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血壓前期”的認識

高血壓前期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是參考JNC6和WHO-ISH並結合自己國情製定的,我們的血壓目標值<140/90 mmHg。JNC7將血壓正常值定為<120/80 mmHg,是否適合中國? 

卒中是中國心腦血管病中發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高血壓是其最常見的病因,基於這種情況,在高血壓的治療中應考慮對卒中的預防及治療策略。 

胡大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JNC7提出“高血壓前期”這一概念,就是為了加大防治力度。因為美國近年來有關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製率無顯著變化,需提前幹預。 

張維忠(上海瑞金醫院高血壓研究所):我認為JNC7中的“高血壓前期”分類在學術上是不能成立的。因為沒有證據證明血壓在120~139/80~89 mmHg範圍內的人未來一定會發展成高血壓。此外還應考慮到血壓的這一分類對社會的影響。歐洲指南的血壓分類就相對比較嚴謹。對像我國這樣人口眾多、普及教育相對困難的國家,應該考慮指南的連續性。 

徐成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JNC7中“高血壓前期”分類不明確。因為其高血壓的降壓目標是140/90mmHg,當降壓治療達標後,患者卻仍處於高血壓前期狀態,這是病人不能接受的。假如在我國也用此標準,我們所麵臨的病人會劇增。JNC7中將JNC6中的高血壓1、2、3級合並為1期2期,並取消了臨界高血壓我認為更簡明,易操作。我讚同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進行早期幹預,但這種幹預應該是針對全民的健康教育,而不僅僅是隻對“高血壓前期”的病人。 

餘國膺(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情報所):假如中國也采用高血壓前期的概念,醫師將如何麵對他的病人(過去認為血壓正常的人)?有資料顯示,並不是所有高危病人將來注定都發生高血壓,如果將這個血壓水平的人定為高血壓前期,一些人可能會因為焦慮、擔心等精神因素而促成其高血壓。 

諸駿仁(上海中山醫院):血壓水平在120~139/80~89 mmHg之間現在有兩個概念,即“高血壓前期”和“正常高值”,我更傾向於後者。 

JNC7是政府發布的指令性文件,而歐洲高血壓防治指南是學會製定的指導性文件。在我國,醫師在治療過程中不按照指南治療是違法行為。我們製定指南有政府參與,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屬指令性文件。因此,一定要考慮指南的可操作性。 

戴閨柱(武漢協和醫院):JNC7的血壓分期有一定依據,即其流行病學證據顯示,血壓每升高20/10 mmHg,心血管危險就成倍增加。由於血壓與心血管危險是否呈連續性正相關目前尚不清楚,而高血壓值是人為確定的,那麽,應根據大量的流行病學資料為120/80 mmHg~140/90 mmHg的血壓範圍定性。在我國自己的指南中,不要再分理想血壓、正常血壓,而用“正常血壓”和“正常高值”。 

高潤霖(北京阜外醫院):血壓是連續性的生理變量,我們將正常血壓值確定為140/90 mmHg,是因為血壓超過這個水平,心血管危險就大幅增加。我國的流行病學證據顯示,當血壓從120/80 mmHg上升到140/90 mmHg時,心血管病發病將增加2倍以上。但定高血壓值這個“點”時還應考慮社會因素、治療因素。因此,我們可以將血壓正常值定為120/80 mmHg,血壓在120~139/80~89 mmHg之間時定為“正常高值”。此時血壓雖屬正常,但已需要進行生活方式幹預。JNC7將防治“點”提前,是值得借鑒的。 

吳可貴(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我曾在20年前對1000餘例臨界高血壓病人連續觀察10餘年,結果發現,其中1/3的仍處於臨界狀態,1/3恢複正常,1/3發展為高血壓。假如將處於這一血壓水平的人都歸入高血壓範圍內,可能對國家、社會都無益。 

洪昭光(北京安貞醫院):美國的高血壓防治指南與歐洲不同是正常的。因為醫學與其他自然科學不同,它除了自然科學的屬性外,還有其社會和人文屬性。因此,製定指南要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和流行病學證據外,還要考慮易普及、廣覆蓋和病人依從性好。此外,還要簡潔,實用。在血壓分類上就分為正常、正常高限、高血壓1期和高血壓2期。 

趙冬?北京安貞醫院?:製定高血壓診斷、分級、危險分層標準,應依靠流行病學研究所得出的不同血壓水平心血管病事件的相對危險和絕對危險的數據。中國已經擁有自己的數據,修訂指南應以中國自己的數據為基礎。 

武陽豐?北京阜外醫院?:對JNC7提出的“高血壓前期”我不讚同,但我國的流行病學研究支持在這一血壓水平時采取早期生活方式幹預。我認為可將這一血壓水平稱為“正常高危”。因為此範圍內有部分人是正常的,而一部分人確實高危。另外,我們的研究發現,國內醫師認同的應該采用藥物治療的高血壓水平已經低於目前指南規定的水平。 

朱鼎良?上海瑞金醫院?:我們最近完成的一項涉及16萬人的研究發現,假若將>120/80 mmHg定為“高血壓前期”,每個年齡組均有50%以上的人,有的組甚至有75%的人將進入該期。所以將這個血壓水平定為高血壓前期的科學依據不夠。其次,我國衛生資源也不能承受。在修訂新指南時,有兩個問題需要考慮,一是城市與農村人群的血壓水平越來越接近;二是小於35歲人群的血壓水平高於35歲以上甚至39歲以上人群。這提示今後高血壓防治的重點可能在農村和小於35歲以下人群。 

劉國樹?解放軍總醫院?:JNC7和2003年歐洲高血壓防治指南在血壓分類方麵有嚴重分歧,今後在學術交流時由於標準不同,使人們在判斷上遇到困難。修訂中國指南時,血壓分類應參考WHO製定的標準。 

顧東風?北京阜外醫院?:2002年我們參與了一項國際高血壓流行病學研究,從我國高血壓的“三率”看,我們高血壓控製水平與美國1983-1984年的水平相當。加之我們與美國在經濟、文化方麵的差異,我國的高血壓切點尚不能與美國一致。若盲目追趕,可能會釀成大錯。因為我們的衛生資源,不允許我們給很多人貼上高血壓的標簽。 

目前我國用非藥物方法防治高血壓的相關研究較少,尚沒有能讓國際同行認可的試驗。我們應加強這方麵的研究,為今後製定指南提供有力證據。