,左右千牛衛統率千牛備身等為皇帝侍從儀衛外,其餘諸衛分掌五府之內軍和諸折衝府之外軍番上宿衛京城。此十二衛之名雖與煬帝時十二衛有異而軍號不變。十六衛都在宮殿之南,唐代稱為南衙軍,與守衛皇宮北門、由招募配充的兵士組成的所謂北衙軍,分掌禁衛。

各衛府的長官設置,前後略有不同。隋初十二府中,除左右監門府各設將軍、郎將,左右領軍府各設長史、司馬外,其餘八府均設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下屬有長史、司馬、參軍、行參軍等。煬帝十六衛府中,十二衛各置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下屬略同隋初,僅無司馬;左右備身府各設備身郎將一人、直齋二人;左右監門府則各設二郎將。唐十六衛均置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中唐以後,又有上將軍一人,為衛之長),下屬有長史、參軍、中郎將、郎將等。

與十六衛機構、職能相類似的是負責東宮(太子宮)宿衛的十率。隋初十率是左右衛率、左右宗衛率、左右虞候率、左右內率和左右監門率。其長官,除左右虞候率為“開府”外,其餘均為“率”與“副率”。十率中左右內率及左右監門率不領府兵。唐代也有十率,但習慣上隻提統領府兵的六率,其府名與軍號是:左右衛率(超乘)、左右司禦率(旅賁)和左右清道率(直蕩)。六率所領之兵也分內軍(東宮親、勳、翊三府)和外軍(折衝府)。

十六衛一般設有:△左右衛

上將軍各一人,從二品;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將軍各二人,從三品。掌宮禁宿衛,凡五府及外府皆總製焉。

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掌判諸曹、五府、外府稟祿,卒伍、軍團之名數,器械、車馬之多少,小事得專達,每歲秋,讚大將軍考課。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掌受諸曹及五府、外府之事,句稽抄目,印給紙筆。

倉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掌五府文官勳考、假使、祿俸、公廨、田園、食料、醫藥、過所。

奉車都尉,掌馭副車。有其名而無其人,大陳設則它官攝。駙馬都尉無定員,與奉車都尉皆從五品下。

司階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候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下;執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長上各二十五人,從九品下。武後天授二年,置諸衛司階、中候、司戈、執戟,謂之四色官。

親衛之府一:曰親府。勳衛之府二:一曰勳一府,二曰勳二府。翊衛之府二:一曰翊一府,二曰翊二府。凡五府:每府中郎將一人,正四品下;左右郎將一人,正五品上;親衛,正七品上;勳衛,從七品上;翊衛,正八品上。總四千九百六十三人。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上;校尉各五人,正六品上。每校尉有旅帥二人,從六品上;每旅帥各有隊正二十人,正七品上,副隊正二十人,正七品下。五府中郎將掌領校尉、旅帥、親衛、勳衛之屬宿衛者,而總其府事;左右郎將貳焉。番上者,以名簿上於大將軍而配以職。武德、貞觀世重資廕,二品、三品子,補親衛;二品曾孫、三品孫、四品子、職事官五品子若孫、勳官三品以上有封及國公子,補勳衛及率府親衛;四品孫、五品及上柱國子,補翊衛及率府勳衛;勳官二品及縣男以上、散官五品以上子若孫,補諸衛及率府翊衛。王府執仗親事、執乘親事,每月番上者數千人,宿衛內廡及城門,給稟食。執扇三衛三百人,擇少壯肩膊齊、儀容整美者,本衛印臂,送殿中省肄習,仗下,每番三衛一人,為太仆寺引輅。其後入官路艱,三衛非權勢子弟輒退番,柱國子有白首不得進者;流外雖鄙,不數年給祿稟。故三衛益賤,人罕趨之。有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三人。唐親衛、勳衛置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翊衛置車騎將軍。武德七年,改驃騎將軍為中郎將,車騎將軍皆為郎將,分左右,以親衛曰一府,勳衛、翊衛曰二府,謂之三府衛。諸衛翊衛及率府親、勳衛,亦曰三衛。永徽三年,避太子諱,改中郎將曰旅賁郎,郎將曰翊軍郎。太子廢,複舊。

△左右驍衛

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同左右衛。凡翊府之翊衛、外府豹騎番上者,分配之。凡分兵守諸門,在皇城四麵、宮城內外,則與左右衛分知助鋪。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軍事各二人,兵曹參軍事各二人,騎曹參軍事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左右司階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執戟各五人。左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各一人,左郎將各一人,右郎將各一人,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校尉各五人,旅帥各十人,隊正各二十人,副隊正各二十人。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府二人,史二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騎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左右翊中郎將府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左右武衛

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同左右衛。凡翊府之翊衛、外府熊渠番上者,分配之。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軍事各二人,兵曹參軍事各二人,騎曹參軍事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左右司階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執戟各五人,長上各二十五人。左右翊中郎將府官,同驍衛。有稱長二人,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騎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稱長掌唱警,為應蹕之節。

△左右威衛

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同左右衛。凡翊府之翊衛、外府羽林番上者,分配之。凡分兵主守,則知皇城東麵助鋪。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軍事各二人,兵曹參軍事各二人,騎曹參軍事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左右司階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執戟各五人,長上各二十五人。左右翊中郎將府官,同驍衛。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騎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

△左右領軍衛

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同左右衛。凡翊府之翊衛、外府射聲番上者,分配之。凡分兵主守,則知皇城西麵助鋪及京城、苑城諸門。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軍事各二人,兵曹參軍事各二人,騎曹參軍事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左右司階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執戟各五人,長上各二十五人。左右翊中郎將府官,同驍衛。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騎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

△左右金吾衛

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宮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凡翊府之翊衛及外府佽飛番上,皆屬焉。師田,則執左右營之禁,南衙宿衛官將軍以下及千牛番上者,皆配以職。大功役,則與禦史循行。凡敝幕、故氈,以給病坊。兵曹參軍事,掌翊府、外府武官,兼掌獵師。騎曹參軍事,掌外府雜畜簿帳、牧養之事。胄曹參軍事,掌同左右衛。大朝會行從,給青龍旗、槊於衛尉。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軍事各二人,兵曹參軍事各二人,騎曹參軍事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左右司階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執戟各五人,左右街使各一人,判官各二人。左右翊中郎將府官如驍衛。有錄事一人,史二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騎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左右街典二人,引駕仗三衛六十人,引駕佽飛六十六人,大角手六百人。隋有察非掾,至唐廢。

左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掌領府屬,督京城左右六街鋪巡警,以果毅二人助巡探。入合日,中郎將一人升殿受狀,衛士六百為大角手,六番閱習,吹大角為昏明之節,諸營壘候以進退。

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門坊角,有武候鋪,衛士、彍騎分守,大城門百人,大鋪三十人,小城門二十人,小鋪五人,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乙夜,街使以騎卒循行囂襜,武官暗探;五更二點,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三千撾,辨色而止。

△左右監門衛

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諸門禁衛及門籍。文武官九品以上,每月送籍於引駕仗及監門衛,衛以帳報內門。凡朝參、奏事、待詔官及繖扇儀仗出入者,閱其數。以物貨器用入宮者,有籍有傍。左監門將軍判入,右監門將軍判出,月一易其籍。行幸,則率屬於衙門監守。

長史,掌判諸曹及禁門,巡視出入而司其籍、傍。餘同左右衛。兵曹參軍事兼掌倉曹,胄曹兼掌騎曹。

左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掌涖宮殿城門,皆左入右出。中郎將各四人,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兵曹參軍事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二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胄曹,府三人,史四人。監門校尉三百二十人,直長六百八十人,長入長上二十人,直長長上二十人。監門校尉掌敘出入。唐改監門府郎將為將軍。

△左右千牛衛

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侍衛及供禦兵仗。以千牛備身左右執弓箭宿衛,以主仗守戎器。朝日,領備身左右升殿列侍。親射,則率屬以從。胄曹參軍事掌甲仗。凡禦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儀之物三百,自千牛以下分掌之。上日,執禦弓箭者亦自備以入宿。主仗每月上,則配以職,行從則兼騎曹。中郎將各二人,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兵曹參軍事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唐改備身郎將曰將軍,備身將曰中郎將,千牛左右、備身左右曰千牛備身。初置備身主仗。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兵曹,府一人,史二人;胄曹,府一人,史一人。千牛備身十二人,備身左右十二人,備身一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千牛備身掌執禦刀,服花鈿繡衣綠,執象笏,宿衛侍從。備身左右掌執禦弓矢,宿衛侍從。備身,掌宿衛侍從。主仗,掌守供禦兵仗。

左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掌供奉侍衛。凡千牛及備身左右以禦刀仗升殿供奉者,皆上將軍領之,中郎將佐其職。有口敕,通事舍人承傳,聲不下聞者,中郎將宣告。


宋代

禁軍

原指皇帝的親兵,即侍衛宮中及扈從的軍隊。曆代有直稱禁軍、禁兵的,也有另立名目的。又有此名義而擴大其任務範圍的。唐代禁軍初有元從禁軍,以後陸續出現飛騎、百騎、千騎、萬騎等名目,演變為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等十軍。其中如神策軍即戍守各地,任務不限於宿衛。北宋稱正規軍為禁軍或禁兵。從各地招募,或從廂軍、鄉兵中選拔,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分隸三衙。除防守京師外,並分番調戍各地,使將不得專其兵。每發一兵,均須構密院頒發兵符。編製單位有軍、指揮、都。士兵出自雇傭,且沿五代朱梁定製,文麵刺字,社會地位低於一般人民。北宋中葉,禁兵增至八十餘萬人。王安石變法時裁減兵額,置將分領,加強,戰鬥力有所提高。北宋末年,政治腐敗,軍隊缺額極多,京師三衙所統餘萬人,實際僅存三萬人。北宋亡,禁兵主力潰散。南宋時,各屯駐大軍取代禁兵,成為正規軍,而各地尚存的禁兵,則成為專供雜役、不從事戰鬥的部隊。

宋代禁軍分設殿前司和侍衛親軍。
殿前司設殿前都指揮使從二品,副都指揮使正四品,都虞侯從五品,另設諸軍指揮使。
侍衛親軍設馬軍都指揮使正五品,馬軍副都指揮使正五品,馬軍都虞侯從五品,步軍都指揮使正五品,步軍副都指揮使正五品,步軍都虞侯從五品,另設諸軍指揮使。

所有跟帖: 

多謝,嗬嗬 -糊塗一刀- 給 糊塗一刀 發送悄悄話 糊塗一刀 的博客首頁 (26 bytes) () 07/25/2009 postreply 13:35:35

^_^ 不用謝。 其實我自己也沒搞清楚。 我隻知道叫都指揮使。 -燭龍- 給 燭龍 發送悄悄話 燭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09 postreply 13:52:15

真的嗎? -Z.A- 給 Z.A 發送悄悄話 Z.A 的博客首頁 (20 bytes) () 07/25/2009 postreply 19:23:41

哈哈哈哈 -燭龍- 給 燭龍 發送悄悄話 燭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6/2009 postreply 10:39: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